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从远征突厥开始 > 第六十七章 改良伏火雷和军械

第六十七章 改良伏火雷和军械(1 / 1)

虽然洛阳的兵部、吏部对大破突厥前锋军的军功尚存争议,但皇太后武则天决定敕封陈子昂为游骑将军!

这样的大好消息,远在居延海的边塞、一心干实事对付突厥的陈子昂,此时还一无所知。

那天,陈子昂从刘敬同在同城的主帅府衙中步出时,对于可能只获“二转军功”,心情难免有些许失落——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大唐远征军。

斩首突厥五千馀人,这么大的功劳,朝廷只评定“二转军功”的话,如何鼓舞杀敌的士气?

像陈子昂这样热衷沙场报国的官员,在大唐是很少见的。

古代当兵的社会地位不高,多数士卒从军,是为了军功、军饷,拿命换点免租的永业田,娶个老婆生几个娃,就是很多底层士卒的终极人生目标。

同城主帅府衙门外的亲兵陈玄礼和魏大早已等侯多时,见陈子昂出来,两人立刻迎上前去。

“参军,我们回营吗?”陈玄礼低声询问,手始终紧握刀柄。

陈子昂摇了摇头,目光投向城东那片被烟火笼罩的军械营:“刘帅命本官先行改良军械,此事关乎我大唐特种虎贲军的军器革新,刻不容缓,我们即刻前往军械营。”

三人穿行于通往城东的略显泥泞的街道,尚未踏入军械营的辕门,一股热浪便夹杂着煤烟、铁锈与汗水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紧接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便充斥了所有人的听觉。

军械营内,景象繁忙而有序。

夏日气温升高,巨大的夯土溶炉尤如匍匐的巨兽,炉口吞吐着暗红色的火焰,灼热的气流扭曲了上方的空气。

十几个精赤上身的老工匠,热得汗流浃背,汗水沿着嶙峋的肋骨滑落,滴在脚下的沙土地上。

他们围着炉子,用长柄铁勺舀出通红的铁水,小心翼翼地注入地上排列的砂型之中,铁水在模具中缓缓流淌。

两人一组,喊着低沉的号子,抬着刚刚冷凝、尚带暗红的铁坯,快步走向远处的砧板。

“陈参军!您来了!”工匠头赵阿七小跑着迎上前来,声音略带沙哑,身材干瘦但双手指节粗大,一身短打衣衫早已被火星烧出无数小洞,脸上沾满煤灰。

陈子昂微微颔首,算是回礼,目光却已扫向营内各处:“辛苦了。伏火雷进展如何?新到的铁料在何处?”

“新铁料就在门口堆着,成色看着不错!”赵阿七引着陈子昂走向营区一角,那里整齐码放着一摞摞青灰色的铁锭,在炉火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陈子昂俯身拿起一块铁锭,入手沉甸甸的,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他伸出中指,屈指在铁锭上轻轻一弹。

“铮——”一声清越悠长的回音荡开,竟暂时压过了周围的打铁噪音。

陈子昂眉头微展,点头道:“声清而远,杂质较少,是好铁!比之前那些声音闷哑的铁锭强多了。记下,用这批新料,按我之前说的:将大唐特种虎贲军用的长枪矛头改一改。长度缩短三寸,更利近身搏杀,矛头加铸一道倒钩,一旦刺入突厥皮袄或是锁子甲缝隙,叫他们难以挣脱,即便挣脱也要带下一块肉来!”

“记下来了。”赵阿七连忙从腰间摸出一块炭笔和一块磨得光滑的木片,口中应着:“参军放心,小的记牢了!”

“还有明光铠的肩甲和膝甲,连接处用双层熟铁片加固,以铜铆钉铆死,务必确保骑兵冲锋撞击时,甲叶不致崩开!”陈子昂继续嘱咐道。

“倒钩,铆钉,加固!”赵阿七飞快地记下。记罢,赵阿七又殷勤地在前引路:“参军,您这边请,看看伏火雷。”

在营区另一侧相对开阔的棚子下,三百多个工匠正围坐在几张长条木桌前,神情专注。

桌上摆放着石臼、小秤、铜筛等物,以及分盛着的硝石、带着刺鼻气味的硫磺和乌黑细腻的木炭粉。

工匠们小心地将三种材料按陈子昂说的黄金比例混合,十五比三比二,再用小木铲反复搅拌均匀。

旁边的几个大竹框里,已经放置了十几个卷好的厚纸筒,外层用桐油浸过的油纸仔细裹了,这便是伏火雷的外壳。

陈子昂拿起一个成品纸筒,在手中掂了掂,又用手指摩挲着外壳的厚度和轫性。

“纸筒再加裹两层油纸,河西地干夜潮,务必防潮。内填火药需用木杵分层捣实,但不可过于满盈,须留些许空隙。部分引信可用麻线浸透桐油,再裹硝粉,如此燃烧缓慢,能给弟兄们多争取一息反应时间。”陈子昂说。

工匠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个年轻匠人似乎有些不解,陈子昂便蹲下身,拿起工具,亲自演示起来。

如何筛除硝石中的杂质,如何控制硫磺与炭粉的细度,何为“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黄金配比,陈子昂讲得深入浅出,甚至随手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简单的受力示意图,直到确认所有关键工匠都已领悟要领,这才起身,腿上已沾了不少尘土。

魏大在一旁看着,低声对陈玄礼嘀咕:“参军懂得真多,连这道士炼丹的玩意儿都门清。”

陈玄礼目光始终追随着陈子昂,轻声道:“参军非常人。”

离开伏火雷作坊,陈子昂面色并未轻松。他此行的内核,在于解决唐军制式兵刃的根本问题。

大唐军械虽冠绝当世,然受限于此时的材料与工艺,面对突厥的带甲骑兵,尤其是可能出现的重甲精锐或高强度连续劈砍,横刀、陌刀出现崩口、卷刃乃至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

他转向身边的赵阿七,问出了那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依我军械营眼下光景,一月之内,能打出多少把堪用的横刀?”

赵阿七搓着粗糙的手掌,叹了口气,道:“回参军大人的话,我军那炼铁的炉子时好时坏,费尽柴炭,出来的铁坯十有八九杂质太多,脆得很。老师傅们反复锻打,辛苦一月,能得二百把堪用的横刀,已是难得。大多弟兄用的,还是年头久远的旧家伙,或是缴获的杂牌。”

陈子昂默然,举步走向那喧嚣的内核——锻造作坊。热浪更甚,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煤烟味、灼热的铁腥气,还有一丝汗水蒸发后的咸涩。

几名仅着犊鼻裤的健壮匠户,正围着巨大的铁砧,奋力捶打一块烧得白热的铁坯。他们肌肉虬结,汗水如溪流般从脊背淌下,滴落在暗红色的砧板上,“嗤”的一声,化作一缕白汽消散。

大锤轮动,带着风声,与小锤精准的指引敲击相和,发出富有节奏的“叮当”巨响,火星随着每一次撞击四散飞溅,如同节庆的烟火,却带着钢铁的冷酷。

陈子昂凝神观察,脑中古代科技史的知识飞速运转,眼前这炼铁场景,正是典型的低温块炼法。

铁矿石在固态下依靠木炭还原,得到的是结构疏松、含杂质极多、碳含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海绵铁。

这种铁料,必须依靠匠人无穷的体力与经验,通过反复折叠、锻打,才能勉强成型,质量全凭手感与运气,效率低下得令人扼腕。

问题的内核,在于炉温不足、碳含量无法精确控制,而且炼钢需要更高的温度及更有效的渗碳或脱碳工艺。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淅——改良!

“停火!”陈子昂忽然朗声喝道,声音不大,却清淅地穿透了嘈杂的打铁声。匠户们愕然停手,抡到半空的大锤僵住,不解地望向这位近来名声大噪、甚至被传得有些神乎其神的年轻参军。

尽管心存疑虑,但官身的威严,以及陈子昂此前展现出的诸多奇思妙想,让他们选择了服从。

陈子昂走到砧板前,不顾馀热,用铁钳夹起一块已冷却、表面呈现灰黑色、布满蜂窝状孔洞的铁胚,指着那些明显的缺陷,对围拢过来的工匠们,特别是赵阿七说道:“此法不行,太慢,太费料,太耗人力,所得之铁,品质低劣,十不存一。我等需要另起新炉,改用新法!”

陈子昂的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面孔,语气坚定:“本官知道尔等疑虑,但相信本参军,唯有革新,方能铸出真正的神兵!”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民国: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mygo:钢琴少女拯救乐队! 寒女重生:改乱世格局 崩坏:我妹是巨她喵可爱的琪亚娜 穿越之青楼丫鬟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清欢渡:味染人间 时间裁决者:从副本开始的归零逆 临安风骨 箭神三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