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开始有节奏地运作,打出一行行字符:
林舟轻轻敲击了几个简单命令,系统立即做出响应,完全符合预期。
这证明他在小世界中开发的作业系统,已经成功移植到了现实世界的硬件平台上。
由于没有图形显示器,cad软件在电传打字机上的表现非常原始——它通过ascii字符"绘制"简单的图形,看上去象是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粗糙图案。
但即使是这样简陋的界面,也已经让林舟激动不已——这标志着计算机图形学在这个时代的诞生。
最后是工程计算软件的测试。林舟输入了一组弹道计算参数——口径、初速、风速、温度等,然后激活计算程序。
打字机开始高速运转,系统处理着复杂的计算任务。
几十秒后,结果被打印出来:弹道曲线、落点预测、动能衰减等数据一应俱全,精度令人满意。
他兴奋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详细数据,规划着名下一步的工作。
这台样机虽然还很原始,但已经证明了概念的可行性。
接下来,他可以着手设计更小、更快、更可靠的改进型号,真正实现军用计算机的革命性突破。
这些数据足以让任何计算机专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这简直就象是科幻小说中的产物。
林舟站起身,来到窗前,望着远处轧钢厂的高炉和烟囱。阳光照在他疲惫但满足的脸上,眼中闪铄着掌控未来的光芒。
林舟转身回到工作台前,开始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技术说明文档。这些文档将成为向上级汇报的基础,同时也是后续研发工作的指南。
样机持续运行着,安静而稳定,偶尔发出轻微的机械声响,仿佛是新时代的脉搏。
他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距离他开始这项工作,已经过去了近四天时间。
但成果是值得的——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计算机样机,加之配套的基础软件系统,已经在他手中诞生。
接下来,就是向上级汇报,并开始更广泛的应用研究了。
林舟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决定先去食堂吃点东西,补充能量。
临走前,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台依然稳定运行的样机,眼中满是创造者的骄傲和期待。
……
林舟把特制保密箱放在办公桌上,手指轻轻摩挲着锁扣。
箱子不大,也就普通公文包的两倍大小,但里面装的东西,足以让这个时代的技术圈掀起一场风暴。
他靠在椅背上,盯着那个保密箱出神。
三天不眠不休的工作,换来了这个小小的"铁盒子",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力量。
李强的办事效率出乎意料地高。
不到一小时,他就回电话确认会议安排妥当,下午三点,军工部最高级别的保密会议室。
下午两点四十分,林舟抱着保密箱,在警卫的引导下进入军工部内核局域。
通过三道检查,终于来到了那间传说中的"1号会议室"——据说国家最高机密的军工项目,都是在这里讨论和决策的。
推开厚重的橡木门,林舟看到会议室内已经坐了十几个人,气氛肃穆而凝重。
赵部长和王部长坐在主位,见到林舟进来,都微微点头示意。
半导体实验室的王明坐在角落,脸上带着几分困惑和好奇。
其馀七八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应该就是电子科学院的顶尖专家了。
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钱德胜,正翘着二郎腿,神情倨傲地打量着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