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他成功地将计算机技术提前跨越了一代,从晶体管时代直接迈入了集成电路时代。
这种跨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他轻轻抚摸着那些闪铄着微光的电路板,仿佛在抚摸一件无价之宝。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通过实验室的窗户洒了进来,照在那台通宵运行的计算机样机上。
经过一整夜的持续运行,所有指示灯依然正常闪铄,系统运行稳定——这在当时的计算机领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林舟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筋骨。
连续工作近72小时,即使以他的体质,也感到些许疲惫。
但看着眼前这台稳定运行的样机,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兴奋和满足。
林舟自言自语,随手拿起桌上的铅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数据。
这台样机虽然外形粗糙,但内在性能却远超同时代的任何计算机。
按照林舟的初步估算,它的运算速度是普通晶体管计算机的5-10倍,体积却只有十分之一,功耗更是降低了近90。最关键的是,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跃。
他转身走到实验室角落的简易行军床前,闭上眼睛,意识迅速沉入小世界空间。
与现实中使用电传打字机这种原始输入设备不同,在小世界里,他可以使用更高效的工具进行开发。
荧光屏上,代码行快速增长,一个极其精简但功能完整的作业系统雏形正在成型。
他设计的是一个类似于早期dos的命令行作业系统,但架构更为精简高效,针对他的硬件平台特别优化。
这个系统虽然没有图形界面,但已经包含了文档管理、内存管理、任务调度等基本功能,足以支持简单应用程序的运行。
在小世界的高效环境下,整个作业系统的开发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
当然,这是创建在林舟脑海中已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如果是从零开始,即使是天才程序员也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编译完成后,林舟将作业系统导入仿真环境,进行初步测试。虚拟机上,一行简单的欢迎语出现:
文档创建、修改、删除,内存分配释放,简单计算任务系统一一响应,虽然速度不如现代计算机,但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流畅。
他首先考虑的是cad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这在这时还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于军工设计,特别是精密武器系统的研发,cad的意义不言而喻。
他设计的cad系统极为精简,舍弃了现代软件中的大部分花哨功能,只保留了最基本的绘图、测量、标注功能。
但即使这样简单的系统,在当时也是革命性的存在——它能让工程师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设计,替代传统的手工绘图,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错误。
在虚拟显示器上,他熟练地绘制出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图纸,添加尺寸标注,然后保存文档。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虽然界面简陋,但功能齐全。
工程计算软件是他计划中的第三个关键应用,主要用于弹道计算、结构分析、热力学仿真等军工领域常见的复杂计算任务。
这类任务传统上需要工程师手工计算,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而有了专门的软件支持,效率和准确性将有数量级的提升。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沉浸在代码的海洋中,将自己掌握的现代工程计算方法,以最精简的形式实现在这个原始的计算平台上。
虽然计算能力有限,但通过算法优化,软件依然能够完成不少实用的工程计算任务。
在小世界的虚拟环境中,他将开发好的作业系统和应用软件集成起来,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包。
然后,他将这个软件包转换成适合现实世界样机使用的格式,存储在一卷特制的纸带上。
回到现实中的实验室,林舟发现窗外已是正午时分,阳光璨烂。他
从床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感觉精力充沛——小世界空间的特性让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同时避免过度疲劳。
他走到样机前,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带,小心翼翼地装入读带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