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保密箱放在会议桌中央,环视一周:
几位专家闻言,表情各异。有人皱眉,有人暗自点头。
王明则一脸茫然,他实在想不通,自己实验室提供的那些初级集成电路芯片,能做出什么"颠复性"的东西来。
那些芯片连最基本的计算功能都勉强,如何支撑起"技术革命"?
林舟对这些反应视若无睹,只是平静地说:"与其解释,不如直接看。
说着,他慢条斯理地打开保密箱的锁扣,掀开箱盖。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前倾身体,想一睹这个神秘的"技术革命"真容。
然而,当林舟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一个不起眼的"铁盒子"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那东西也太小了吧?
只有两个鞋盒那么大,金属外壳上有几个简单的指示灯和接口,看起来既不高端,也不复杂,甚至有点简陋?
所有人的表情从期待瞬间变成了失望和困惑。
其他专家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中的怀疑和失望溢于言表
。他们期待的是某种复杂的武器系统,或者至少是什么高精尖设备的内核部件,而不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铁盒。
一位电子专家皱着眉头走近,仔细观察着:"没有电子管,没有可见的晶体管组件这到底是什么设备?
难道是某种测试设备?或者演示模型?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从最初的严肃期待,变成了一种尴尬和失望。
林舟似乎完全没注意到众人的反应,依然保持着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瞬间死寂!
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那是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是装满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巨大机柜,是嗡嗡作响的冷却系统,是需要专门供电的精密设备,是动辄重达数吨的"电子巨兽"!
而眼前这个小铁盒,比一台普通电视机还小,怎么可能是计算机?!
他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太清楚计算机意味着什么。
如果林舟真能把计算机做到这么小,那意味着不,这不可能!
赵部长和王部长的表情也从最初的失望变成了震惊和不解,两人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似乎在无声地问:这小子在胡说什么?
林舟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暗笑。
他从保密箱中取出一卷电源线和一台改装过的电传打字机,熟练地连接到"铁盒子"上。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那个小铁盒。
根据他们的经验,即便是最先进的晶体管计算机,激活过程也需要数分钟的预热,伴随着各种噪音和灯光闪铄。
林舟按下电源开关。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没有预想中的巨大噪音,没有机械设备的轰鸣,也没有漫长的等待。
不到十秒钟,连接的电传打字机自动开始运转,打出一行整齐的字符: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
一位老电子专家嘴唇哆嗦着,站起身走到设备前,不敢置信地摸了摸那个小铁盒,仿佛在确认这不是幻觉。
另一位专家也凑上前,眼睛瞪得滚圆:"集成度集成度这种体积和功耗完全不符合当前技术水平!
他猛地抬头看向林舟,眼中充满震惊和一丝恐惧:"除非这真的是第三代计算机!
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的跨越,在技术上是质的飞跃,不是简单的改良,而是整个计算机架构和制造工艺的革命!
如果林舟真的在这个时代造出了第三代计算机,那就意味着他一个人完成了本应需要整个国家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技术突破!
钱德胜颓然坐回椅子,脸色发白,眼神呆滞。他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
赵部长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努力保持着领导应有的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