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谷楷之名,陈雄心里猛地一突。
这头“瞎虎”是胡太后手下有名酷吏,名头之响在洛阳有止小儿夜啼之效。
陆氏兄弟犯在谁手上不好,偏偏撞上谷楷。
陆雉哭作泪人,陈月芝搀扶着她,也是眸子里噙着泪。
陈雅年道:“两位舅兄做买卖一向小心谨慎,此次多半是遭人诬陷!眼下殖货里乱作一团,中军封锁四门,挨家挨户搜查弥勒教贼众,无法出入消息不通,这才是最棘手之处!”
阳令鲜在元明月耳畔低语几句。
她才知陆氏兄弟是陈雅年继室陆雉的娘家兄弟。
“谷楷是太后心腹,为人残酷暴戾,寻常官贵都不敢轻易招惹,想要找谷楷说情放人,只怕难度不小”
元明月并不打算置身事外,帮着陈雄父子一同想办法。
“临洮王兄元宝晖上月送了一件墨玉龟钮给谷楷,彼此间还算有些联系,我这就去临洮王府,请兄长派人知会一声,多少能照顾一二!”
陆雉当即跪倒:“贱妾多谢县主施以援手!”
元明月扶住她:“不必如此,陈令丞父子多次助我,无以为报,此次自当尽力施救!
何况”
她看了眼陈雄,浅浅一笑没有把话说完,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陈雄拱手,同样还以微笑。
他明白她的意思,片刻前双方已达成同盟协定,相约共进退、彼此扶持。
陆氏兄弟是他一家近亲属,一旦定罪只怕他父子也得受牵连。
于情于理,必须想办法救陆氏脱罪。
元明月明白个中利害,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陈雅年把二人对视一幕看在眼里,又是惊讶又是疑惑,狐疑地向陈雄投去询问眼神。
陈雄装作没看见,和元明月低声商议着。
阳令鲜同样注意到方才一幕,眼里闪过几分异色,捻着须默然不语。
李武安匆匆跑来,身后跟着个皂衣小吏。
陈雄一眼便认出,这小吏是明堂左长史孙腾手下。
李武安语速飞快:“幢主,孙长史遣人送来调令,领军府征用明堂队人马协助剿贼,现令我幢全员赶赴殖货里,协助禁军搜剿乱贼!”
陈雄从小吏手中接过几份文书,有领军府下达的征令和通行符书,有明堂长史签画的调令。
殖货里暴乱不久,陆氏一家被索入狱,领军府就征调明堂队进入殖货里协助剿贼?
偏偏征调的还是他这一幢新近成立的人马?
陈雄本能地生出些疑惑和警觉。
小吏拱手道:“孙长史有话私下里交待!”
陈雄带着他走到一旁,“说吧!”
小吏附耳上前:“孙长史命小人转告陈裨将,此次调令是应侯廉、侯固两位司马极力要求所下!”
陈雄心中一动,“孙长史此话何意?”
“小人不知!”小吏老老实实揖礼。
陈雄皱皱眉头,看来孙腾只让他传话,并未过多解释。
“请回告孙长史,多谢他提醒!”
陈雄递个眼色,李武安摸出十枚钱币塞小吏手里。
小吏没想到跑一趟腿还有赏赐拿,千恩万谢一番欢喜而去。
“出了何事?”陈雅年不安地看着陈雄。
元明月、阳令鲜几人也看着他。
“明堂左长史孙腾私下里交代我几句,让我去到殖货里听从安排,配合禁军搜捕乱贼!”陈雄笑道。
众人不疑有他,当即按照计划各自行事,元明月带着阳令鲜先行离去。
“阿母勿忧,实情如何,等我先入殖货里探察一番再说!”陈雄宽慰陆雉道。
陆雉感激地点点头,“大郎自己也得万分小心才是!”
“阿母放心。”
陈月芝仰着头:“大兄早些回家!”
陈雄笑着抚了抚她头上环髻。
陈雅年沉声道:“大舅父陆济之子陆彬,乃是导官署令刘吉牙女婿,此前夫妇回家探望,眼下也被谷楷一并索拿。
刘吉牙人脉广,兴许有办法能托人带话给谷楷。
你若是遇上难处,可报上刘吉牙名讳,说不定能帮助一二。”
“阿爷放心,我自会见机行事。”
当即,陈雄也不眈误,迅速下令集结人马,带上两日干粮,率领二百明堂队新卒赶赴殖货里。
不间断地苦训一月,终于迎来第一次出任务的机会,毛大眼、李武安、王三铠乃至每一个新卒都很兴奋。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卒来说,兴奋之馀更多的是紧张。
第一次接到调令,任务就是协助禁军封锁一整个里坊,同时还要搜捕乱贼。
对行伍新人来说,任务难度不小。
殖货里内具体是何情形谁也不知,只知道已经彻底陷入混乱暴动。
若非情形严峻,也不至于调派谷楷率军弹压。
数以千计的民宅、民屋里边,又有多少弥勒教乱贼藏匿?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新卒们面前的难题。
陈雄跨骑军马,穿戴皮胄、裲裆甲、缚裤、革靴,倒提蒺藜骨朵,腰配一口环首刀。
他回身望去,毛大眼、李武安举枪持刀紧跟身后,王三铠押后,慕容大戟、赵石负责行路时的秩序维护。
其馀各队主、什长、伍长各司其职,带领本部兵卒按照队列有序行进。
全幢只有陈雄骑马,其馀人全都小跑前进。
明园里算得上战马的只有五匹,平时都是宝贝疙瘩,只有毛大眼九人有资格骑。
养一匹马的成本几乎是成年丁壮的两倍,训练骑兵更是一项无底洞,他和元明月根本负担不起。
索性放弃马战训练,专精于步战,这也是目前洛阳中军的主流训练方向。
四方战乱道路断绝,陇右、恒肆、平城代北之地大片牧场陷落,朝廷的马匹供应也不富足。
元魏起自漠北,昔日动辄数十万部落骑兵纵横草原。
道武帝拓跋圭攻打中山灭亡后燕,一战就调动四十万骑兵,声势何其浩大。
谁想今日洛阳中军称得上精锐的骑兵,竟然寥寥无几,当真是莫大讽刺。
队伍验过领军府勘发的征令、符书,顺利从青阳门进入东郭城。
从归觉寺前街走过时,迎面驶来一队黑衣吏卒。
为首之人也远远瞧见他们,大喊了声:“陈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