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冬,荷兰巴达维亚(今耶加达)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内,潮湿的海风通过窗缝渗入,带着香料与海水的混合气息,却吹不散“风车”眉宇间的凝重。
这位荷兰裔航海家身着深蓝色制服,手指拂过面前堆栈的航海日志,羊皮纸页上的墨迹记录着荷兰舰队的每一次航向
——从巴达维亚的军港出发,绕过苏门答腊岛西侧,途经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魔鬼角”,最终抵达印度加尔各答的殖民据点。
“风车”的目光在“魔鬼角”三个字上停留许久。
他曾作为船长,三次驶过这片海域,深知那里暗礁密布,涨潮时巨浪滔天,退潮后礁石裸露,是南洋航在线最凶险的局域之一。
而如今,这份日志却清淅标注着:
“下月初三,‘阿姆斯特丹号’等五艘运输舰,载香料三百吨、西洋火炮二十门、火铳五百支,沿此航线前往加尔各答。”
作为锦衣卫外围成员,“风车”对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暴行早有不满。
三年前,他因公开反对公司的“奴隶贸易”,被剥夺船长职位,甚至险些被诬陷为“海盗同党”。
若不是大明商行的“偶然”招募,他或许早已葬身大海。
如今,这份关乎荷兰殖民军战力补充的情报,正是他回报大明信任的契机。
他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空白海图,用炭笔快速勾勒航线,在“魔鬼角”的位置轻轻戳出一个针孔——这是他与锦衣卫约定的“伏击标记”。
随后,他将海图折成指甲大小的方块,塞进随身携带的烟斗烟杆内。
烟杆是黄铜材质,表面刻着荷兰风车图案,中空的杆身被巧妙改造,恰好能容纳密信,外人即便拿起查看,也只会以为是普通的烟具。
傍晚时分,“风车”换下制服,穿着普通商人的呢子外套,提着装有烟斗的皮袋,走向巴达维亚的华人区。
这里是大明商人聚集之地,也是锦衣卫在巴达维亚的秘密情报中转站。他走进一家名为“明远商行”的店铺,店老板是福建籍侨商,也是锦衣卫连络人,见“风车”进店,便笑着迎上前:
“先生想要些什么?新到的武夷岩茶,口感醇厚。”
“要两斤最好的茶叶,用这个装。”
“风车”将皮袋递过去,手指在袋底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店老板接过皮袋,指尖触到烟杆时微微一顿,随即不动声色地将茶叶装入袋中,低声道:
“茶叶需明日才能包装好,先生明日再来取吧。”
待“风车”离开后,店老板立刻关上店门,将烟杆拆开,取出藏在其中的海图。
他用柠檬汁涂抹针孔处,原本空白的海图上,航线与标记瞬间显现。店老板不敢耽搁,连夜将海图复制三份,一份藏在茶叶箱夹层,由次日出发的商船送往马六甲海峡指挥中心;
另外两份则交给锦衣卫密探,分别通过陆路与内河航线传递,确保情报万无一失。
同一时间,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厅的文档室里,“郁金香”正借着整理议案的机会,将一份荷兰议会的秘密文档悄悄展开。
这位荷兰商人的女儿,因父亲的商船被东印度公司诬陷为“海盗船”扣押,家产尽失,走投无路时被锦衣卫招募。
凭借家族在阿姆斯特丹的人脉,她谋得文档管理员一职,得以接触荷兰最高层的决策文档。
文档上的内容让“郁金香”心头一震:
荷兰议会正秘密商议“英荷同盟”计划——为应对大明在南洋的扩张,荷兰愿开放巴达维亚军港,供英国舰队停靠补给;
作为交换,英国需协助荷兰夺回被大明收复的苏门答腊锡矿。文档末尾还标注着:“下月初十,英国议会代表团将抵达阿姆斯特丹,商议具体合作细节。”
她快速从袖中取出羊皮纸,用羽毛笔抄录关键内容,字迹细小却清淅。
抄录完毕后,她将羊皮纸卷成细筒,用火漆封口,火漆上印着荷兰议会的徽章——这是她提前仿制的印章,足以以假乱真。
随后,她将密信夹在一本《荷兰法典》中,放在文档室的“待借阅”局域。
次日清晨,一名身着教士服饰的大明锦衣卫密探,以“研究欧洲法律”为由,来到文档室借阅《荷兰法典》。
在翻阅过程中,他顺利取出密信,藏在圣经的书页之间,随后带着圣经离开市政厅,登上前往鹿特丹的马车——那里有大明商船正等待起航,将密信送往南洋。
半个月后,这两份来自荷兰的关键情报,同时送达马六甲海峡指挥中心。
程一言站在巨大的南洋舆图前,左手拿着“风车”的海图,右手捏着“郁金香”的密信,眉宇间却不见焦虑,反而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沐将军,你看这‘魔鬼角’,倒是天助我也。”
程一言指着舆图上的标记,对身旁的沐天波说道,
“荷兰运输舰载着武器前往印度,若能将其截获,不仅能削弱荷兰殖民军的战力,更能向英国展示大明的决心——让他们知道,南洋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进出的后花园。”
沐天波凑近舆图,看着“魔鬼角”周边的地形,点头道:
“此地暗礁密布,荷兰舰队必然减速通行,我军可在此处设伏,用速射炮轰击运输舰吃水线,再派冲锋舟登舰夺械,定能一举成功。”
“郑提督,此事便交由你负责。”
程一言转向水师提督郑明,语气郑重,“你率领五艘‘靖海级’电力巡洋舰,携带二十艘冲锋舟,提前三日抵达‘魔鬼角’隐蔽。
记住,只截武器,不杀无辜船员,若有投降者,可带回马六甲,日后作为与荷兰谈判的筹码。”
郑明抱拳领命:
“末将遵令!定不姑负大人所托!”
与此同时,程一言也对荷兰与英国的“同盟计划”做出部署。
他下令沉炼调派十名精通英语与荷兰语的锦衣卫密探,伪装成商人或教士,潜入阿姆斯特丹与伦敦,密切监视英荷代表团的谈判动向;
同时,让驻守吕宋的大明军队加强戒备,防止荷兰殖民军借“同盟”之名,突袭吕宋的大明商站。
情报的力量很快显现。
当荷兰运输舰按计划驶入“魔鬼角”时,郑明率领的水师舰队早已在此等侯。巡洋舰隐藏在附近的岛屿后方,待运输舰进入伏击圈,速射炮突然开火,炮弹精准击中运输舰的吃水线。
荷兰船员从未见过如此精准的炮火,慌乱间想要转向躲避,却因暗礁阻碍,船只失控相撞。
“冲锋!”
随着郑明的命令,二十艘电力冲锋舟如同离弦之箭,冲向荷兰运输舰。特战队员登上舰船后,迅速控制船员,将火炮、火铳等武器搬运到冲锋舟上。
此次伏击,大明水师共缴获西洋火炮二十门、火铳五百支,而自身仅轻伤三人,实现了“零伤亡夺械”的目标。
消息传回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一片慌乱。
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为何最隐秘的航线会被大明水师精准伏击,只能将责任归咎于“海盗泄露情报”,却从未怀疑过身边的“自己人”。
而在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传回的密信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程一言根据她提供的英荷谈判时间与地点,提前让锦衣卫密探在谈判酒店的房间内安装了微型监听器(由大明科学院最新研发,通过铜管传导声音)。
监听器记录下的对话显示,英国与荷兰在“舰队指挥权”与“利益分配”上存在严重分歧,短期内难以达成真正同盟。
“看来,西洋诸国看似联合,实则各怀鬼胎。”
程一言看着监听器传回的记录,对沉炼笑道,
“我们只需继续加强情报渗透,利用他们的矛盾,便能逐个瓦解其图谋。”
此时的南洋,锦衣卫的密网已在西荷两国的殖民体系中悄然铺开。
从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到阿姆斯特丹的议会大厦,从吕宋的西班牙总督府到印度的英国殖民据点,无数像“风车”“郁金香”这样的外围成员,正以各自的方式,为大明编织着一张无死角的情报网。
这张网里,有航海家记录的航线,有文档管理员抄录的议案,有侍女偷取的防务计划,也有商人传递的密信。
它们如同无数条溪流,汇聚成大明掌控南洋局势的洪流,让程一言得以在马六甲海峡的指挥中心,洞悉千里之外的每一个阴谋,为大明的中兴之路,扫清每一处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