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午后,指挥中心的议事厅内,一场跨越族群的会议正悄然进行。长桌两侧,既有郑明、沐天波等身着大明铠甲的将领,也有潘国光、吾猜等金发碧眼或肤色黝黑的外籍成员。
程一言敲了敲案上的密报,沉声道:
“东印度公司虽退出南洋,然西班牙在吕宋仍驻军三千,荷兰在巴达维亚囤积新式火炮,英国议会更在商议派遣‘皇家舰队’东来。
若我们只守不攻,迟早会被西洋诸国重新包围。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定下‘深潜西洋’之策——扩大锦衣卫外籍外围招募,让情报网扎根欧洲、渗透殖民内核。”
话音未落,锦衣卫指挥使沉炼便起身附和:
“大人所言极是!此前吾猜传回台海包抄计划,潘国光揭露铁甲舰弱点,皆证明外籍成员的价值。
属下建议,在吕宋、巴达维亚、伦敦三地设立一级招募点,阿姆斯特丹、里斯本设二级据点,重点吸纳三类人:
一是对殖民政策不满的西洋官员,
二是掌握内核技术的工匠,
三是殖民机构中的底层职员。”
“可西洋人素来傲慢,怎会甘心为大明效力?”
沐天波眉头微蹙,他常年镇守西南,深知异域族群间的隔阂。
坐在末席的吾猜闻言,缓缓起身。
他身着大明直裰,腰间却仍系着部落传承的银饰,脸上的疤痕记录着东印度公司的暴行:“
将军有所不知,西洋诸国并非铁板一块。英国议会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本土商人间矛盾重重,西班牙殖民者更是欺压土着、掠夺资源,早已激起民怨。
只要我们许以公正、施以恩惠,必有仁人志士愿与大明为伍。”
潘国光也补充道:
“我在欧洲传教时,曾结识不少学者与工匠。
他们中有人因发明被贵族窃取,有人因反对殖民战争遭排挤,若大明能提供庇护与研发资源,定能吸引他们前来。”
程一言点头,将一份早已拟定的《外籍外围招募章程》推至桌心:
“诸位所言,正合我意。章程中已明确:凡添加者,不问肤色国籍,只论忠诚与能力。待遇分三等——高层情报提供者,可获白银万两或南洋通商特权;
技术人才,由大明出资创建实验室,家族可迁入澳门、厦门定居;底层线人,按情报价值计酬,累计贡献达标者,可获大明永久居留权。”
为消除众人对“外籍成员忠诚度”程一言又补充道:
“所有招募者需经三重审核:先由两名资深外围成员担保,再由锦衣卫密探核查其家世与过往言行,最后签订‘血誓文书’——若泄露情报,不仅自身伏法,其在大明境内的亲属也将被追责。
同时,每个招募点配备三名大明籍官校,对外籍成员进行‘新政教化’,让他们知晓大明‘天下为公’的理念,而非单纯为利益效力。”
章程既定,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潘国光主动请缨前往吕宋,他曾在马尼拉教会任职十年,熟悉西班牙殖民机构的运作;吾猜则申请返回英国,凭借部落商队的旧关系,可快速打入伦敦商圈;
沉炼则挑选五十名精通西洋语言的锦衣卫官校,分别派驻各招募点,负责管理与培训。
吕宋马尼拉的圣奥斯定教堂内,潘国光正身着教士长袍,与西班牙财务官胡安密谈。
教堂烛火摇曳,映照着胡安紧锁的眉头——他刚因反对总督挪用殖民税银,被克扣俸禄、处处叼难。
“神父,您说的大明,真的会接纳一个西班牙官员吗?”
胡安摩挲着手中的银币,语气中满是尤豫。
潘国光取出一份大明颁布的《外籍人才优待令》,轻声道:
“胡安大人,大明看重的是您的才干与良知。您若愿提供西班牙在吕宋的军备情报,大明不仅会补偿您的损失,还会在厦门为您购置宅邸。
更重要的是,大明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不会象西班牙王室那样,任由贵族压榨平民。”
他将吾猜、范德萨等人的案例一一讲述,胡安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最终在血誓文书上签下姓名。
与此同时,巴达维亚的荷兰造船厂内,锦衣卫密探正与工匠范德萨在暗处会面。
范德萨手中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那是他耗费三年研发的“新型铁甲舰龙骨设计图”,却被东印度公司强行夺走,还被诬陷“窃取商业机密”。
“大明真的会支持我的研究?”
范德萨声音颤斗,眼中满是渴望。
密探从怀中取出一封程一言亲笔信,信中承诺:
“若先生愿携图纸来归,大明将在泉州设立‘西洋技术工坊’,拨付白银五万两作为研发经费,所有成果归先生所有,大明只取使用权。”
范德萨看着信上工整的汉字,泪水夺眶而出,当即答应添加,连夜将设计图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船部署清单交给密探。
伦敦的“大明丝绸商行”内,吾猜正接待着英国议员托马斯。
商行货架上陈列的云锦、蜀锦引得托马斯驻足赞叹,而吾猜递上的南洋贸易报告,更让他心动不已。
“贵国真的愿意与英国平等通商,而非象西班牙那样掠夺殖民地?”托马斯曾因反对殖民扩张,在议会中孤立无援。
吾猜指着报告中的数据:
“去年大明与暹罗的贸易中,暹罗获利白银两百万两,远超西班牙殖民统治时的赋税。大明追求的是‘互利共赢’,而非独占。
若议员先生能提供英国议会的决策情报,大明愿推动两国互派使团,创建永久通商关系。”托马斯沉吟良久,最终点头:
“我愿一试,若大明真能实现平等贸易,便是欧洲之福。”
短短三个月,锦衣卫的外籍外围成员便从最初的二十馀人增至两百三十馀,情报网络如同毛细血管,渗透进西洋殖民体系的各个角落。
胡安每月通过教会信使,将西班牙在吕宋的驻军换防、武器补给情报传回马六甲;范德萨不仅提供荷兰造船技术,还指导大明工匠改进铁甲舰的动力系统;
托马斯则在议会辩论后,第一时间将英国舰队的动向告知吾猜。
七月中旬,一份由托马斯传回的密报引起程一言的高度重视——英国议会已通过决议,派遣由五艘“皇家级”铁甲舰组成的舰队,以“保护通商”为名东来,计划在印度加尔各答与荷兰、西班牙舰队汇合,再共同施压大明,要求重新划分南洋势力范围。
程一言当即召集紧急会议,将密报与范德萨提供的荷兰舰队弱点图摊在桌上:
“英国舰队虽强,却有两处致命缺陷——一是依赖加尔各答的煤场补给,二是舰体甲板虽厚,水下防护却薄弱。我们可提前派水师封锁加尔各答海域,同时让周明的技术小队按范德萨的图纸,赶制‘水下穿甲弹’。”
郑明领命后,率领十艘“巨鲸级”舰只秘密前往印度洋,在加尔各答港外布设水雷,截断英国舰队的补给线;
沐天波则率特战小队潜入加尔各答,与当地反抗英国殖民的土邦首领合作,烧毁煤场;周明的技术工坊日夜赶工,仅用二十天便造出首批五十枚水下穿甲弹。
八月下旬,英国舰队抵达加尔各答,却发现港口被封锁、煤场被毁,只能在海上漂泊。
当他们试图强行突破大明水师防线时,早已等侯多时的“巨鲸级”舰只齐射水下穿甲弹,三艘英国铁甲舰瞬间因水下舰体破损沉没,其馀两艘狼狈逃窜。
此役过后,英国议会内部主和派占据上风,不得不暂缓东来计划,转而派遣使团前往大明议和。
捷报传回马六甲,程一言立于指挥中心的了望塔上,望着往来如梭的大明商船,心中感慨万千。从台海海战的险胜,到西洋情报网的深耕,大明正以自己的方式,打破西洋殖民势力的包围。
那些来自异域的外围成员,或许最初为利益而来,却在接触大明新政后,逐渐认同“天下大同”的理念——潘国光在吕宋开设学堂,教授当地孩童汉字与算术;
范德萨在泉州工坊收徒,将西洋造船技术传授给大明工匠;吾猜则在伦敦出版《南洋见闻录》,向欧洲介绍大明的民生与文化。
九月初,崇祯帝的嘉奖令抵达马六甲,潘国光、吾猜等外籍成员获赐“大明荣誉公民”称号,范德萨更被邀请入宫,为崇祯帝讲解西洋技术。
程一言捧着嘉奖令,心中却清醒地知道,这只是“深潜西洋”的第一步。
伦敦的议会仍在博弈,阿姆斯特丹的东印度公司尚未彻底破产,马德里的西班牙王室还在觊觎吕宋的财富,未来的路,仍需步步为营。
当日傍晚,程一言在指挥中心的案上写下新的指令:
在威尼斯、巴黎增设招募点,重点吸纳西洋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让范德萨牵头,组建“中西技术联合工坊”;
命吾猜协助托马斯,推动英国使团访华。
窗外,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远处的水师舰队正缓缓巡航,舰艏的“大明”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由大明主导,而非西洋殖民势力拢断的南洋秩序,正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