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着碎雪掠过京城郊外的校场,天地间一片苍茫。
可校场之上,却涌动着与寒冬截然不同的炽热气息——两万馀名禁军将士身着崭新的玄色劲装,手持锃亮的后装线膛步枪,以规整的方阵伫立在雪地中,凛冽的寒风掀动他们的衣袂,却吹不散数组中那股慑人的英气。
这是程一言主导军制整饬半年后,首次组织的京城禁军大阅。
消息早在三日前便传遍京城,从破晓时分起,校场外围便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层层叠叠的人群沿着校场围栏延伸出数里,连高处的树梢上都攀着孩童,人人脸上都带着好奇与期待。
“快看,那就是新换的步枪吧?听说能连发三弹,射程比以前的火铳远多了!
人群中,一名穿着短打的汉子指着将士手中的武器,语气中满是惊叹。他身旁的老者眯着眼,仔细打量着数组中的士兵,浑浊的眼中泛起光亮:
“不光是武器,你瞧这些兵爷的站姿,个个腰杆笔直,眼神发亮,哪象以前那些松松垮垮、面黄肌瘦的模样?”
议论声中,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程一言身着银色铠甲,腰悬佩剑,与禁军统领李伟并驾齐驱,缓缓驶入校场。身后,数十名骑兵护卫身着同样的玄色劲装,马蹄踏在积雪复盖的校场上,竟踏出整齐划一的声响,没有半分错乱。
“程太师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校场外围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纷纷踮起脚尖,目光崇敬地望向那道银色的身影。
自程一言推行新政以来,百姓们的日子日渐安稳,此次军阅,更让他们对大明军队的新生充满了期待。
程一言勒住马缰,目光扫过校场上的禁军数组。
半年前,这些禁军还是一支军纪涣散、装备陈旧的队伍,士兵多是老弱残兵,甚至有将领暗中克扣军饷,导致士兵们面黄肌瘦,毫无斗志。
如今,经过淘汰整编、换装训练,这支军队已然脱胎换骨——士兵皆是精挑细选的青壮年,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身形挺拔,眼神坚毅;
手中的武器换成了最新式的后装线膛步枪,腰间配着锋利的腰刀;
玄色劲装外罩着轻便的鳞甲,既保暖又不防碍行动,整支队伍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
“李伟,按既定流程开始吧。”
程一言的声音不高,却清淅地传遍校场。
“末将遵令!”
李伟抱拳领命,调转马头,朝着校场中央的高台疾驰而去。他翻身下马,登上高台,手中的令旗一挥,高声喊道:
“第一项,队列演练!”
令旗落下的瞬间,校场上的方阵中响起整齐的号令声。
“向右看齐——”
“向前看——”
“齐步走——”
随着指挥官的指令,一个个方阵如同被精心雕琢的棋盘,士兵们迈着统一的步伐,沿着划定的路线行进。
玄色的队伍在洁白的雪地上移动,步伐铿锵,每一步都踏在同一节拍上,连衣袂摆动的幅度都分毫不差。
校场外围的百姓看得目定口呆,不少人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以往他们也见过军队操练,要么稀稀拉拉,要么杂乱无章,从未见过如此规整的数组。
一名曾在卫所当过兵的老兵,激动得浑身颤斗,指着行进的队伍对身旁的人说:
“这才是真正的军队!以前咱们操练,走三步乱两步,哪有这般气势?就这队列,不用打仗,光看着就够吓人的!”
队列演练结束后,紧接着是武器操练。
随着李伟的令旗再次挥动,士兵们迅速变换阵型,形成一个个射击方阵。
“举枪——”
“瞄准——”
“射击!”指挥官的指令刚落,校场上便响起整齐划一的枪声,密集却不杂乱,子弹朝着校场尽头的靶位飞去,几乎每一声枪响后,都有靶心被命中的标识扬起。
“好!打得准!”
百姓们忍不住欢呼起来。他们中不少人见过以前的火铳射击,要么射程短,要么准头差,往往十几枪都打不中一个靶位。
可眼前这些新步枪,不仅射击速度快,准头更是惊人,看得众人热血沸腾。
射击演练结束后,骑兵部队登场。
数百名骑兵身着玄色轻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马枪与马刀,沿着校场边缘疾驰。马蹄扬起阵阵雪雾,骑兵们在疾驰中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俯身拾物、马背射击、刀劈靶标,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尽显骑兵的骁勇。
最让百姓们震撼的,是新式武器展示环节。
几名士兵推着一门速射炮来到校场中央,在指挥官的指令下,迅速完成装弹、瞄准、发射一系列动作。
“轰!”
一声巨响,炮弹朝着远处的假靶飞去,瞬间将假靶炸得粉碎,掀起漫天雪尘。紧接着,几辆电力驱动装甲车缓缓驶入校场,车身覆盖着厚重的装甲,顶部的机枪缓缓转动,虽然没有开火,却透着十足的威慑力。
“那铁疙瘩是什么?看着就厉害!”
百姓们指着装甲车,眼中满是好奇与敬畏。身旁有知晓内情的新政学子解释道:“那是电力驱动装甲车,不用马拉,靠电力就能跑,能挡住子弹,上面的机枪能连续射击,在战场上就是移动的堡垒!”
百姓们听得连连惊叹,对这支新生的军队愈发敬畏。
校场上的将士们感受到百姓们的目光,胸膛挺得更直了。他们中不少人曾是贫苦百姓,或是被淘汰的旧军士兵,是新政给了他们新的机会,让他们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穿上崭新的军装,拿起先进的武器,成为保卫家国的战士。
这份荣誉感,让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训练时的苦与累,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武器展示结束后,程一言策马来到校场中央。
他勒住马缰,目光扫过校场上的将士,又望向校场外围的百姓,高声说道:
“将士们,百姓们!昔日我大明军队,积弊深重,士气低落,难以抵挡外敌。如今,经过军制整饬,你们换上了新的武器,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成为了真正的精锐之师!”
他的声音通过寒风,清淅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你们身上的铠甲,手中的武器,来自朝廷的财税;你们的军饷,你们的衣食,来自百姓的支持。你们肩负的,不仅是保卫京城的重任,更是守护大明江山、守护天下百姓的使命!”
“愿为大明效力!愿为百姓守土!”
校场上的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在天地间回荡。他们的眼中闪铄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责任,对未来的信念。
校场外围的百姓们被这股气势感染,纷纷鼓掌欢呼,不少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好样的!”
“有这样的军队,咱们再也不怕外敌了!”
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与将士们的呐喊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炽热的暖流,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朝着校场方向躬身行礼,口中喃喃道:
“大明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他身旁的年轻人也跟着躬身,眼中满是憧憬——有这样的精锐之师守护家国,有程太师这样的贤臣推行新政,大明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
程一言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一支军队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器的先进,更在于士气的高昂,在于民心的归向。如今,将士们有了斗志,百姓们有了信心,这支军队,已然成为了大明最坚实的屏障。
他勒转马头,对着将士们与百姓们高声说道:
“今日的军阅,让我们看到了大明军队的新生!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训练,提升战力,让这支军队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让外敌不敢再犯我大明边境,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将士们再次高呼,声音中充满了力量。百姓们的欢呼声也愈发响亮,校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夕阳西下,金色的馀晖洒在雪地上,给玄色的军队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将士们开始有序撤离校场,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百姓们纷纷让开道路,目光崇敬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少人还在高声呐喊:
“兵爷辛苦了!”“保重身体!”
将士们听到百姓的问候,纷纷驻足,朝着百姓们拱手致意,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这一刻,军队与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这座古老的王朝,在中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程一言望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军制整饬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军队的战斗力上,更体现在民心的凝聚上。当军队成为百姓心中的依靠,当百姓成为军队坚强的后盾,大明的根基,必将愈发稳固。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风雨,只要军民同心,上下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他策马朝着京城方向驶去,身后的校场渐渐远去,但那震天的呐喊与热烈的欢呼,却仿佛仍在耳边回荡。冬日的寒风依旧凛冽,可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与坚定——大明的中兴之路,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这一步,必将引领着这个古老的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