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四月,京城的天气渐渐回暖,可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愈发紧张。
程一言与温体仁的较量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在朝堂上多次交锋,针锋相对。
温体仁及其党羽不断弹劾新政官员,指责新政“扰民”“苛政”,而程一言则凭借扎实的证据,一一反驳,并借机揭露部分旧臣的贪腐行径。
在一次朝会上,温体仁再次发难,弹劾江南财税整顿官员“滥用职权,欺压士绅”,请求崇祯帝罢免这些官员,暂停财税整顿。
“陛下,江南士绅乃国家之基石,世代为朝廷效力,如今新政官员却强行查抄士绅家产,征收重税,导致江南民心惶惶,恐生变故。”
温体仁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言辞恳切。
他的党羽纷纷附和,请求崇祯帝暂停新政。崇祯帝面露尤豫,将目光投向程一言。
程一言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温大人所言,纯属捏造。江南财税整顿官员严格按照朝廷律法行事,查处的皆是偷税漏税、欺压百姓的不法士绅,并非针对所有士绅。
相反,那些守法的士绅,在新政的扶持下,生意愈发兴隆,百姓们也安居乐业。”
说着,程一言将江南财税整顿以来的税收明细与百姓的联名感谢信呈给崇祯帝:
“陛下请看,自财税整顿以来,江南的税收较往年增加了三成,这些税收将用于军队建设与民生改善。
而这封联名信,是江南十万百姓共同签署,感谢朝廷推行新政,让他们摆脱了士绅的欺压。”
崇祯帝看完税收明细与联名信,脸色渐渐缓和。
温体仁见状,心中慌乱,连忙说道:
“陛下,这些税收明细恐有造假,联名信也未必是百姓自愿签署,皆是新政官员逼迫所致。”
“温大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程一言目光锐利地盯着温体仁,
“若你认为税收明细造假,联名信是逼迫所致,可请陛下派钦差大臣前往江南调查,若情况属实,臣甘愿受罚。可若你是故意诬陷,又该当何罪?”
温体仁被程一言的气势震慑,一时语塞。崇祯帝见状,沉声道:
“程太师所言极是。朕便派内阁大学士李建泰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调查财税整顿情况,若确如温体仁所言,便暂停新政;
若情况属实,温体仁诬陷大臣,扰乱朝纲,当严惩不贷!”
温体仁心中暗叫不好,却也只能躬身领旨。
他知道,李建泰虽不是程一言的亲信,却为人正直,若真的前往江南调查,必然会查出真相。
他只能暗中派人前往江南,叮嘱江南士绅伪造证据,陷害新政官员。
程一言早已料到温体仁会有此举动,在李建泰出发前,特意召见了他。
“李大人,此次前往江南,责任重大。温体仁必然会暗中指使江南士绅伪造证据,你务必谨慎行事,查明真相,不可被表象迷惑。”
程一言语气诚恳地说道。
李建泰躬身道:
“太师放心,下官定当秉公办事,查明江南财税整顿的真实情况,绝不姑负陛下与太师的信任。”
送走李建泰后,程一言立刻下令,让沉炼派锦衣卫密探提前前往江南,保护新政官员的安全,同时收集江南士绅伪造证据、与温体仁勾结的证据。
江南苏州府,是江南士绅的内核聚集地,也是财税整顿的重点局域。
苏州士绅王氏家族,是江南最大的士绅家族之一,也是温体仁的重要支持者。
王氏家族世代为官,在苏州盘踞多年,拥有大量的土地与商铺,却长期偷税漏税,积累了巨额财富。
当得知李建泰即将前来调查的消息后,王氏家族的族长王敬之立刻召集江南各地的士绅,商议对策。
“李建泰此次前来,必然是为了调查财税整顿之事,程一言想要借此机会打压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
王敬之语气阴沉地说道。
“王老爷,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
一名士绅焦急地问道。
“当然不是。”
王敬之冷笑一声,
“我已收到温大人的密信,让我们伪造新政官员欺压百姓、搜刮钱财的证据。我们可以找一些流民,许以钱财,让他们诬告新政官员;
再伪造一些帐目,证明我们并未偷税漏税,而是新政官员胡乱征税。
只要证据确凿,李建泰必然会向陛下上奏,暂停财税整顿。”
众士绅纷纷赞同,开始紧锣密鼓地伪造证据。他们找来流民,威逼利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诬告新政官员;
同时,篡改家族帐目,销毁偷税漏税的证据。
可他们的举动,早已被提前潜入苏州的锦衣卫密探看在眼里。
密探们暗中跟踪,将士绅们伪造证据、收买流民的过程一一记录下来,还截获了王敬之与温体仁往来的密信。
几天后,李建泰抵达苏州府。
王敬之率领江南士绅前往迎接,将早已准备好的“证据”与“联名告状信”呈给李建泰,声泪俱下地控诉新政官员的“罪行”。
李建泰接过“证据”,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充满了疑虑。
这些“证据”看似完整,却处处透着刻意,联名告状信上的字迹也多有相似之处,显然是伪造而成。他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说道:
“各位士绅的控诉,本钦差已知晓,定会查明真相,给大家一个交代。”
随后,李建泰拒绝了王敬之的宴请,亲自前往苏州府各地调查。
他先是来到新政官员设立的财税整顿衙门,查看税收帐目,与新政官员交谈,了解财税整顿的具体情况。
接着,他又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流,询问他们对财税整顿的看法。
百姓们得知李建泰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纷纷围上来,诉说新政带来的好处。
“钦差大人,新政真是好啊!以前我们被士绅欺压,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给士绅,还得交各种苛捐杂税,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如今新政官员来了,查处了那些不法士绅,我们的税负减轻了,还能安心做生意,日子越来越好了!”一位老农激动地说道。
李建泰还走访了被士绅收买诬告新政官员的流民,在他的耐心询问与开导下,流民们终于说出了真相,承认自己是被士绅威逼利诱,才诬陷新政官员的。
与此同时,锦衣卫密探将收集到的江南士绅伪造证据、与温体仁勾结的证据,悄悄交给了李建泰。
李建泰看完证据,心中已然明了,江南士绅与温体仁相互勾结,妄图阻挠新政推行。
他立刻返回苏州府衙,召集江南士绅。
王敬之等人以为李建泰要宣布暂停财税整顿,脸上满是得意。
可当李建泰拿出他们伪造证据、收买流民的证据时,众人脸色瞬间惨白。
“王敬之,你等胆大包天,竟敢伪造证据,诬告朝廷官员,勾结朝中大臣,阻挠新政推行,该当何罪?”
李建泰语气冰冷地呵斥道。
王敬之等人瘫软在地,无从狡辩。
李建泰当即下令,将王敬之等主要涉案士绅抓捕入狱,等待朝廷发落。
处理完苏州的事情后,李建泰又前往江南其他府县调查,情况与苏州大同小异。
江南士绅为了阻挠财税整顿,纷纷与温体仁勾结,采取各种手段陷害新政官员。
李建泰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城。
崇祯帝收到李建泰的奏折,看完后勃然大怒。
他没想到温体仁竟如此胆大妄为,不仅暗中勾结江南士绅,还指使他们伪造证据,诬陷新政官员。
“温体仁误国误民,罪该万死!”
崇祯帝怒喝一声,当即下令,将温体仁革职查办,打入大牢,其党羽也一一受到惩处。
温体仁倒台的消息传遍京城,朝野上下震动不已。支持新政的官员纷纷拍手称快,而那些对新政心存疑虑的官员,也彻底打消了念头,开始全力支持新政。
程一言得知消息后,心中松了一口气。
温体仁的倒台,清除了新政推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江南财税整顿也得以顺利推进。他知道,接下来,他可以集中精力,推进更多的新政,为大明的中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