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三月,程一言的车马驶离云南地界,朝着京城方向疾驰。
此时的江南已入暮春,沿途杨柳依依,菜花金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可马车中的程一言,却没有心思欣赏这春日风光,手中捧着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眉头微蹙。
密信是沉炼派人快马送来的,信中提及,近期朝中部分旧臣对新政的抵触愈发明显,尤其是在“官制改革”与“江南财税整顿”两项新政上,以礼部尚书温体仁为首的官员多次在朝堂上发难,称新政“动摇国本”“苛待士绅”,甚至暗中连络江南的士绅大族,阻挠财税整顿的推进。
“这些旧臣,还是不死心啊。”
程一言将密信放在案几上,轻声感叹。
他深知,新政推行到如今,已触及到旧官僚与士绅大族的内核利益,他们必然会拼死反扑。
江南是大明的财赋重地,士绅大族盘踞多年,偷税漏税现象严重,财税整顿若不能顺利推进,新政后续的军费与建设开支便无从着落
“大人,温体仁等人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此次联手江南士绅,来势汹汹,不可小觑。”
周文彬坐在一旁,语气凝重地说道。
程一言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
“温体仁此人,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野心勃勃。他早就对新政不满,只是此前一直隐忍,如今见我离京日久,便想趁机发难,动摇新政根基,进而谋取更大的权力。”
他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不过,他想借此机会打压新政,我倒要让他知道,新政绝非他能撼动的。
传我命令,让沉炼加大对温体仁及其党羽的调查,重点收集他们与江南士绅勾结、贪赃枉法的证据,越多越好。”
“属下明白,这就安排人去办。”
周文彬躬身应下,随即走出马车,让人快马将指令传回京城。
程一言重新拿起密信,目光落在“江南财税整顿受阻”几个字上。
江南士绅大族势力庞大,不少人在朝中担任要职,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利益网。此前他派往江南负责财税整顿的新政官员,多次遭到士绅的叼难与阻挠,甚至有官员被诬陷革职,财税整顿工作陷入停滞。
“看来,此次回京,必须亲自前往江南一趟。”
程一言心中暗忖。江南的财税问题不解决,新政便如同无源之水,难以持续。
他决定,回到京城后,先稳定朝局,再亲自南下江南,彻底打破士绅大族的利益壁垒,推进财税整顿。
马车一路向北,途经湖广、河南等地。
程一言每到一处驿站,都会召见当地的新政官员,了解新政推行的情况。
在湖广武昌府,他得知当地的电力工厂已建成投产,大量的棉布、铁器通过铁路运往各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心中稍感欣慰。
可在河南开封府,他却发现了问题。
当地的新政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强行推广高产水稻,不顾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导致部分农田颗粒无收,百姓们怨声载道。
程一言当即罢免了这位官员,任命新政书院的学子接替,并下令各地新政官员推行政策时需因地制宜,不可盲目照搬,务必以百姓利益为重。
经过近一个月的行程,程一言的车马终于抵达京城郊外。
沉炼早已率领锦衣卫在此等侯,见到程一言,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属下参见大人,大人一路辛苦。”
“京中情况如何?温体仁那边有什么动静?”
程一言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回大人,温体仁近期在朝堂上多次弹劾新政官员,还联合了二十馀名官员上书,请求陛下暂停‘官制改革’与‘江南财税整顿’。
陛下虽未应允,却也心生疑虑,多次召内阁大臣商议。”沉炼低声回道,“属下已按照大人的指令,收集到了温体仁与江南士绅勾结的部分证据,发现他暗中收受了苏州士绅王氏的十万两白银,为其掩盖偷税漏税的罪行。”
“十万两白银?看来温体仁的胃口不小。”
程一言冷笑一声,
“这些证据还不够,继续深挖,我要让他无力回天。”
“属下明白。”
沉炼应道。
程一言的车马驶入京城,街道两旁的百姓见到他的车架,纷纷驻足行礼,脸上满是崇敬之情。
新政推行以来,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程一言在民间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看着百姓们的笑容,程一言心中暗下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将新政推行下去,不负百姓的期望。
回到府中,程一言稍作休整,便立刻前往皇宫面见崇祯帝。
此时的崇祯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见到程一言,连忙放下手中的朱笔,脸上露出笑容:
“先生回来了,西南之事处理得如何?”
“回陛下,西南局势已基本稳定。”
程一言躬身行礼,随即详细汇报了西南的情况,包括整顿云南三司、安抚三宣六慰、与沐天波达成合作等事宜。
崇祯帝听完,龙颜大悦:
“先生辛苦了!有先生在,朕便放心了。西南稳定,大明的边疆便多了一道屏障。”
程一言趁机说道:
“陛下,西南虽已稳定,但朝中却有部分官员暗中阻挠新政,尤其是江南财税整顿受阻,若不及时解决,恐会影响新政的后续推行。”
崇祯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自然知道程一言所指何人。
近期温体仁等人多次在朝堂上发难,他心中也颇为烦忧。
“先生所言,朕也知晓。温体仁等人认为新政过于激进,损害了士绅利益,朕正为此事头疼。”
“陛下,士绅利益与国家利益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程一言语气坚定地说道,
“江南士绅偷税漏税,导致国家财赋流失,若不整顿,国库空虚,日后遇到战事或灾荒,朝廷将无力应对。
温体仁等人身为朝廷重臣,不仅不体谅陛下的难处,反而与士绅勾结,阻挠新政,其心可诛!”
说着,程一言将沉炼收集到的温体仁收受江南士绅贿赂的证据呈给崇祯帝。
崇祯帝看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好一个温体仁!朕待他不薄,他竟如此贪赃枉法,勾结士绅,阻挠新政!”
“陛下息怒。”
程一言劝道,
“温体仁在朝中党羽众多,不可贸然处置,需收集更多证据,一网打尽,以免打草惊蛇。”
崇祯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点头道:
“先生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先生全权负责,朕倒要看看,这些阻挠新政的人,到底有多大的胆子!”
“臣遵旨。”
程一言躬身应下。
离开皇宫后,程一言立刻召集沉炼、周文彬等人,商议如何进一步收集温体仁及其党羽的罪证。
他们决定,一方面派锦衣卫密探潜入江南,收集江南士绅偷税漏税、与温体仁勾结的证据;另一方面,在朝中暗中连络支持新政的官员,形成对抗温体仁的力量。
与此同时,温体仁也得知了程一言回京的消息,心中暗自警剔。
他知道,程一言此次回京,必然会针对他,于是召集党羽,商议对策。
“程一言此次西南之行,威望更盛,如今回京,定会全力推进新政,我们此前的努力恐将付诸东流。”
一名官员担忧地说道。
温体仁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怕什么?他程一言虽有陛下信任,可我们手握士绅支持,又有众多官员拥护,只要我们坚持反对新政,再暗中散布谣言,动摇民心,不愁陛下不暂停新政。
更何况,江南财税整顿已陷入停滞,他若想推进,必然会与江南士绅发生冲突,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便可。”
众官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一场围绕新政的激烈较量,在京城悄然拉开序幕。
程一言深知,这场较量关乎新政的生死存亡,也关乎大明的未来。
他站在府中的庭院里,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坚定无比。
无论前方有多大的阻力,他都将一往无前,彻底清除阻挠新政的障碍,让大明在新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