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盛世隐忧(1 / 1)

入夏,紫禁城的御花园内,蝉鸣聒噪地回荡在朱红廊柱间。

程一言陪同崇祯帝查看新呈上来的《全国新政成效图谱》——图谱上用朱红标注的电力复盖局域、水泥公路网络、高产作物种植带,几乎铺满了大明十三布政使司的疆域,乍看之下,竟是一派无懈可击的中兴盛景。

可程一言的指尖,却久久停留在图谱角落一处浅灰色的标注上——那是西北延绥镇边缘的几个村落,标注着“电力未通、作物未改、工坊未建”。

他抬头看向崇祯帝,语气凝重:

“陛下,这图谱看似圆满,实则藏着不少隐忧。延绥这几处村落,去年便该通上电力,至今却仍用煤油照明;

还有江南的纺织工坊,上个月上报‘蒸汽织布机普及率达九成’,可臣派去的学子传回消息,仍有三成小作坊在用手工织布,只因买不起蒸汽设备。”

崇祯帝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他接过图谱,指尖划过那些密集的朱红标注:

“先生是说,地方官员在虚报政绩?”

“不仅是虚报。”

程一言引着崇祯帝走到廊下,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

“这是臣近一个月收集的各地奏报摘要。江南的电力税,有三成被地方吏员以‘线路维修费’名义克扣;

华北的水利工程,有五处堤坝偷工减料,去年汛期已出现渗漏;更严重的是科学院,上月研发的‘新型化肥’,因未做足田间试验便仓促推广,导致山东两万亩麦田烧苗,百姓损失惨重。”

阳光通过廊檐的缝隙,在卷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象是盛世锦缎上爬满的蛀洞。

崇祯帝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直到翻到“山东麦田烧苗”忍不住拍了下石桌:

“这些官员竟敢如此懈迨!化肥推广关乎民生,怎敢不做试验便仓促推行?科学院的学者难道不知其中利害?”

“陛下,这便是问题的根源。”

程一言叹了口气,

“新政推行三十馀年,从金融改革到科技兴邦,步伐走得太快,根基却未夯实。地方官员只求‘快出成效’,却忽略‘扎实落地’;

科学院学者急于‘出新成果’,却忘了‘严谨验证’;就连咱们的新政基金,看似充盈,实则有近两成沉淀在地方府库,未真正用到百姓身上——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今日的小隐患,迟早会酿成明日的大祸。”

当天下午,程一言便在内阁衙署召开“新政病灶清查会议”,召集徐望、周文彬、郑明及六部主官,将收集到的问题一一摆上台面。

工部尚书徐望刚听到“江南工坊虚报普及率”,便忍不住起身:“臣竟不知此事!上月苏州知府还递来奏折,说所有小作坊都已换上蒸汽设备,怎会有三成仍用手工?”

“只因苏州知府收了工坊主的‘孝敬’。”

程一言将一份密报推到徐望面前,上面详细记录着苏州知府与大工坊主的往来帐目——大工坊主为拢断市场,暗中贿赂知府,故意不向小作坊提供蒸汽设备贷款,还虚报普及率以骗取朝廷的“新政推广奖”。

周文彬拿起另一份密报,脸色同样难看:

“西北的电力未通,竟是因为地方官将电力建设资金挪用去修了‘政绩楼’!延绥镇的参将还说‘边地百姓用不上电也无妨’,简直荒唐!”

会议从午后一直开到暮色沉沉,烛火将众人的身影拉得颀长,投在墙上象一道道紧绷的弓弦。程一言看着满座面色凝重的官员,最终定下“三查三改”的清查方案:

1查政绩虚报,改考核机制:由周文彬牵头,组建“新政实效核查组”,摒弃以往“看数据、听汇报”的考核方式,改为“随机抽查、入户访谈、实地核验”

——核查组不提前通知地方,直接深入村落、工坊、农田,当面询问百姓实际情况,若发现虚报,不仅罢免主官,还要追究上级连带责任。

2查资金沉淀,改拨付流程:由徐望负责,重新梳理新政基金拨付机制

——将以往“地方申请、朝廷审批、一次性拨付”,改为“分阶段拨付、按实效核款”:地方完成第一阶段目标,才能申请第二笔资金;

同时要求地方府库每月公开新政资金使用明细,接受百姓监督,若发现资金沉淀超过一个月,直接收回并追究责任人。

3查科研浮躁,改研发规范:由科学院院长李东阳负责,制定《科研成果推广条例》

——所有新研发的农具、化肥、器械,必须先在指定局域进行至少三个生长周期(或半年)的田间试验/工坊试用,收集足够的产量数据、安全数据、成本数据,经核查组核验通过后,才能分局域逐步推广,严禁“未验先推”。

方案定下的次日,核查组便分五路出发——北路去西北查电力与水利,南路去江南查工坊与税收,东路去山东查化肥与麦田,西路去四川查高产作物,中路则留在京城查科学院与新政基金总部。

程一言特意叮嘱各组:

“切勿怕得罪人,哪怕是封疆大吏、科学院元老,只要查实问题,一律按规处置。新政的根基,不能被‘面子工程’‘浮躁风气’蛀空。”

北路核查组刚到延绥镇,便撞破了一桩荒唐事——延绥知府为掩盖挪用电力资金修政绩楼的事实,竟让衙役挨家挨户“借用”煤油灯,谎称“电力线路检修,暂时用煤油替代”。

核查组直接绕开知府,深入村落,看到的却是百姓家中昏暗的煤油灯、漏雨的土坯房,以及远处那座涂着明黄琉璃瓦、与周边破败景象格格不入的“新政功德楼”。

组长周文彬气得发抖,当即下令查封功德楼,将延绥知府革职查办,并从邻近府库调拨资金,要求半个月内为村落通上电力。

当第一盏电灯在延绥村落亮起时,老农王老汉摸着灯绳,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活了一辈子,终于不用在煤油灯底下缝补衣裳了。程太师派来的官,是真为百姓做事啊!”

南路核查组在江南的遭遇则更为曲折。

苏州知府得知核查组到来,竟暗中指使大工坊主阻挠核查——工坊主们关闭作坊大门,谎称“设备检修”,还威胁小作坊主“不准说实话”。

可核查组早有准备,乔装成商贩混入作坊区,不仅看到了手工织布的小作坊,还拍到了大工坊主囤积蒸汽设备、哄抬价格的证据。

最终,苏州知府被流放,大工坊主被处以罚款,罚款全部用于向小作坊主提供蒸汽设备低息贷款。

短短一个月,核查组便查实虚报政绩、挪用资金、科研浮躁等问题共一百二十七起,处理各级官员八十六人,其中不乏巡抚、知府这样的高官。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地方官员再也不敢轻视“实效”,科学院的学者也收起了浮躁之心,新政的推行,终于从“追求速度”转向“夯实根基”。

程一言坐在内阁书房,看着核查组传回的《整改成效简报》,触摸着“延绥村落通电”“江南小作坊换设备”“山东麦田补种”等条目,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许。

可他心中清楚,这只是清查病灶的第一步——那些深埋在制度缝隙里的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调理,才能让新政的根基真正扎进大明的土壤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特种兵:我是叶寸心的姐姐? 菩提骨 重生:同美女们共建星辰大海 斗罗之圣主开局 超神:开局觉醒救世主模板 人在倚天,摸尸偷学天下功 让你上综艺普法,你把顶流送进去 福宝小萌娃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素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