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旧党反扑(1 / 1)

万历四十四年冬,京城第一场雪落下时,大牢中的张敬修突然“病逝”。

消息传出,程一言心中警铃大作——张敬修虽被革职查办,但家族势力仍在,此次“病逝”绝非偶然,很可能是守旧派为保全内核利益,故意销毁证据,同时为新一轮反扑制造舆论。

果不其然,张敬修“病逝”后不久,翰林院编修吴伟业便在朝堂上发难,称张敬修是“被程一言迫害致死”,还联合三十馀名官员联名上书,请求万历帝“为张敬修平反,罢免程一言,恢复旧制”。

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突然爆发“反电力”风潮——数百名被守旧派煽动的百姓,手持农具冲进苏州的电力工坊,砸毁发电机与输电线路;

广州的守旧士绅则散布谣言,称“电力会引发地震”,导致百姓不敢使用电灯,商铺纷纷禁用电力设备。

更严重的是,守旧派还暗中连络了辽东的女真残馀势力。

当年后金复灭后,部分女真部落逃往漠北,在守旧派的资助下逐渐恢复实力。

此次,守旧派承诺给予女真部落粮食与武器,让他们袭扰辽东边境,试图通过“内外夹击”迫使朝廷停止新政。

辽东巡抚熊廷弼送来急报:女真残馀势力率领五千骑兵,袭扰辽东锦州卫,烧毁边民房屋百馀间,抢走粮食数千石,边军虽奋力抵抗,但因部分士兵被调往南方镇压“反电力”风潮,兵力不足,暂时无法击退敌军。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上一片混乱。

不少中立官员开始动摇,认为新政引发的动荡过大,提议“暂停电力新政,安抚守旧派与女真部落”;

甚至有内阁大学士向万历帝进言:

“程一言推行新政过于激进,导致内外交困,不如罢免程一言,以平息众怒。”

万历帝也陷入了尤豫。他深知新政带来的好处,但眼前的动荡让他忧心忡忡——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大规模叛乱,甚至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程一言看出了皇帝的尤豫,也明白此时必须拿出强有力的对策,否则新政将功亏一篑。

他在朝会上主动请缨:

“陛下,臣愿前往江南平息‘反电力’风潮,同时调派水师支持辽东,剿灭女真残馀势力。

若三个月内无法解决内外危机,臣愿自请流放,永不回京!”

万历帝见程一言态度坚决,又想起新政带来的中兴局面,最终下定决心支持程一言:

“朕准你所请!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可调派全国兵马与物资;若有人敢阻挠,无论官职高低,皆可先斩后奏!”

领旨后,程一言立刻制定了“先安内,后攘外”的策略,兵分两路解决危机。

第一路,由程一言亲自率领,前往江南平息“反电力”风潮。出发前,程一言做了充分准备:

一是带上了《电力新政利民纪实》与“新政基金”的帐目,准备向百姓公开澄清谣言;

二是调派五千名装备电力驱动装甲车的新军,用于保护电力工坊与输电线路;

三是连络江南的开明士绅与实业家,如沉振业等,让他们协助安抚百姓。

抵达苏州后,程一言并未急于镇压闹事百姓,而是在苏州府衙前搭建高台,邀请百姓前来听他讲解电力新政。

他将《电力新政利民纪实》中的案例一一念给百姓听,还现场演示了电灯、电动机的安全使用方法,并用帐目证明“电力新政未增加百姓赋税”。

对于被煽动闹事的百姓,程一言采取了“宽大处理”的政策——只要主动认错,不再参与闹事,便不予追究;

对于为首的守旧派爪牙,则当场逮捕,交由官府审讯。

同时,程一言还宣布了两项惠民措施:

一是降低小作坊的电价三成,

二是在苏州增设十座免费电力抽水站,帮助百姓灌溉农田。

这些措施迅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原本被煽动的百姓纷纷醒悟,不仅不再反对电力新政,还主动帮助修复被砸毁的输电线路;

苏州的商铺也重新启用电灯,工坊恢复生产,“反电力”风潮在短短半个月内便平息下来。

解决苏州的危机后,程一言又前往广州。广州的守旧士绅见苏州的风潮已平,本就心生畏惧,程一言再拿出他们与张敬修勾结的证据,以及散布谣言的证词,他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认罪求饶。

程一言从轻发落,仅没收他们的部分财产用于修复电力设备,同时要求他们公开向百姓道歉,澄清“电力引发地震”的谣言。

不到一个月,江南的“反电力”风潮便彻底平息,电力新政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因百姓的广泛认可,推广速度更快——到万历四十五年二月,江南又有五座城市建成了电力示范网,电灯、电动机的普及率提升了两成。

第二路,由郑海率领水师支持辽东,剿灭女真残馀势力。郑海接到命令后,率领十艘巨鲸级蒸汽远洋舰与两万水师陆战队,从泉州港出发,经渤海湾抵达辽东锦州卫。

此时,女真残馀势力正围攻锦州卫,边军因兵力不足,已坚守城池十馀日,粮草即将耗尽。

郑海抵达后,并未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利用巨鲸级远洋舰的火力优势,对女真骑兵的后方粮草营地进行轰击。

女真骑兵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纷纷撤退。郑海趁几率领水师陆战队登陆,与边军夹击女真骑兵。

女真骑兵虽勇猛,但面对装备后装线膛步枪与电力驱动装甲车的明军,根本不堪一击——激战仅一个时辰,女真骑兵便损失三千馀人,残馀两千馀人逃往漠北。

郑海并未穷追不舍,而是在辽东边境修建了三座“电力防御堡垒”——堡垒内配备电力驱动的探照灯、速射炮与电报系统,可24小时监视边境动向,一旦发现女真骑兵,便能迅速通报边军与水师,形成立体防御。

同时,郑海还从江南调运了一批玉米、土豆种子,交给辽东边民,让他们在边境地区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又在锦州卫设立了“电力工坊”,生产农具与武器,提升边军的装备水平。

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辽东的防御,还改善了边民的生活,让他们成为抵御女真残馀势力的重要力量。

万历四十五年三月,程一言从江南返回京城,郑海也从辽东传来捷报:女真残馀势力已被彻底击溃,短期内无法再袭扰边境;辽东的电力防御体系已建成,边军实力大幅提升。

内外危机皆解,万历帝龙颜大悦,在紫禁城举行庆功宴,赏赐程一言黄金千两、良田千亩。

程一言再次婉拒,请求将黄金用于科学院的电力技术研发,将良田分给辽东的边民。万历帝欣然同意,同时下旨:

“今后凡反对新政、勾结外夷者,无论官职高低、势力大小,皆严惩不贷;凡支持新政、为大明做出贡献者,皆予以重赏。”

经此一役,守旧派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内核人物张敬修病逝(实为被灭口),吴伟业、刘鸿训等骨干官员被革职查办,江南的士绅势力也因财产被没收、名声扫地,失去了与新政对抗的能力。

此后,朝堂上再无反对新政的声音,新政的推行进入了“快车道”。

万历四十五年夏,程一言推动的“全国电力复盖计划”正式激活——朝廷计划用十年时间,让电力复盖全国所有县城;

科学院则研发出了更高效的水力发电机与风力发电机,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成本;实业银行还推出了“电力贷款”,鼓励百姓安装电灯、使用电力设备。

同年秋,大明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在长江三峡附近建成投产,这座发电站的功率是蒸汽发电机的十倍,能同时为十座城市提供电力;

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则在辽东沿海建成,为边境的防御堡垒与边民提供电力支持。

此时的程一言,已年过花甲。

他站在三峡水力发电站的大坝上,看着湍急的江水推动发电机的叶片,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流,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自己推动的新政,已彻底改变了大明的命运——从一个积弱积贫的封建王朝,变成了一个科技领先、经济繁荣、军事强大的世界强国。

但程一言也明白,新政的传承至关重要。他向万历帝奏请,设立“新政学院”养推行新政的人才;

同时,将自己三十馀年推行新政的经验编撰成《新政全书》,供后人参考。

万历帝批准了程一言的奏请,并任命程一言为“新政学院”院长,让他负责培养新政人才。

程一言欣然接受,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他要为大明培养更多的“新政继承者”,让大明的繁荣富强,能延续百年、千年。

这年冬,程一言在新政学院的开学仪式上,对百名新生说道:

“新政之路,非一人之功,乃代代相传之业。你们要记住,推行新政,不仅是为了大明的强大,更是为了百姓的幸福;

不仅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更要坚守‘以民为本’的初心。唯有如此,大明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永远繁荣昌盛!”

新生们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回荡在新政学院的校园里。

程一言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未来——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未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总工她只想搞事业 精灵:开局我继承丰缘农场 冰汽神座 人在洪兴:开局系统让我氪金翻盘 晋末芳华 一打一个不吱声,因为我懂法啊 我的剑在外太空 从纳尼亚开始重启童话 蔚蓝海岸之恋 侧写师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