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海权初显(1 / 1)

“海贸护航债券”的发行消息一经公布,果然如程一言所料,立刻得到了江南商户的热烈响应。

周福年代表江南织坊联盟,一次性认购了三十万两——他的织坊每年有近一半的丝绸要通过海运送往欧洲,若马六甲海峡被荷兰人控制,他的生意将损失惨重。

他在接受《大明商报》采访时说:

“朝廷发行这债券,是为了保护咱们商户的利益。我认购三十万两,不仅是支持朝廷,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生意。只要水师能打退荷兰人,让商船安全通行,这点钱花得值!”

郑振先的福建商帮更是认购了四十万两。

福建商户大多靠海贸为生,荷兰人拦截商船的消息传来后,不少商户都担心未来的生意,如今朝廷要组建新的水师舰队,他们自然全力支持。

郑振先还发动福建的票号、钱庄参与认购,短短几天,福建地区的认购金额就突破了六十万两。

甚至连欧洲的一些商人,也通过广州的商栈认购了二十万两。

葡萄牙商人迪亚士在广州做了十年的香料生意,他的商船每年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荷兰人的拦截行为也损害了他的利益。他说:

“大明水师强大,才能保证马六甲海峡的安全,这对我们欧洲商人也有好处。我认购五万两,希望大明能尽快打退荷兰人,让海上贸易恢复正常。”

仅半个月,“海贸护航债券”便募集到了两百三十万两白银,远超预期的两百万两。

有了资金支持,水师的建设进展迅速。工部在厦门造船厂建造了十艘蒸汽辅助战船——这种战船长五十丈,宽十丈,船身用坚硬的楠木打造,外面包了一层铁皮,能抵御火炮的攻击;

船上除了传统的风帆,还在船尾加装了两台蒸汽发动机,通过传动设备带动螺旋桨,在无风的情况下,速度能达到每时辰十五里,比传统福船快了三倍;

船上配备了二十门改进后的红衣大炮,射程达到了三里,威力也比之前增加了三成,能击穿荷兰夹板船的船板。

同时,程一言还从欧洲聘请了两位曾在荷兰水师服役的军事顾问,让他们教授大明水师士兵新的海战战术——如何利用战船的机动性包围敌人、如何调整火炮角度提高命中率、如何在海战中抢救伤员和灭火等。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水师士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

万历二十二年夏,郑芝龙率领新组建的水师舰队,带着十艘蒸汽辅助战船前往马六甲海峡。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得知后,原本还想派战船拦截,可当他看到大明水师的蒸汽辅助战船在无风天仍能快速航行,而且船上的红衣大炮射程比他们的加农炮还远时,顿时慌了神。

他知道,自己的战船根本不是大明水师的对手,若真打起来,只会全军复没。

于是,荷兰总督主动派人向郑芝龙求和,不仅释放了之前扣押的大明船员,还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损失,同时承诺今后不再拦截大明商船,若遇到大明商船在马六甲海峡航行,还会提供必要的帮助。

郑芝龙将荷兰人的求和条件上报朝廷后,程一言与内阁大臣商议,认为此时不宜与荷兰人彻底撕破脸,接受求和既能保障海贸安全,也能为水师的进一步发展争取时间,便同意了荷兰人的求和。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欢庆。商户们更是对“海贸护航债券”充满信心,不少商户还主动找到海贸债券局,询问下次发行债券的时间。

程一言知道,这次债券的成功发行,不仅解决了水师建设的资金问题,更让民间资本看到了与朝廷合作的好处,为未来国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解决了荷兰人的威胁后,程一言又将精力投入到科技研发中。在他的推动下,大明科学院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农学分院培育出了新的棉花品种——这种棉花的纤维比传统棉花长三成,而且耐旱、抗虫害,在山东、河北等地推广后,亩产棉花从原来的一百斤增加到了一百三十斤。更重要的是,这种棉花的纺纱效率更高,江南的织坊用它织出的棉布,比传统棉布更柔软、更耐用,在欧洲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订单量比去年增加了五成。

化学分院研制出了水泥——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后,加水搅拌成糊状,凝固后坚硬如石,而且防水性好。

程一言立刻让工部用水泥修建京城到天津的公路,原本需要半年才能修完的公路,用水泥后只用了三个月就竣工了,而且路面平整、耐用,下雨天也不会泥泞。

随后,水泥又被用于修建桥梁、堡垒、水利设施,甚至有些商户还用水泥建造商铺,大明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

数学分院编写了《大明数学全书》——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代数、几何知识,还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添加了商业计算、工程测量等内容。

程一言下令将《大明数学全书》作为国子监与地方书院的教材,让学生们学习先进的数学知识,为科技研发与商业发展培养人才。不少商户也购买了这本书,用里面的数学方法计算成本、利润,提高了经营效率。

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还深刻地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京城的街道上,出现了用蒸汽动力驱动的公共马车——这种马车能坐十个人,只需缴纳五文钱,就能从城南的永定门坐到城北的德胜门,比传统的轿子便宜、快捷,深受百姓欢迎。

苏州的织坊里,水力纺纱机日夜运转,织工们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样辛苦地手摇纺纱,收入却比以前增加了两倍。泉州的港口,蒸汽起重机将船上的货物吊到岸边,原本需要十几个工人才能搬起的货箱,现在只需一台起重机就能轻松搞定,效率比人工搬运高了十倍。

万历二十二年冬,万历帝在皇宫的太和殿举行封赏大典,因程一言推动科技发展与海贸繁荣,为大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特封他为“定国公”,赏赐良田千亩、黄金百两,还允许他在紫禁城骑马——这是大明开国以来,文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可程一言并没有骄傲自满。

他知道,大明虽然在科技、海贸、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西方列强也在快速发展——英国已经开始研发蒸汽机,法国在军事技术上不断突破,荷兰的海贸实力仍不容小觑。

若大明满足于现状,停止发展,迟早会被西方列强超越。

于是,他向万历帝奏请,派遣使团前往欧洲,一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与欧洲各国创建正式的外交关系,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万历帝非常支持这个提议,任命徐光启为使团团长,率领五十名学者、商人与工匠组成的使团,乘坐蒸汽辅助战船前往欧洲。

万历二十三年春,徐光启使团从泉州港出发,经过三个月的航行,抵达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在欧洲期间,他们参观了荷兰的造船厂、英国的纺织厂、意大利的天文台、法国的军工厂,学习了西方在航海、纺织、天文、军事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徐光启还与欧洲各国的国王、大臣会面,签订了多项贸易协定——大明向欧洲出口丝绸、瓷器、茶叶,欧洲向大明出口玻璃、钟表、机器零件,双方还同意互派使节,创建长期的外交关系。

徐光启使团的欧洲之行,不仅带回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书籍,还让欧洲各国认识到了大明的强大与繁荣。

此后,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纷纷派遣使节前往大明,在京城设立使馆,大明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程一言站在内阁的窗前,看着窗外繁华的京城街景——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穿着汉服的大明百姓,有戴着礼帽的欧洲商人,还有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使节;

商铺里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从欧洲的玻璃器皿、钟表,到美洲的白银、玉米,再到印度的香料、棉布,琳琅满目。他想起自己穿越到大明的那一天,那时的大明内忧外患、百姓困苦,而如今,大明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可他并没有满足。

他知道,大明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西方列强的竞争、国内旧势力的阻挠、科技研发的瓶颈……但他有信心,只要继续推行新政,坚持科技发展与海权战略,大明就一定能克服这些挑战,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鬼王爷 重生古代,我靠空间种田娶美纳妾 开局仙人跳,成为魔导王 天裁之镇妖 小人参被流放,全家造反了 我是特种兵血色狼牙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一人之下:debuff太多了! 入夜,宠她入骨 疯书生无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