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航线路通(1 / 1)

隆庆三年秋,厦门港的晨光穿透晨雾,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

码头上的青石被海风浸得发亮,栈桥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目光都聚焦在港湾中那艘巍峨的“大明号”商船上。

这艘由中荷联合建造的远洋帆船,船身长达三十丈,相当于十间民房连在一起,三根桅杆高耸入云,顶端的“明”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船舷两侧整齐排列着十二门青铜火炮,炮口泛着冷光,既可用以防备海盗,也彰显著大明的海上威仪。

程一言身着绯色官袍,腰束玉带,站在码头的高台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的纹路。

他望着工匠们正用绞车将最后一批丝绸搬上船,每一匹丝绸都用油纸包裹着,印着“福记织坊”的朱红印记——这些都是江南最新产出的云锦,上面用金线绣着缠枝莲纹,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此次“大明号”将装载十万匹丝绸、五万件瓷器,还有两千箱茶叶,这些货物在欧洲市场上,足以卖出百万两白银的高价。

“程大人,范总督到了!”

周文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兴奋。

程一言转身,只见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范·德·林特身着黑色礼服,胸前挂着银色的怀表,身后跟着一群西洋商人,正快步走来。

“程大人,‘大明号’的建造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完美!荷兰的工匠都说,这是他们见过最坚固、最宽敞的远洋商船。”

程一言与他并肩走向船头,目光扫过船身:

“范总督,这艘船不仅是贸易的载体,更是大明与欧洲交流的桥梁。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我已安排水师提督郑芝龙率领三艘‘福船’护航,每艘船上都配备了二十门火炮,足以应对海盗的袭击。”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船上还配备了五位翰林院学士,他们精通天文、数学,此次随船前往欧洲,一是为了记录航线,二是为了考察欧洲的文化与技术,以便日后深化双方的合作。”

“程大人考虑得太周全了!有大明水师护航,我们再无后顾之忧;翰林院学士的随行,也定能让欧洲更好地了解大明的文明。

我相信,这条航线定会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黄金水道’,让双方都能获益。”

两人正交谈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码头外传来。

海瑞身着绯色官袍,骑着一匹枣红色的战马赶来,身后跟着几位负责粮食调度的官员,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本厚厚的帐本。

海瑞翻身下马,将帐本递到程一言手中:

“程大人,您要的十万石粮食已从江南调运过来,都卸在码头西侧的常平粮仓里。这些粮食中,五万石将作为护航舰队的补给,剩下的五万石存入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程一言接过帐本,翻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着粮食的来源、数量和成色——有江南的大米、山东的小麦,还有一部分是新收获的土豆粉。

他满意地点点头:

“海大人辛苦了。如今北境虽已和平,但海贸日益兴盛,粮食储备至关重要。

厦门作为大明的海贸重镇,常平粮仓的储备量至少要能支撑三个月,还需再从周边州县调拨五万石粮食补充。”

海瑞连忙应下,又笑着说道:

“对了,北方传来消息,土豆在山东、河南的推广非常顺利。今年秋收,两地的土豆总产量达到了两千万石,不少百姓都说,这土豆耐旱、高产,是‘救命粮’。

有些农户还把土豆晒成干,存储起来过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程一言心中欣慰,土豆的推广成功,意味着大明的粮食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他想起西学学堂的筹备情况,又问道:

“京城的西学学堂进展如何?利玛窦那边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学堂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了,是按照程大人您的要求,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屋顶是大明传统的歇山顶,覆盖着琉璃瓦,窗户却是西洋的拱形设计,既明亮又美观。”

海瑞笑着回答,

“利玛窦正在挑选教材,翰林院还派了三位精通数学、天文的学士协助他,比如编修徐光启,对西方的学问很感兴趣,已经和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了。

百姓们对西学也很好奇,报名的子弟已经超过两百人,其中还有不少商户的孩子,想学习西方的算术,方便日后做海贸生意。”

三人在码头又商议了许久,确定了启航前的各项细节:

十月初一正式启航,船队将沿着福建海岸南下,经过菲律宾群岛,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最后绕过好望角,抵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全程预计四个月。

程一言特意叮嘱郑芝龙,要记录每天的航线、风向和洋流,为日后大明商船开辟固定航线积累数据。

临近中午,程一言的随从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地递上一封密信:

“大人,京城急报,皇上病重,传您即刻回京!”

程一言心中一紧,连忙拆开密信。

信是内阁次辅写的,说隆庆帝近日咳嗽不止,饮食难进,太医们束手无策,已下旨召他即刻回京议事。

他不敢耽搁,立刻安排周文彬继续跟进“大明号”的启航事宜,叮嘱他务必确保货物安全、船员到位;

又嘱咐海瑞留在厦门,监督粮食储备和港口建设,自己则带着几名随从,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从厦门到京城,全程两千多里,程一言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只用了五天就赶到了京城。

此时的紫禁城已是一片肃穆,乾清宫外的灯笼都换成了素色,宫女和太监们走路都轻手轻脚,连大气都不敢喘。

程一言走进乾清宫,只见隆庆帝躺在龙榻上,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旁边的太医正用银针为他针灸,却收效甚微。

内阁大臣们侍立在旁,神色凝重,眼中满是担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 惊悚副本:我的求生实录 崩铁:开局火遁展示纯度 诸天,开局重生成赖皮蛇 领主:新势力的崛起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进城后我选择了南锣鼓巷95号院 战魂噬命 丹帝之魂重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