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诸事皆顺(1 / 1)

旨意下达后,利玛窦等人欣喜不已,立刻着手筹备。

程一言则让人从户部调拨两万两白银,用于修建教堂与学堂,还特意叮嘱工匠,学堂的建筑风格要兼顾中西——主体为大明传统的歇山顶结构,窗户却采用西洋的拱形设计,既明亮又美观。

就在程一言忙于推动西学东渐之时,北方传来了一则关乎边境和平的重要消息——黄台吉在蒙古部落的权力斗争中败亡了。

原来,黄台吉自大同战败后,威望大减,部落内部的反对声音日益高涨。

他的弟弟俺答台趁机联合几个有实力的部落首领,以“违背和议、祸乱部落”为由,发动兵变。

双方在草原上激战三日,黄台吉的部众纷纷倒戈,最终黄台吉被俺答台斩杀。俺答台继位后,第一时间派使者前往大明,请求继续履行与大明的通商协议,并希望能签订一份永久和平条约,彻底结束双方的战乱。

程一言接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内阁大臣商议。

兵部尚书霍冀担忧道:

“俺答台虽杀了黄台吉,但蒙古部落向来反复无常,若是咱们轻易答应签订永久和平条约,日后他们撕毁协议,咱们岂不是被动?”

程一言摇头道:

“霍大人多虑了。俺答台能在权力斗争中胜出,说明他有远见,也清楚如今大明的国力。

只要咱们继续推行通商,让蒙古部落从贸易中获利,他们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而且,签订永久和平条约,既能稳定北境,又能让咱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改革和海贸发展中,百利而无一害。”

最终,内阁一致同意与俺答台谈判。

程一言推荐海瑞担任大明使者——海瑞在大同任职期间,熟悉蒙古部落的情况,且为人正直,能维护大明的利益。隆庆帝准奏,还特意赏赐海瑞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让他尽快启程。

海瑞抵达蒙古部落的牙帐时,俺答台亲自率领部落首领出城迎接,态度躬敬。谈判中,俺答台提出:

“只要大明能保证每年供应五万斤茶叶、两千匹丝绸,我们蒙古部落愿意永远不侵扰大明边境,还会帮助大明抵御其他部落的入侵。”

海瑞从容回应:“茶叶和丝绸,大明可以供应,但蒙古部落也需遵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向大明称臣,接受大明的册封;第二,不得与其他国家或部落结盟,损害大明利益;第三,若有部落首领违背和议,俺答台需协助大明予以惩治。”

俺答台没有丝毫尤豫,当场答应:

“只要能与大明通商,这三个条件我都答应!”

双方很快签订了《隆庆永久和平条约》。俺答台接受大明册封,成为“顺义王”,大明则在每年春秋两季,向蒙古部落供应茶叶和丝绸。

消息传到京城,隆庆帝龙颜大悦,下旨举国欢庆三日,还特意赏赐程一言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表彰他在稳定北境中的功绩。

北境的和平得以稳固,程一言终于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改革中。

他首先关注的,便是土豆的试种情况。

这天,江南试种田的老农派人送来消息——土豆长势喜人,亩产达到了三千五百斤,远超水稻和玉米。程一言立刻让人将土豆送到皇宫,让隆庆帝和大臣们品尝。隆庆帝尝了烤土豆后,赞不绝口:

“这土豆口感软糯,味道香甜,还能亩产三千多斤,真是解决百姓温饱的好作物!程爱卿,你尽快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程一言立刻制定了推广计划:

在山东、河南、陕西等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优先推广土豆种植;派老农前往各地,教授农民种植技术;还让人编写《土豆种植图谱》,详细介绍土豆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方法,刊印后免费发放给农民。

短短半年时间,土豆就在大明的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到了秋收时节,山东、河南等地的农民都获得了大丰收,不少之前因粮食短缺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终于有了稳定的口粮。百姓们都感激地说:

“多亏了程大人引进土豆,咱们才能吃饱饭啊!”

与此同时,海贸也迎来了新的高峰。福建厦门、广东澳门的港口,每天都有数十艘商船停靠,装满丝绸、瓷器、茶叶的商船驶向欧洲、东南亚,带回大量的白银、香料和药材。

据户部统计,隆庆三年上半年的海税收入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占国库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天,程一言正在内阁查看海贸报表,周文彬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东家,好消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亲自来了京城,想与您商议扩大贸易规模的事。

他还带来了一份厚礼——一艘最新式的西洋帆船模型,说想与大明合作,共同开辟从大明到欧洲的直达航线。”

程一言眼前一亮:

“开辟直达航线?这是好事!之前大明的商船到欧洲,需要经过东南亚、印度洋,绕一大圈,耗时半年多,还容易遇到海盗。若是能开辟直达航线,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降低成本,海贸收入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天,程一言在户部衙署接见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范·德·林特。

程一言笑着道:

“合作开辟直达航线,大明非常乐意。

至于设立商栈,只要遵守大明的律法,缴纳税收,我们欢迎荷兰商人在大明的主要港口设立商栈。

另外,我还有一个提议——大明的远洋水师可以为双方的商船护航,抵御海盗,你们只需支付少量的护航费即可。”

“这太好了!有大明水师护航,我们的商船就安全多了。我立刻回去安排,尽快与大明签订合作协议。”

他想起徐阶临终前的嘱托,想起隆庆帝的信任,想起百姓们的期盼,心中更加坚定——一定要继续推行改革,让大明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让这个古老的王朝在世界上重新焕发光彩。

此时,夕阳的馀晖洒在京城的街道上,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从远处传来,与皇宫的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祥和安宁的画面。

这便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罗小黑:开局十二符咒,我为仙人 农门举族科举! 吸灵天尊 综武:铁血霸主,从踏破北莽开始 青春恋曲:时光里的眷恋与抉择 镇魂街:称王?问过我的天策军? 红楼:从庶子到帝王 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 漂亮老婆,非要出去捡垃圾怎么办 三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