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也忍不住试了试,同样惊叹不已:
“西方竟有如此精妙的技艺!看来咱们大明也不能固步自封,得多学习西方的长处。”
利玛窦又取出一张巨大的地图,摊在桌上——地图上画着圆形的地球,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着各个大洲,大明的位置在地图的东部,旁边还标注着“亚洲”两个字;地图的西部是“欧洲”“非洲”,南部是“大洋洲”,东部是“美洲”。
“这是世界地图,名叫《坤舆万国全图》。之前大明的地图大多是‘天圆地方’,但我们通过航海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
美洲是几十年前刚被发现的大陆,那里有玉米、番薯、土豆等作物,这些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强,很适合在大明种植。”
程一言的目光落在“美洲”的位置上,心中一动——玉米和番薯已经在江南推广成功,亩产比水稻高两倍,解决了不少百姓的温饱问题。
若是土豆也能引进,定能进一步扩大粮食产量。他连忙问道:“利先生,您这次带来土豆的种子了吗?若是有,我想在大明试种。”
“带来了!”
利玛窦立刻从皮箱里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十几个拳头大小的块茎,表皮呈土黄色,上面还长着细小的芽眼,
“这就是土豆,既可以煮着吃、烤着吃,也可以磨成粉做饼。它耐寒、耐旱,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亩产可达三千斤以上。
我还带来了种植方法,只要按照方法种植,定能丰收。”
程一言接过布包,小心翼翼地收好:
“多谢利先生!我会立刻让人将土豆种子送往江南的试种田,派专人照料,若是试种成功,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天下午,程一言安排随从将土豆种子送往江南,又让人将利玛窦等人安置在京城的会同馆,随后便与海瑞一同巡视大同互市。
两人走到一家茶叶摊位前,只见掌柜正用秤称着砖茶,卖给一位蒙古商人。蒙古商人付了银子,接过砖茶,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大明的茶,好!”掌柜笑着回应:
“下次还来啊!咱们这儿的茶,都是正经的湖南安化茶,绝不掺假!”
再往前走,是一家瓷器摊位,摊位上摆着青花碗、粉彩瓶,一位荷兰商人正拿着一个青花碗,与掌柜讨价还价。
荷兰商人说的是西班牙语,掌柜听不懂,旁边一位会西班牙语的大明商人充当翻译。程一言走上前,问道:
“这位先生,大明的瓷器还合心意吗?”
荷兰商人见程一言穿着官袍,连忙点头:
“很好!大明的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我这次要订一千个青花碗,运回荷兰卖。”
程一言笑着道:
“若是须求量大,可以直接去景德镇订购,那里的瓷器品种更多、价格更实惠。我们大明欢迎各国商人来贸易,只要遵守律法,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荷兰商人连连道谢,脸上满是喜悦。
海瑞看着这一幕,对程一言道:“程大人,你看这互市多热闹!以前咱们总想着用武力抵御蒙古,却没想到通商才是解决边境问题的根本。如今蒙古部落能通过贸易得到想要的东西,自然不会再打仗,咱们的边防压力也小了很多。”
程一言点头道:
“是啊,和平与交流才是长久之计。不仅是与蒙古,与欧洲、与海外各国,都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这样大明才能不断进步,越来越强大。”
就在两人交谈时,程一言的随从匆匆赶来,脸色凝重:
“大人,京城传来急报,徐阁老……徐阁老病逝了!”
程一言如遭雷击,愣在原地,手中的折扇“啪”地掉在地上。
徐阶是他在大明最敬重的人,是他改革路上的领路人、支持者。
当年他刚到京城,面对严嵩党羽的打压,是徐阶为他撑腰;
他提出开放海禁、推行“摊丁入亩”,是徐阶在朝堂上为他据理力争。
如今徐阶突然病逝,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象他一样,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
“快!备马!立刻回京城!”
程一言的声音带着颤斗,他捡起折扇,快步走向马车。海瑞也连忙跟上,眼中满是惋惜——徐阶是大明的贤臣,他的病逝,是大明的损失。
程一言日夜兼程,赶回京城时,徐府已经挂满了白幡。
他走进灵堂,看着徐阶的灵柩,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徐阶的儿子徐璠跪在灵前,见程一言进来,连忙起身:
“程大人,您来了。父亲临终前还说,让您一定要坚持改革,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退缩。”
程一言握住徐璠的手,声音哽咽:
“贤侄放心,我定会完成徐阁老未竟的事业,继续推行改革,让大明越来越繁荣。”
次日,徐阶的葬礼在京城举行。隆庆帝亲自前来吊唁,他穿着素色的龙袍,站在灵前,眼中满是悲痛:
“徐爱卿辅佐朕多年,推行新政、稳定朝堂、安抚百姓,是大明的栋梁。如今他走了,朕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啊!”
葬礼结束后,隆庆帝召程一言进宫,在乾清宫议事。
“程爱卿,徐阶走了,内阁不能没有首辅。朕思来想去,觉得你最合适担任内阁首辅,同时继续兼任户部尚书,你看如何?”
隆庆帝的语气中带着期许。
程一言心中一震,内阁首辅是大明百官之首,权力最大,责任也最重。
他知道,担任首辅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严嵩的旧部、守旧的官员,都会把他当成眼中钉,处处阻挠改革。但他也知道,这是完成徐阶遗愿、推动大明进步的最好机会。
他躬身道:
“皇上信任臣,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臣有一个请求——希望皇上能继续支持改革,尤其是海贸、北境通商和西学东渐,不能因朝中反对而半途而废。”
隆庆帝点头道:
“朕答应你!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朕都会支持你。你放手去做,朕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