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边墙固防(1 / 1)

“程大人,你疯了吗?”

御史李良弼出列反驳,

“俺答汗是蒙古的仇敌,多年来一直侵扰我大明边境,杀了我们多少百姓,怎么能与他通商?这岂不是向敌人妥协?”

程一言平静地说道:

“李大人,通商并非妥协,而是互利共赢。

俺答汗的部落盛产马匹、皮毛,而大明盛产丝绸、茶叶,双方通商,既能满足蒙古部落的须求,又能增加大明的税收。

而且,一旦通商,俺答汗若再入侵,就会失去通商带来的利益,他自然会约束自己的部落,不再侵扰边境。”

徐阶也附和道:

“程大人所言有理。

如今国库充盈,我们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边防,但长期的战乱只会消耗国力,损害百姓。

与俺答汗通商,不失为平息边境战乱的良策。”

隆庆帝沉思良久,最终决定采纳程一言的建议,派使者前往大同,与俺答汗谈判通商事宜。

同时,他命程一言从国库中调拨三十万两白银,用于加固大同的城墙,更新边防军的军备。

程一言接到命令后,立刻前往工部,与朱衡商议加固城墙的事。

“程大人,加固大同城墙需要大量的砖石、水泥,如今工部的工匠都在铸造火炮,怕是抽不出人手。”

朱衡面露难色。

程一言道:

“朱大人,我已让人从江南招募了五千名工匠,他们近日就会抵达大同。

至于砖石、水泥,我会让户部拨款,从山西的州县采购,确保供应充足。

另外,我还发明了一种‘水泥砖’,比普通砖石更坚固,防水性也更好,用它来加固城墙,能大大提高城墙的防御能力。”

朱衡将信将疑,跟着程一言去看“水泥砖”的样品。

程一言让人将水泥砖放入水中,过了半个时辰,取出后,水泥砖依旧坚硬,没有丝毫损坏。“这种水泥砖是用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烧制而成,成本比普通砖石低三成,却比普通砖石坚固两倍。”

程一言解释道。

朱衡惊叹道:

“程大人真是奇才!有了这种水泥砖,大同城墙的加固工程定能事半功倍!”

很快,江南的工匠抵达大同,砖石、水泥也陆续运到。程一言亲自前往大同,监督城墙的加固工程。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草原,心中感慨万千——前世,他曾在历史书上看到,隆庆五年,大明与俺答汗签订“隆庆和议”,开启了双方的通商往来,此后数十年,蒙古部落再未大规模入侵大明。

如今,他提前推动了通商谈判,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同的边境就能恢复平静。

这天,程一言正在城墙上查看工程进度,使者从蒙古部落回来,带来了俺答汗的回复——俺答汗同意与大明通商,条件是大明在大同、宣府设立“互市”,允许蒙古部落的商人与大明商人进行贸易,同时,俺答汗愿意向大明称臣,接受大明的册封。

程一言大喜,立刻将消息传回京城。

隆庆帝接到消息后,龙颜大悦,下旨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在大同、宣府设立互市,同时派海瑞前往大同,负责互市的管理事宜。

海瑞抵达大同后,很快制定了互市的规则:

蒙古商人只能在指定的互市局域进行贸易,不得随意进入大明的州县;大明商人与蒙古商人交易时,需缴纳“互市税”,税率为百分之五;

严禁买卖兵器、盔甲等军用物资。

互市开放的第一天,大同的互市局域挤满了人。

蒙古商人带来了马匹、皮毛、奶制品,大明商人则带来了丝绸、茶叶、瓷器。双方讨价还价,交易热闹非凡。海瑞站在一旁,仔细监督着交易过程,防止出现欺诈、偷税的情况。

程一言在大同待了一个月,看着互市的贸易日益繁荣,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他想起离开京城时,徐阶对他说的话:

“如今海贸兴旺,边境平静,国库充盈,这都是你的功劳。但你要记住,改革之路漫长,切不可骄傲自满,还要继续努力,为大明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离开大同前,程一言去见了海瑞。海瑞正在整理互市的税册,见程一言进来,笑着道:

“程大人,这一个月,互市的税收就有五千两,照这样下去,一年能有六万两税收,足够支付大同边防军半年的军饷了。”

程一言点头道:

“海大人,你做得很好。互市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减少战乱,这才是最重要的。”他顿了顿,又道,

“我准备回京城后,奏请皇上,在互市局域设立‘儒学馆’,教蒙古部落的孩子学习汉字、儒家经典,让他们了解大明的文化,增进双方的友谊。”

海瑞眼睛一亮:

“好主意!程大人深谋远虑,这样一来,大明与蒙古部落的关系定会更加和睦。”

程一言返回京城后,立刻奏请隆庆帝设立“儒学馆”,隆庆帝当即准奏。

很快,大同、宣府的互市局域都设立了儒学馆,蒙古部落的许多孩子都来学习,不少蒙古贵族还主动请大明的学者去部落里讲学,大明与蒙古部落的关系日益融洽。

这天,程一言正在户部整理奏折,周文彬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份报表:

“东家,您快看!今年上半年的海税收入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互市税收达到了八万两,加之田赋、盐税,国库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六百万两,比嘉靖末年翻了三倍还多!”

程一言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想起穿越到大明的那一天,那时的大明国库空虚,百姓困苦,倭寇侵扰沿海,蒙古部落威胁边境。

而如今,在他和徐阶、海瑞等人的努力下,大明的国库日益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沿海海晏河清,边境和平稳定。

“周先生,你去安排一下,明天咱们去江南看看织户的生产情况。”

程一言放下报表,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江南是大明的财赋重地,织户的生产情况关系到海贸的供应,咱们得去看看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也好及时解决。”

周文彬点头应道:

“好嘞!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

第二天清晨,程一言和周文彬登上了前往江南的漕船。

漕船缓缓驶离京城,程一言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朝阳,心中充满了希望。

大明的改革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坚守初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让大明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蚀朔 谍战:孤身入敌营 从蜀山副本开始的无限恐怖 成为虐文女主后,她一身反骨 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风云至上 穿书,反派一家的沃尓沃亲戚回来了 瓦:与捷风的甜蜜生活 魔王与勇者的边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