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册上详细记载了严党贪污漕粮、私吞盐税的证据:
嘉靖三十一年,两淮盐场缴银四十二万两,户部入库仅三十万两,其馀十二万两被严嵩、李嵩等人私分;
嘉靖三十二年,江南漕粮损耗八万石,实际是被王汝孝与赵文华分发给严党亲信;嘉靖三十三年,严嵩以“修缮宫殿”为名,挪用国库白银五十万两,实则用于修建自己的府邸。
与此同时,三法司对李嵩、王汝孝、赵文华的审讯也有了结果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三人不得不供出严党在户部、工部、漕运、盐运等部门安插亲信,多年来共贪墨国库白银三百馀万两,漕粮八十万石,绸缎五千匹,珠宝无数。
嘉靖四十三年六月,嘉靖皇帝下旨,将严嵩革职抄家,查抄家产折合白银二百馀万两,绸缎三千匹,珠宝古玩不计其数。
严嵩的党羽数十人被流放或处死,其中赵文华被斩于市曹,李嵩、王汝孝被流放三千里,永不录用。
消息传出,京城百姓拍手称快,纷纷涌上街头,燃放鞭炮庆祝,不少人还提着酒肉,来到户部衙署门前,感谢程一言为百姓除了一害。
这日,程一言正在书房整理新的财税改革方案,徐阶拿着一份奏折走进来,脸上带着喜色:
“程大人,皇上看了您的《摊丁入亩试点方案》,非常满意,已经下旨准您在江南、浙江两地试行!”
程一言接过奏折,只见上面写着
“按田亩征收赋税,丁银并入田赋,无地贫民免缴丁银,减轻百姓负担”的字样,皇帝还在旁边批注“此举利国利民,可先试行,再逐步推广”。
他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他在江南任巡盐御史时就开始构思的改革方案,如今终于能付诸实践。
“徐大人,江南、浙江两地的试点,还需您多费心。”
程一言将方案递给徐阶,
“您在江南任职多年,熟悉当地情况,由您负责试点工作,我放心。
我留在京城,继续清查户部积弊,同时与兵部协调,将追回的贪腐银两用于边防建设,抵御蒙古鞑靼的袭扰。”
徐阶接过方案,仔细翻看,点头道:
“程大人放心,我定会把试点工作做好。对了,皇上已有意让您接任户部尚书之职,只是目前还未下旨。严嵩倒台后,朝堂需要象您这样正直且有能力的官员,来稳定财税大局。”
程一言望着窗外的庭院,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泛起温暖的光泽。
他想起穿越到嘉靖朝的种种经历——从江南盐场的巡盐御史,到京城户部的侍郎,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能为这个积弊深重的王朝做些实事,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无论身居何职,我只求能为大明百姓做些实事,让国库充盈,边防稳固,让嘉靖朝的百姓能安居乐业。”
程一言语气诚恳,指尖轻轻拂过案头的《嘉靖财税改革方案》,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这个时代的期许。
此时,郑老大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塘报,脸上满是激动:
“程大人,江南传来消息,‘摊丁入亩’试点才推行一个月,就有不少无地贫民主动开垦荒地,预计明年江南田赋能增加十万两!
还有,两淮盐场经过整顿,这个月的盐税就比上个月多缴了三万两,百姓都说您是清官,是大明的救星!”
程一言接过塘报,看着上面的文本,脸上露出笑容。他知道,嘉靖朝的财税改革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但只要能为百姓谋福祉,能让大明重新焕发生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夕阳通过窗棂,将程一言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案头那叠厚厚的帐册上。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塘报上“百姓称颂”四字,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热流——穿越而来的这些年。
他见过江南盐场的苛捐杂税,见过漕运船上的霉烂漕粮,见过无地贫民的流离失所,如今终于能凭一己之力,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丝改变,这份成就感,远胜过前世在金融市场上赚取的任何财富。
“郑老大,你去库房取五十两白银,送到城南的粥棚去。”
程一言忽然开口,
“最近京城流民增多,让粥棚多熬些粥,别让百姓饿着。”
郑老大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道:
“好嘞!我这就去办!顺便让兄弟们多盯着点粥棚,别让那些地痞流氓去抢百姓的吃食。”
郑老大走后,徐阶看着程一言,眼中满是敬佩:
“程大人不仅心系国库,还惦记着百姓疾苦,真是难得。如今严嵩倒台,朝堂清明了许多,但地方上的贪腐仍未根除,尤其是北方的州县,因连年干旱,百姓颗粒无收,不少官员还在趁机搜刮,若不尽快整治,恐生民变。”
程一言眉头微皱,他知道徐阶所言非虚。
嘉靖朝后期,北方多地遭遇旱灾,粮食歉收,而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赋税定额,不仅不减免赋税,反而加重盘剥,导致流民四起,不少地方已出现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徐大人,你明日早朝时,可奏请皇上,派钦差去北方州县巡查,核实灾情,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同时调拨国库粮食赈济灾民。”
程一言沉吟道,
“另外,我会从追回的贪腐银两中拿出五十万两,用于购买粮食,运往北方灾区,缓解灾情。”
徐阶点了点头:
“好!我明日一早就奏请皇上。只是……派去的钦差必须是正直可靠之人,否则恐会被地方官员收买,姑负皇上的信任。”
程一言想了想,说道:
“我举荐御史海瑞。海大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去年因弹劾严嵩党羽被贬斥,如今正在南京闲居,若能起用他,定能查清北方灾情,惩治贪腐官员。”
徐阶眼睛一亮:
“海瑞?此人我早有耳闻!他在淳安县任知县时,就因严惩贪腐、关爱百姓而闻名,派他去北方巡查,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