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言笑了笑,没再多说,和王二一起离开了聚宝斋。刚走出商铺,王二就忍不住拉着他的骼膊,压低声音问道:
“程兄弟,你那小玩意儿居然换了三十两银子?这……这也太值钱了吧!”
三十两银子,对王二这样的农户来说,足够一家人省吃俭用过上三四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刚才在聚宝斋里,他紧张得手心全是汗,生怕刘老板反悔。
程一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
“王二哥,这东西在我家乡不算什么,但在这儿确实少见,能换这些银子也算是运气。不过你放心,这次多亏了你帮忙,我不会忘了你的。”
“这里面有五两银子是你的,算是我谢你救了我的命,还陪我来城里。
“不行不行,程兄弟,我救你不是为了银子,你这银子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在他看来,救死扶伤是本分,拿这么多银子,心里实在不安。
程一言知道王二的性子憨厚,也不勉强,把银锭收了回去:
“那行,这银子我先替你存着。以后我要是有能力了,肯定不会亏待你。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再买点衣服和吃的,你看怎么样?”
王二见他这么说,才松了口气,连忙点头:
“好,好,我知道城里有个便宜的客栈,一晚上只要五文钱,咱们去那儿住吧。”
两人沿着街道往前走,路过一家布庄时,程一言停下了脚步。布庄门口挂着各式各样的布匹,有粗布、细布,还有几匹颜色鲜艳的丝绸,几个妇人正在店里挑选。
“王二哥,咱们先买两身衣服吧,我这身衣服太扎眼了,出门不方便。”
程一言说道。
王二点点头,跟着他走进了布庄。布庄老板见有客人进来,连忙迎了上来:
“两位客官,想买点什么布?我们这儿有上好的松江细布,还有杭州的丝绸,您看看?”
程一言看了看柜台后的布匹,指着最普通的粗布问道:
“老板,这粗布多少钱一匹?”
“粗布三百文一匹,要是您买两匹,我算您五百五十文,怎么样?”
老板笑着说道。
程一言心里盘算着,一匹粗布大概能做两身衣服,两匹足够他和王二各做两身了,五百五十文换算成银子,还不到一两,很划算。
他点了点头:
“行,就买两匹粗布,再给我来点针线和棉花。”
老板连忙让人把布包好,又拿了针线和棉花,算下来一共五百八十文。程一言从怀里拿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老板:
“老板,你看看这碎银子够不够,要是多了,就找我铜钱。”
老板接过碎银子,用戥子称了称,笑着说道:
“客官,这碎银子有六钱重,折合六百文,够了够了,我找您二十文。”
说着,他从钱柜里拿出二十文铜钱,递给程一言。
程一言接过铜钱,和王二一起拿着布离开了布庄。两人又在街边买了几个馒头和一碗豆腐脑,一边吃一边往客栈走。路上,程一言把铜钱递给王二:
“王二哥,这些铜钱你拿着,以后咱们吃饭、住店,就用这些。”
王二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点了点头:
“好,我会省着花的。”
两人走到客栈,客栈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见他们进来,连忙问道:
“两位客官,是要住店吗?我们这儿有单间和通铺,单间一晚上十五文,通铺一晚上五文。”
程一言想了想,说道:
“给我们来两个单间吧,再麻烦你找个裁缝,我们要做两身衣服。”
他现在身上有伤,住单间能休息得好一些,而且和王二分开住,也方便他思考后续的计划。
老板见程一言出手阔绰,连忙笑着说道:
“好嘞,两位客官跟我来,我这就去给你们找裁缝。”
老板把他们带到二楼的两个单间,房间不大,但很干净,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程一言放下东西,对王二说道:
“王二哥,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出去打听点消息,晚点回来找你。”
王二点了点头:
“好,程兄弟,你路上小心点。”
程一言走出客栈,沿着街道慢慢往前走。
他现在有三十两银子,解决了生存问题,但这远远不够。他要在明朝立足,甚至实现“富可敌国”的目标,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投机机会。
他记得王二昨天说过,最近粮价上涨是因为北边闹了蝗灾的传闻,而他通过观察,发现吴县一带天气晴朗,没有任何灾害的迹象,这说明粮价上涨很可能是粮商在炒作,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
这是一个绝佳的套利机会!
程一言决定先去粮行多打听几家的价格,看看粮价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详细的计划。
他走到一家挂着“张记粮行”匾额的粮店门口,只见粮行里堆满了粮食,几个伙计正在给客人称粮,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糙米五十文一斗,粳米六十五文一斗,粟米四十五文一斗。”
程一言走进粮行,装作买粮的样子,对伙计问道:
“伙计,你们这糙米怎么卖这么贵啊?我上个月来买,才四十文一斗。”
伙计看了他一眼,一边称粮一边说道:
“客官,您有所不知,最近北边闹蝗灾,粮食减产,好多粮商都在囤粮,粮价能不贵吗?我看啊,再过几天,粮价还得涨!”
程一言心里暗暗点头,看来粮商炒作的迹象很明显。他又问道:
“那你们这粮食是从哪里进的货啊?要是北边真闹蝗灾,你们的货够不够卖啊?”
伙计笑了笑:
“我们老板早就有准备,从湖广进了一大批粮食,足够卖一阵子了。您要是想买粮,还是趁早,免得以后涨价了吃亏。”
程一言又问了几家粮行,情况都差不多,粮价普遍上涨了两成左右,而且粮商都宣称粮食是从外地进的,货源充足,还在鼓动百姓囤粮。
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现在粮价因为传闻上涨,百姓恐慌,纷纷囤粮,而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的灾害,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
他可以现在低价收购粮食,等粮价下跌后再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不过,他现在只有三十两银子,扣除买衣服、住店的钱,大概还剩二十八两,折合两万八千文。按照现在的粮价,五十文一斗糙米,两万八千文能买五百六十斗糙米,也就是五千六百斤。
这么多粮食,需要找个地方存放,还需要雇佣人看守,这又是一笔开销。
而且,他一个外来人,突然大量收购粮食,很容易引起粮商的注意,甚至可能遭到打压。他必须找个可靠的人合作,既能解决存放粮食的问题,又能降低风险。
程一言想到了王二,王二是本地人,认识的人多,而且为人憨厚可靠,要是能说服他一起合作,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他回到客栈,王二正在房间里等着他,裁缝已经把布料拿走了,说明天就能做好衣服。
程一言关上房门,对他说道:
“王二哥,我有个赚钱的机会,想跟你一起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王二愣了一下,连忙问道:
“程兄弟,什么机会啊?我就是个农夫,也没什么本事,能帮上你吗?”
程一言笑了笑:
“王二哥,你别谦虚,你的本事大着呢。我打听了,最近粮价上涨是因为北边闹蝗灾的传闻,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严重,等传闻平息后,粮价肯定会下跌。咱们现在可以低价收购粮食,等粮价下跌后再高价卖出,肯定能赚大钱。”
王二皱了皱眉:
“可是程兄弟,收购粮食需要很多银子,而且咱们也没地方放啊。再说,要是粮价不下跌,咱们不就亏了吗?”
程一言耐心解释道:
“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我有二十多两银子,足够收购一批粮食了。
存放粮食的地方,你在本地认识的人多,能不能找个空闲的仓库?至于风险,我敢肯定,粮价一定会下跌,你就放心吧。”
王二还是有些尤豫,他一辈子都在种地,从来没做过买卖,心里没底。
程一言见他这样,又说道:
“王二哥,这次要是赚了钱,我分你三成,要是亏了,所有的损失都算我的,你看怎么样?”
王二听到这话,心里一动。三成利润,要是真能赚大钱,那他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而且程一言把所有风险都承担了,他几乎没什么损失。
他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
“好,程兄弟,我信你!我这就去给你找仓库。”
程一言见王二答应了,心里松了口气:
“好,王二哥,你尽快找仓库,我再去联系几个可靠的脚夫,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收购粮食。”
第二天一早,王二就带来了好消息,他找到了一个空闲的仓库,就在城外,租金一个月只要五两银子。
程一言也联系了几个脚夫,约定好每收购一斗粮食,给他们两文钱的工钱。
一切准备就绪,程一言和王二带着脚夫,开始在吴县周边的村庄收购粮食。
百姓们见有人大量收购粮食,而且价格比粮行还高两文钱,都很乐意把粮食卖给他们。
短短三天时间,程一言就收购了六百斗糙米,花了三万零六百文,折合三十点六两银子,他把剩下的银子都拿了出来,还不够,又从客栈老板那里借了五两银子,约定一个月后还六两。
粮食都存放在仓库里,程一言雇佣了两个农夫看守,每天给他们五十文钱。
王二见收购了这么多粮食,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每天都要去仓库看看。
程一言却很淡定,他知道,现在只需要等待,等待传闻平息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