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56章 北方社火

第256章 北方社火(1 / 1)

热闹非凡的年会过后,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寻常百姓家尚可走亲访友,略作休憩,但对于身系一州安危与生计的秦思齐而言,这个春节注定无法清闲。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他便已起身。

依旧是一身普通的深蓝色棉袍,带着几名亲随,以及早已准备好的几车粮食、布匹和肉食,悄然离开了州衙。

秦思齐的目的地,是那些在守城战中阵亡的将士家属,以及像秦思武、秦实诚那样因伤致残的军士之家。

马蹄踏在尚未完全清扫干净,残留着爆竹碎屑的积雪街道上,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首先来到的是城西一处低矮的土坯房。这里是战死的哨长王老五的家。

推开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家徒四壁的凄凉,一个憔瘁的妇人带着三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围着一个几乎没什么热气的土灶。

看到秦思齐进来,妇人先是惊慌,待认出是他,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拉着孩子就要下跪。

秦思齐连忙上前扶住,声音放缓:“嫂子不必多礼,快起来。过年了,我带了些粮食和布匹过来,给孩子做身新衣裳,好好过个年。”

示意亲随将东西搬进来,米粮虽然不算太多,但足够这孤儿寡母吃上一两个月,那几匹厚实的棉布,更是雪中送炭。

妇人哽咽着,语无伦次地道谢:“多谢秦大人还记挂着我们……当家的他……他死得值了……” 孩子们看着粮食和崭新的布匹,眼中也焕发出渴望的光彩。

秦思齐又询问:“抚恤金拿到了吗?”

那妇人哭着说道:“拿到了,但也要精打细算,所以家里比较寒酸”

秦思齐蹲下身,摸了摸其中一个年纪最小,怯生生看着他的男孩的头,温声道:“好好读书,或者将来学门手艺,替你爹照顾好你娘。”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类似的情景,在这一天不断重复。从东城到西城,从南关到北巷,秦思齐走访了数十户人家。

有的家庭只剩下年迈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泪纵横。

有的则是妻子失去了丈夫,独自拉扯幼子,前景茫然;还有的,就是像秦思武、秦实诚这样的伤兵,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谋生的手臂,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不确定。

秦思齐一一安慰,让他们好生将养,州衙不会忘了你们。

等开春,水利工程、城防修缮都需要人手监工,你们经验丰富,正好派上用场,绝不会让你们没了着落。这不仅仅是安抚,更是他早已盘算好的安排,要让这些为绥德州流过血的人,能尽量尊严地活下去。

一天下来,秦思齐说得口干舌燥,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正月初七一过,年的气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随着一项古老而盛大的民俗活动——社火的全面激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正如秦思齐之前了解到的,在明代绥德,正月初七“人日”具有特殊意义,像征着人类的诞生,正是“驱邪纳吉”、祈求新的一年人丁平安、五谷丰登的最佳时机。

尽管后世方志记载社火可能稍晚,但在此刻的绥德,结合人日内函与战后迫切需要的心理慰借,社火活动便顺理成章地从这一天起,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

社火的开场,是接神仪式。这一日清晨,由城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会首)率领的社火仪仗队,包括手持肃静、回避牌、金瓜钺斧等銮驾的执事,以及鼓乐队、傩舞班子,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山岗上、建于前朝的东岳行祠。

秦思齐也应邀出席了这一仪式。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庄严肃穆的队伍。

仪仗虽因战后物资匮乏而略显简陋,但参与者的神情却无比虔诚。队伍进入庙宇,在香火缭绕和诵经声中,躬敬地请出东岳大帝的神牌,因神象笨重,多以神牌代替,安置在装饰一新的神轿之中。

随后,鼓乐齐鸣,队伍簇拥着神轿,缓缓返回城中。

沿途,早已得到消息的百姓纷纷跪拜迎候,焚香祷告。神轿被迎入城中广场临时搭建的、披红挂彩的“神棚”之中,接受万民香火祭拜。

紧接着,一位被请来的巫师开始主持“安神”仪式。

手持桃木剑,口念晦涩咒文,用新杀的雄鸡血洒在神棚四周,粘贴朱砂绘制的符篆,以此净化场地,驱除隐匿的邪祟,并诵读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祝文。空气中弥漫着香火、血腥和一种原始的、令人心神震慑的神秘气息。

接神仪式后,规模庞大的社火队便开始了持续数日的排门子,即挨家挨户拜年祈福,这也是古代“驱傩”仪式的内核遗存。

社火队阵容庞大:队首是画着狰狞花脸、手持马鞭、负责开路驱邪的“马牌子”。紧随其后的是手持万民伞、负责即兴编唱吉祥歌词的“伞头”,再后面是扭着秧歌、表演“踢场子”的青壮男子。

以及抬着锣鼓家伙、吹着唢呐的乐队。

他们按照“先富后贫、先官后民”的不成文顺序,敲锣打鼓地穿行于绥德州城的大街小巷。

每到一户门前,主家早已设好香案,点燃爆竹迎候。伞头便会根据这户人家的情况,即兴编唱吉祥话,诸如“这家人旺财也旺,来年粮食堆满仓”、“老人安康福寿长,儿孙满堂笑洋洋”之类,嗓音高亢,合辙押韵。社火队员则在门前空地上表演起欢快的秧歌和刚健的“踢场子”。

而那扮演“马牌子”的壮汉,会冲入院内,挥舞马鞭,口中发出“呵……哈……”的驱赶之声,沿着所谓的“二龙出水”路线奔跑一圈,像征着将潜伏在家中的邪祟瘟疫统统赶走。

主家则满脸笑容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吃食或者铜钱,作为对社火队的酬谢和纳福的像征。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这种喧嚣、热烈而又充满古老仪式感的氛围中。

秦思齐也饶有兴致地跟着社火队走了几条街巷。无论是深宅大院的士绅,还是蓬门荜户的平民,都对社火队的到来报以最大的热情和虔诚。

这种深入到每一户的祈福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将“驱邪纳吉”的愿望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社火活动达到了最高潮。夜幕降临,两项最壮观、最具特色的仪式——绕火塔与转九曲,相继上演。

在城中心广场,用本地盛产的优质煤炭垒砌起一座巨大的、宝塔型状的“火塔”,内部填满了干柴。随着会首一声令下,火塔被点燃,冲天的烈焰瞬间腾起,高达数丈,将周围照得亮如白昼,灼人的热浪逼得人群连连后退,却又舍不得离开这壮观的景象。

社火队员们则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火塔,开始跳起步伐复杂、蕴含八卦方位的舞蹈,口中齐声高唱古老的《火塔歌》,歌词大意是赞美火神,祈求以烈焰之力焚尽一切瘟疫病害。火光映照着他们涂满油彩的脸庞和矫健的身影,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和神秘的美感。

秦思齐站在外围,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热力,仿佛也真的能感受到一种涤荡污秽、焕然新生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城外的开阔田地上,另一项宏大的仪式——“转九曲黄河灯阵”也已准备就绪。用三百六十五根高达丈馀的木杆,按照太极九宫八卦的方位栽成一座庞大的迷宫阵图,像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每根木杆顶端都放置着一盏注入油脂的陶碗灯,此时已被悉数点燃。三百六十五盏灯火在暗夜中连成一片璀灿的灯河,勾勒出神秘而壮丽的阵型,中央则供奉着太上玄元祖师的神位。

社火队作为引领,带领着全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鱼贯进入这灯火迷宫。

人们在阵中曲折穿行,查找着正确的路径,完成“转九曲”。据说,顺利转完九曲,可以消灾祛病,偷取阵中特定位置的灯盏,或者触摸特定的木杆,更能获得神灵的特别庇佑。

灯影晃动,人影绰绰,欢声笑语夹杂着对未来的祈愿,在寒冷的夜空中飘荡。秦思齐也漫步在这灯河之中,看着身边军民那充满希望和虔诚的脸庞。

热闹了将近十天的社火活动,在正月十六或十七日,终于接近尾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诸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煤老板的原配重生了 嘘,请噤声 玄德至水浒 穿越70,全家都在找我这个团宠 每日一卦,我把三个儿媳宠上天 别吵了,穿越都要两个人 仙宗内怎么尽是妖女? 崩坏:树与海的游记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