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杀发生后,沙皇和康斯坦丁立刻在卫兵的护送下返回东宫。
至于卡拉科佐夫,则是被迅速交给俄罗斯最高法院秘密审理。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面对当局的逼供,卡拉科佐夫始终沉默,拒绝供出“地狱”组织同伙,独自承担所有责任。最终,在1866年9月3日被判处死刑。
尽管刺杀失败,卡拉科佐夫仍成为后世革命者心中的烈士。他的形象与行动被写入革命诗歌和宣传品,成为反抗暴政的永恒符号。
这场刺杀对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给了保守派绝佳借口,他们宣称改革引发社会动荡。亚历山大二世对改革彻底幻灭,权力转向保守派,彼得?舒瓦洛夫伯爵成为幕后实权者。
此后,秘密警察“第三厅”权力被加强,书报审查扩大,自由主义思潮遭镇压,俄国短暂的“改革时代”终结,反动时期正式开启。
不过,现在这些都和康斯坦丁无关了。
他因救驾之功,成了沙皇最信任的“兄弟”。返程东宫的马车上,亚历山大二世就当场承诺授予他圣安德烈勋章:“今日若不是你,我恐怕难逃一死。这俄罗斯最高的荣誉,只有你配得上。”
授勋仪式在东宫举行。亚历山大二世手持勋章,以宗教仪式的庄重语气宣告:“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朕,全俄罗斯的皇帝与专制君主,授予汝此勋章。”他亲自为康斯坦丁佩戴镶钻八角银星主勋章与蔚蓝色丝绸肩带,又别上左胸的钻石星章。
按惯例,受勋者需单膝触地亲吻沙皇右手,以示君臣之别。
但由于康斯坦丁的特殊身份,亚历山大二世特批康斯坦丁只需礼节性的拥抱即可:“你我是兄弟,无需这些俗礼。”
介绍圣安德烈勋章名衔:受勋者全名前需永久加之“圣安德烈骑士”头衔。
圣安德烈勋章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实打实的特权:康斯坦丁全名前永久冠以“圣安德烈骑士”头衔,自动成为俄国近卫军、哥萨克等精英部队的名誉团长,可随时觐见沙皇。
当然,这些特权对康斯坦丁而言几乎无用。
重头戏在后头,亚历山大二世在授勋仪式完成后,又立刻册封康斯坦丁为“塔夫里达的光辉亲王”。
“塔夫里达”是克里米亚的古希腊旧称,而“光辉亲王”则是俄国最高等级世袭贵族头衔,地位高于普通亲王,虽无领土治理权,却像征着至高尊荣。
授勋后,东宫为康斯坦丁举办了盛大的晚宴。
亚历山大二世当着所有贵族的面,高举酒杯宣布:“诸位!今日上帝赐予朕两位恩典:一是生命,二是兄弟!朕以罗曼诺夫家族之长名义宣告,康斯坦丁与他的子孙,永为朕的血脉兄弟!俄罗斯所有宫门,永不向他关闭!”
“血脉兄弟”是中世纪斯拉夫君主盟约的最高称谓,放在中世纪,这意味着康斯坦丁已然是俄罗斯的共治君主。现在虽然达不到这么夸张的权力,但例如无限制借贷之类的特权还是有的。
晚宴上,皇太子亚历山大亲自向康斯坦丁行捧杯礼,在俄国文化中这是晚辈对长辈的礼节。
相当于康斯坦丁已经被罗曼诺夫家族接纳,就算以后希腊呆不下去了,到俄国来一样算得上是皇亲国戚。
几天后,亚历山大二世召康斯坦丁至御书房,直言:“你救了朕的命,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你的要求朕都答应。”
他不是傻子,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自然知道康斯坦丁来俄国必定是抱有目的的,现在康斯坦丁救了他的命,他自然要主动回报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先欠身,语气诚恳:“陛下厚爱,我记在心里。只是希腊如今有难处,不得不向陛下开口。”
“但说无妨。”亚历山大二世抬手示意。
“希腊人口实在太少,发展处处受限。”康斯坦丁缓缓道,“俄与希腊同文同种,臣想从俄国招些移民,充实希腊的劳动力。”
亚历山大二世笑了:“就算没有救驾之事,这点小事朕也会应。俄国不缺人,能帮到兄弟国家,是好事。”
康斯坦丁又补充:“只是巴尔干民族杂,怕移民到了希腊难融入。臣还想求陛下恩准,在克里米亚建所移民学校。”
他顿了顿,解释道,“教他们说希腊话、学希腊的习俗,到了希腊才能更快扎根,也免得生乱。”
“那里本就是你的封地。”亚历山大二世大手一挥,“建所学校而已,。朕还能下诏书,让这些移民永远忠于希腊国王,给你添层保障。”
不仅如此,他还在克里米亚划了一块地作为康斯坦丁的封地,名义上交给康斯坦丁管理,兑现“血脉兄弟”的承诺。
俄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和土地,虽然克里米亚的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希腊不不可威胁到俄罗斯,所以这种事还在沙皇的接受范围之内。
至于沙皇的诏书只能说是一个添头,虽然这些“灰色牲口”十分的迷信,但在未来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很难说有什么约束力。所以这些移民的主要目的地还是殖民地,向本土移民必须十分慎重。
谈及资源须求时,康斯坦丁身子微微前倾,语气更显郑重:“陛下,希腊工业刚起步,眼下最缺资源。希腊是个小国,本土资源贫瘠,想发展工业,处处受掣肘。”
他话锋一转,目光带着敬佩,“可俄国不一样,陛下您坐拥广袤国土,克里沃罗格的铁矿、顿巴斯的煤炭、高加索的木材,哪一样不是享誉欧洲的宝贝?更别说俄国人口众多、疆域潦阔,假以时日,必定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列强之首。能得俄国帮衬,是希腊的福气。”
康斯坦丁对着俄国一顿舔,在他嘴里仿佛俄罗斯已成地球球长,仿佛十几年前克里米亚的惨败根本不存在。
亚历山大二世听得龙颜大悦,满面红光:“你我是兄弟,两国也是兄弟国家。俄国是哥哥,希腊是弟弟。做哥哥的,在这些事上照顾弟弟,本就是天经地义。”
他语气带着自豪,“俄国的资源,本就是用来滋养兄弟、壮大东正教世界的。”
稍作停顿,他继续道,“具体的价格、运输条款,让两国官员去谈,他们懂这些实务。”话锋一转,“但朕向你保证,必定会以最优惠的价格供给希腊,绝不让你受半分委屈。”
最后,康斯坦丁提及未来对奥斯曼的计划,语气诚恳又带着笃定:“陛下也知道,奥斯曼占着希腊的故土,那些土地上还留着希腊的血脉与信仰。若日后希腊对奥斯曼发起进攻,想收复失地,希望俄国能帮着牵制奥斯曼。哪怕只是在外交上撑撑腰,弟弟也感激不尽。”
他特意补充,目光坦诚,“至于君士坦丁堡,若将来希腊有幸收复那座城,必定献给陛下,让圣地重回兄长的怀抱。”
亚历山大二世听到“君士坦丁堡”时,眼神明显亮了亮,先前或许有的一丝顾虑彻底消散。
他没有尤豫,当即点头应下:“俄国自然会帮。”
语气郑重如誓言,“向异教徒讨回故土,本就是兄弟该互相帮衬的事,俄国会在国际场合全力为希腊背书,公开称希腊是‘东正教世界的兄弟与屏障’。如有必要,我们会象支持独立战争那样,直接出兵援助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