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861:重铸罗马荣光 > 第29章 德意志人才引进

第29章 德意志人才引进(1 / 1)

柏林格威柏学院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当康斯坦丁走进礼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众人的欢迎热情而真挚,康斯坦丁微笑着颔首致意。随后,他受邀上台演讲,台下听众皆聚精会神,不时因他独到的见解而点头称赞。演讲结束后,康斯坦丁刚走下台,正准备与几位学者交流,一个身影便快步迎了上来。

“康斯坦丁陛下,您好,我是学院的讲师阿道夫?冯?拜尔。”来人语气带着几分拘谨,眼神却满是期待,“久闻陛下正在招募科学家,我希望能报名添加。”

康斯坦丁听到这个名字,心头猛地一震——阿道夫?冯?拜尔可是未来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但他面上依旧平静,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这位 27岁的年轻人。

此时的拜尔在柏林格威柏学院任讲师,潜心研究靛蓝合成,却被讥讽为“染匠化学”,连申请染料专利都遭官僚驳回。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笔记本里已显露出酚醛树脂的发现雏形,这比贝克兰早了 40年。他 1858年获博士学位,1860年到这所学院任教,未来还将在 187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教授,1875年继承李比希成为慕尼黑大学化学教授并在此度过馀生。1883年他会发表靛蓝结构,1888年首次合成萜烯,最终凭这些成就斩获诺贝尔化学奖。

康斯坦丁暗自感慨,在法国请到了巴斯德,如今在柏林又遇拜尔,真是天佑希腊。

“哦?你为何想添加?”康斯坦丁语气故作平和,掩饰内心的激动。

拜尔苦笑一声,眉宇间满是无奈:“我的研究在这里处处碰壁,那些官僚根本不懂科学的价值,专利申请一次次被驳回。继续留在这里,我的研究恐怕难有出头之日。听闻陛下重视科学,大力支持科研,便想抓住这个机会。”

康斯坦丁听完,颔首道:“我很欣赏你的才华与坚持,欢迎你添加。到了希腊,只要你能展示出实力,体现你的价值,我会为你配备独立实验室,研究经费也无需担忧,你只管潜心钻研。”

安置好拜尔相关事宜后,康斯坦丁想起了另一位此刻正处于困境中的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他特意让人联系,约在柏林一家咖啡馆见面。

不多时,一个身着深色西装、眼神中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锐利的男子走进来,正是 33岁的凯库勒。他如今在比利时根特大学任化学教授,虽在 1858年提出了碳四价理论,却因理论过于超前未被欧洲化学界普遍接受,甚至不少德国学者因他长居国外、非“纯粹德国籍”而排挤他,连德国主流化学期刊都不愿刊登他的研究论文。更让他焦虑的是,他已深陷苯结构研究许久,始终找不到突破方向,心中满是迷茫。

“凯库勒教授,久仰大名。”康斯坦丁起身致意,语气诚恳,“我是希腊国王康斯坦丁,此次约您,是想为您提供一个能安心做研究的地方。”

凯库勒落座后,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眼神中带着几分警剔与疑惑:“陛下为何会关注我这样一个在学术界备受争议的人?”

“因为我看重您理论的价值。”康斯坦丁直言不讳,“碳四价理论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只是暂时未被世人理解。而希腊正需要象您这样有远见的科学家。”

他顿了顿,抛出早已准备好的条件,“如果您愿意前往希腊,我将为您成立‘凯库勒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所的命名权完全归您,您可以自主决定研究方向,不受任何干涉。此外,我们还会创办多语言学术期刊,专门刊登您及其他有才华学者的研究成果,绝不会因您的国籍或理论争议而设限。”

凯库勒听到“凯库勒有机化学研究所”时,眼神明显亮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咖啡杯壁。他在根特大学虽有实验室,却从未有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独立研究所,更别提能自由掌控研究方向。而德国期刊对他的排斥,早已让他深感学术环境的压抑,康斯坦丁提出的多语言期刊,恰好戳中了他的痛点。

“陛下所言当真?”凯库勒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激动,“我现在正研究苯的结构,已陷入瓶颈,甚至不确定未来能否有所突破,您真的愿意为我投入如此多的资源?”

“科学研究本就需要时间与耐心。”康斯坦丁微微一笑,“我相信您的能力,也愿意等您找到突破。即便暂时没有成果,希腊也会持续支持您的研究,绝不会象某些地方那样,因短期看不到收益就放弃有价值的探索。”

凯库勒沉默片刻,眼中的迷茫渐渐被决心取代。他起身向康斯坦丁躬身行礼:“若陛下真能兑现承诺,我愿意前往希腊。能有一个不受干扰、全力支持我研究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康斯坦丁心中大喜,握住凯库勒的手:“欢迎您添加,凯库勒教授。希腊的化学研究,定会因您的到来而开启新的篇章。”

离开咖啡馆,康斯坦丁去见了威廉一世。威廉不仅同意派遣军事代表团帮助希腊训练部队,还应康斯坦丁的要求,调拨了部分资深工程师,并从奥本多夫兵工厂挑选了一批技术娴熟的工人送往希腊。

离开柏林后,康斯坦丁带着达尔玛去乡下郊游。

阳光正好,微风拂过田野,送来阵阵花香。“这里的风景真不错,”达尔玛挽着康斯坦丁的手臂,笑意盈盈,“远离宫廷的喧嚣,整个人都轻松了。”

康斯坦丁侧头望着她,眼中满是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无论在哪儿都是好风景。”

“就知道说好听的,”达尔玛脸颊微红,轻轻推了他一下,“不过,这次招到拜尔先生和凯库勒教授,你心里肯定乐坏了吧?”

“那是自然,”康斯坦丁难掩兴奋,“拜尔的有机合成能力,加之凯库勒在理论化学上的远见,希腊的化学研究定能更上一层楼,甚至在染料、医药等实用领域也能快速突破。”

两人说说笑笑间,忽然看到许多孩子从一间房子里走出来。康斯坦丁有些好奇,让侍从去打听,得知那是一间私塾。

这让他十分不解,普鲁士自 1717年就推行了义务教育,按说乡下不该有私塾存在。他决定进去瞧瞧。私塾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整理书籍,见有人进来,抬眼望了过来。

康斯坦丁走上前,温和地问:“老先生,这里是您开办的私塾吗?”

老者放下手中的书,点点头:“是的,我叫弗里德里希?阿道夫?第多惠。”

“第多惠先生,”康斯坦丁眼中闪过一丝迷茫,“我听说普鲁士早就推行了义务教育,怎么还会有私塾呢?”

第多惠叹了口气:“说来惭愧,我曾是中学校长,只因主张‘平民实科教育’,就被教育部封杀了,实在没办法,才在这乡下办了这所私塾,让孩子们能多学点东西。”

康斯坦丁顺势追问:“您说的‘平民实科教育’,是与普鲁士现行的义务教育不同吗?”

提到这个,第多惠的情绪激动起来:“当然不同!现在的义务教育,说是让平民孩子上学,其实就是把他们培养成听话的工具!学的都是些宗教、德语、算术,无非是让他们能认字、会算数,将来好当工人、当兵,乖乖服从国家!”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不满:“教育本该是让人变得更独立、更有思想,可他们倒好,用统一的教材、军事化的管理,把孩子们的思维都框死了!而且阶级分得清清楚楚,平民孩子只能上国民学校,学几年基础技能就完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孩子才能上文理中学,学那些能考大学的知识,这不是明摆着不让平民翻身吗?”

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主张的‘平民实科教育’,就是要让平民孩子也能学到真本事,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这些实用的东西,让他们有机会往上走;要把实科中学的课程下放到国民学校,延长学制,让平民孩子也能有机会考大学;教师也不该只是国家的工具,要启发孩子思考,因材施教。可就因为这些,我就被封杀了,你说这世道还有公理可言吗?”

实际上此时的普鲁士所推行的义务教育并非后世人们所接触的,普鲁士义务教育制度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内核,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标准化国民塑造,通过统一教材、军事化管理与道德教化,以宗教、德语、算术课程灌输意识形态,压制个体批判思维;二是固化阶级分层,国民学校为平民提供短期基础技能教育,培养工人与士兵,文理中学则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开设拉丁语、历史等精英课程;三是国家全面管控,教师经国家认证成为公职人员,教材须通过政府审核,确保教育体系完全服务于官方意识形态。

而第多惠的“平民实科教育”的内核是打破阶级固化,赋予平民教育权利。两者可以说是完全对立。

康斯坦丁听完,神色郑重起来,表明身份:“第多惠先生,实不相瞒,我是希腊国王康斯坦丁。希腊正需要推行义务教育,您的理念与才华正是我们所需,不知您是否愿意到希腊相助?”

没有想象中平民面对国王的震惊,第多惠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温和地说:“陛下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实在不愿再背井离乡,而且这些孩子我已教出感情,舍不得离开。”

说着,他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递给康斯坦丁,“这是我对教育的一些看法,或许能对陛下有所助益。”

康斯坦丁接过书,郑重道谢。

或许这些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希腊,但在未来,它一定会起到自己的作用。

回到马车上,他问达尔玛还想去哪里,达尔玛笑道:“我想和你回希腊看看,毕竟我将来要成为那里的王后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神相诡医 科举不易,九族文盲出了个读书人 退休躺不平日志之返聘 忘羡穿越之时来运转 分手后,我把前女友炼成僵尸!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凡人修仙,夺天一道 反派:从救赎女魔头开始 记忆的声音 重生七五:真千金她只想搞钱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