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南京,聚宝门外。
夕阳将天边烧成一片瑰丽而悲壮的血色,馀晖洒在李文忠那张英武而坚毅的脸上,将他周身征尘浸染出厚重的金光。
他刚奉召疾驰回京,大本堂内奏对的每一句话,仍在心中激荡。
舅舅那幅囊括寰宇的巨图,那句“高于车轮者,皆杀之”的冷酷决断,如惊雷驱散了他心中对草原部落最后的尤疑,只剩下如山军令和如火战意。
他已换回便于征战的戎装,腰间挎着伴随他征战多年的佩刀,身后是十几名从麾下精锐中挑选的亲兵,人人眼神锐利如鹰隼。
兵部派来的官员,早早等侯在这里,神色躬敬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敬畏与一丝徨恐。
他将一方沉甸甸的紫檀木盒,和一卷明黄圣旨,呈给李文忠。
木盒中,是一方新铸的征虏大将军银印,像征着此次出征的生杀予夺之权。
圣旨上,是以朱元璋的语气授予的先斩后奏、专征伐之权。
李文忠平静接过,将大印收起,圣旨交由亲兵保管,他的目光,始终望向那条通向北方无尽疆域的古道。
就在这时,一阵不同于军队行进的沉重声响从城门方向传来,夹杂着车轮碾压地面的闷响。李文忠勒马回望。
只见一支望不到头的车队,正从聚宝门源源不断驶出。
大车上,粮袋堆积如山,更有无数铠甲、兵刃、箭矢的箱子,在夕阳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护卫车队的,并非寻常卫所兵士,而是身着鸳鸯战袄、神情肃杀的精锐亲军,以及一些身着僧袍、神色精干的随行人员。
李文忠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深知朝廷各方面支出都很大,府库并非充盈,舅舅在大本堂许下的军资补给,竟在如此短时间内,化作眼前这支庞大的车队,此等效率与决心,令他心神震撼。
车队前方,一位身披袈裟、面容清癯的僧人策马而来,正是僧录司左善世道衍和尚姚广孝。
“曹国公。”道衍单掌施礼,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力量。
“道衍法师。”李文忠在马上抱拳,他对这位舅舅身边的高僧谋士心存敬意。
道衍从袖中取出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火漆封印图案特殊:“皇上口谕,此信,请将军亲启。”
李文忠接过,撕开火漆。信缄上,是朱元璋那极具特色、锋芒毕露的笔迹,仅有两行:
——往日怀柔之弊,舅舅都为你一剑斩断;今赐尔雷霆之威,当为大明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字字千钧,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李文忠郑重将信收起,贴身放好。他抬头看向道衍,声音因肩负的重任而愈发沉毅:
“请回复皇上,臣,李文忠,定不辱命!”
道衍微微颔首,不再多言,拨转马头回归车队。
李文忠深吸一口气,南京城春日傍晚的气息涌入肺腑,却激荡起他胸中万丈豪情。
他猛地一抖缰绳,战马昂首嘶鸣。
“出发!”
一声令下,如同惊雷劈开暮色。
李文忠一马当先,亲兵紧随其后,如同离弦之箭,射向北方。
他的目标清淅而残酷:深入草原,执行朱元璋的铁血诏令,要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全部扫荡,高于车轮的男子全部清除,以此彰显大明朝开国的赫赫天威,为帝国北疆奠定所谓的万世太平。
他是朱元璋挥向北元残馀势力和女真部落最锋利的一把战刀。
他要去用敌人鲜血,浇灌大明边境的安全,将这杀光的旨意,变为草原上部落的终极恐惧。
……
送走心潮澎湃的李文忠,朱元璋心中并无半分松懈。
北元残馀势力和女真部落只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步落子,真正关乎大明国运的,是另一颗更为关键的棋子。
朱元璋坐在御案后,面前摊开一幅新绘制的巨幅舆图,囊括了自暹罗、朝鲜日本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海陆形势。
这幅图是集中了宫廷画师、兵部职方司官员以及多方探报之力精心绘制而成,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朱笔详细标注了各方势力范围、重要港口、航线以及潜在的威胁。
除此之外,御案上还摆着十几份内容大同小异的奏疏,皆是弹劾在东南负责经略事务、威望卓着的大将徐达的奏疏。
“徐达坐镇东南以来,陛下待其恩重如山,委以专征之权!然其广揽人心,权势日隆,东南诸军恐只知徐大将军,而不知有朝廷矣!”
“……徐达用兵日久,部将皆其旧属,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如今虽无显迹,然防微杜渐,陛下不可不察!当适时召还京师,明升其爵,实削其权,方可保朝廷无东南之虑!”
诸如此类的言论。
在这些文官看来,徐达这样功高盖世的武将,即便此时无异心,长久在外,也必成隐患,需要及早制约。
徐达位高权重,朱元璋知道;其麾下将领多为其旧部,朱元璋也知道;他在军中和民间享有极高声望,朱元璋更知道!
但只要徐达在,大明东南海疆就有一根定海神针,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四方宵小的一种强大威慑。朝中一些大臣想把他调回来,换一个更“听话”的将领。
可朱元璋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朱元璋再次回到御案前,取出一卷空白的敕谕,亲自研墨,提笔蘸满了朱砂。
他没有采用那些繁文缛节的官方辞令,笔尖在纸上挥洒,写下的内容更带有一丝不容置疑的信任和托付。
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将敕谕仔细折好,放入一个特制的铜管之中,用火漆严密封口,并盖上了自己的皇帝玺印。
“来人。”朱元璋沉声道。
一名贴身内侍应声从殿角阴影中悄无声息地出现,躬敬跪倒。
“奴婢在。”
“用最短的时间,”朱元璋将一枚代表着皇帝信物的螭龙钮印递到内侍手中,“即刻启程,前往东南。找到徐达,告诉他,这是咱的旨意。让他动用最可靠的水师将领,将咱的这份心意和第一批征讨日本的物资安排妥当。”
“这封密信,务必亲手交到徐达手上,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