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
文华殿内,烛火通明,却静得能听到灯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巨大的御案上,摆放着两幅巨大的舆图。
一幅是《大明疆域总图》,一幅是《北元残部及边镇戍防图》,还有一幅,是标有各藩王封地及护军配置的详图。
毛镶侍立在一旁,摒息凝神,如同泥塑木雕。
笔尖在舆图上移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这寂静的深宫里格外清淅。朱元璋画下的是一个个箭头,一条条进军或设防的线路,以及只有他自己才完全明白的标记和批注。
他在推演,在算计,在进行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纸上谈兵。
不知过了多久,殿门外出现一个躬敬的身影,是太子朱标,他没有进门,无声地跪在门坎外,双手高举着一份厚厚的卷宗。
“呈上来。”朱元璋没有抬头,声音从地图上方传来。
朱标膝行而入,将卷宗轻轻放在御案一角空处。
“父皇,之前派到西安查勘的秦王府及诸卫所实情,初步汇总,都在这里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拿起卷宗,解开封绳。
里面只有一列列冰冷、甚至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简述,让他看清大明立国之初、看似稳固的西北边陲军事肌体下,已然开始滋生的脓疮。
“西安府及周边诸卫,并秦王护军,在册军户合计八万五千馀。”
“经暗查核验,实有丁壮,约四万五千。馀者,或老弱,或顶替,或逃亡,或已被王府私役。”
“此四万五千丁壮中,常年被秦王府及各官将役使,疏于操练者,逾四成。卫所军官及王府属官侵占屯田,军户生计困顿,怨声载道者,普遍存在。”
“结论:西安重镇,秦王府直辖及周边可即刻抽调用于野战之精锐,不足一万五千。”
“各卫所及王府军械,帐面充足,然保养不善,刀枪锈蚀、衣甲破旧者甚众。战马缺额近半,尤以王府护军为甚。”
“耗费:每年仅秦王府及西安诸卫所,需支应粮饷、器械维护,耗国库及陕西布政使司银钱、粮米无算。”
朱元璋看完了最后一项,缓缓合上了卷宗。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再缓缓吐出。
这才建国十三年,封建屏藩,耗费巨大,养着的宗室护卫和边镇军队却已开始出现如此蠹空之象!
藩王府役使军士,军官侵占屯田,兵额虚悬,装备废弛……这便是他倚仗来屏卫皇室、镇守边陲的根基!
“乱世用重典,盛世需强兵。”
这个道理在他心中无比清淅。
他能坐上这把龙椅,靠的不是仁义道德,是淮西子弟能征善战,是刀把子足够硬!
可如果,这刀把子开始生锈,被虫蛀,甚至开始向着执刀人龇牙了呢?
那他所有的宏图伟略,他想要创建的万世基业,都可能倾复于一旦。
武力,是最终的保障。
而武力的内核,便是绝对可靠、如臂使指的军队!
这,才是他推行一切政令的底气。
这,才是他朱明王朝真正的“定海神针”。
他将那份太子的报告推到一边,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
他提起那支硬毫笔,蘸饱了墨,开始书写。
一、当前边镇及藩府军务弊情:
据暗查,西安及秦王府所属卫所虽帐面兵员充足,实则空额、私役、侵屯诸弊丛生。军械损耗,训练废弛。藩府权重,恐成尾大不掉之势,非朝廷之福。
结论:边镇藩卫之制,虽有屏藩之利,然积弊已生,须以猛药去疴,大力整顿,方可为朝廷可靠之武力。
二、整顿内核之要:
内核:于一年内,整肃西安诸卫所及秦王府护军,并择其精锐,另练一支两万人的“天子亲军”,驻守西安,直属中枢。
要务:
1此军需装备精良,操练克苦,能随时应对西北边患,并震慑不臣。
2此军之将校选拔、粮饷发放、调兵之权,皆由朕直接掌控,兵部、五军都督府及秦王府仅可行文书、协粮秣之事,无权干预指挥。
3此军之耗费,需得明晰,杜绝虚耗,力求实效。
三、施行步骤:
第一步(1-3个月):清蠹除弊。
行动:遣御史、亲信重臣,严查西安诸卫所及秦王府空额、侵屯、私役军士之罪。拿获为首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清退被占田亩,发还军户。约束藩府,不得逾制。
第二步(4-6个月):选练精锐。
行动:通令西安诸卫,限期上报合格丁壮,由中枢特派员点验。从中遴选勇健者,另立营伍,严格操练。军官由中枢择优擢升,不论出身,弱化本地及藩府影响。
第三步(7-12个月):严明赏罚,巩固战力。
行动:颁行新式军律,赏罚分明。优给此亲军粮饷,配备精良器械。严查克扣,确保军士得实惠。以实战要求,勤加操演,使其知皇恩浩荡,只忠于朕。
四、钱粮赏格:
钱粮:由内帑特拨银十五万两、粮八万石,专用于此亲军初建之资,经由陕西布政使司拨付,户部及藩府不得截留挪用。
赏格(内核):
军功授赏:明定赏格,斩首、擒将、先登、破阵者,按等第实时赏赐银钱布帛,由钦差直接发放。
军功授职:立有殊功者,不拘资历,超擢官职,世袭罔替者,另行优恤。前程系于君父,而非藩府。
违纪重罚:临阵脱逃、克扣军饷、违抗军令、与藩府过往甚密者,主将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他写下最后一行这才停下,放下笔,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他站起身,走到殿门处,推开沉重的殿门,一股寒凉的夜风涌入,吹动他额前的发丝。
“方略已定……”朱元璋低声自语,声音融入夜风。
“如今,需一个能替咱将此事办妥的‘得力之人’。”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夜色,扫过京城中那些勋贵府邸,也扫向了遥远的西北。
他的心思在几个名字上掠过。
此人,需有足够的资历和威望,能压得住边镇将领以及那些可能心怀怨望的淮西旧勋。
此人,需对军务熟悉,但又不能与边镇将领或藩王府有过密的利益瓜葛。
此人,需忠心可靠,行事果决,不畏人言,更能体会圣意,行此不易之举。
朱元璋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