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财富来源,咱这些年翻唐宋北元的通商书籍,已经了解过,海外不仅那里有高产且适应力强的作物,如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些作物引种到大明能极大提升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
“更有大量金银矿藏和未开发的资源,这些都能成为大明新的财富来源!”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和时间,恐怕没有人再愿意守着苦哈哈刨不出粮食的田地过日子,而是全部都添加航海掠夺其他国家!”
原来如此!
朱标反应过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油然而生,常年保持温和谦卑状态的他,在此刻生出万丈雄心。
如何帮助父皇处理朝政,这个问题他朱标已经做过无数次了,只是在以前,父皇没有提出过这些理论,他也只能按部就班照做就是了。
而现在,父皇朱元璋提出了这个计划,那自己就想尽各种办法,来辅佐父皇成为将华夏文明推行到全世界的太子!
到时候,大明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
做到这些,便是汉唐在大明面前,也算不得什么!
这个听起来很疯狂的计划,这一刻在朱标心里,竟然变得如此简单!
“父皇,什么时候实施?”朱标迫不及待的问道。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回去把咱今日说的话写个奏折,跟朝堂上的臣子们透个气,就说咱会在三日后的大朝会上宣布这件事情,试试臣子们的口风,咱好早做准备。”
“父皇,您说的早做准备是……”朱标试探着问道。
朱元璋只是笑吟吟看着他,却没给出答案。
然而,朱标却懂了。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叹息一声,劝道:“父皇,杀心太重会损害天道仁和。”
“你小子懂个屁!真是妇人之仁!”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越是大事,越要用重典推行!”
“儿子的意思是,父皇既要开放海禁,又何必借此机会铲除朝堂上,早就被你看不顺眼的臣子们呢,这不是明摆着借机报复吗?会让臣子们失去信心的……而且航海通商,总是需要臣子们添加利益圈子,让他们带头表态,支持父皇开放海禁的决定。”
朱元璋看着儿子愁容满面的样子,沉默许久后,最终还是说道,“行吧,只要他们不惹咱生气,咱可以考虑。”
“不过,还有一件事,你这个太子得抓紧办了。”
“什么?”
“既然决定开放海禁,那就得尽快在全国各地找出擅长此事的人,任命他们为官,让他们带着船队通行诸国,以及沿海国家的人口,资源等等。”朱元璋说道。
“是。”
如此,关于藩王,以及开放海禁,组建船队,掠夺全世界的决定就这样定下来,父子二人这才缓缓松了口气。
而朱标看着父皇朱元璋的模样,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自从数日前父皇在大本堂待了几日出来后,就彻底变了,论起智谋,恐怕整个天下都不会有人超过父皇了。
……
皇宫,此时正在进行严肃的早朝。
天色蒙蒙亮,空气中带着有些黏人鼻子的冷风,那种顺着衣服钻进皮肤的冷意,让整个皇宫都笼罩在寒风中。
今日是照例的早朝,本来臣子们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前不久陛下停朝数日,却让很多人在私底下暗暗揣测究竟发生了什么。
太子朱标牵着皇长孙朱雄英的手,站在大殿群臣的最前方,而最上方的龙椅上,大明皇帝朱元璋,正襟危坐,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盯着下方的官员大臣们。
而大殿下方,在朱标身后,则是一些藩王,以及来自各国的使臣。
至于文武百官们,则依照左右两侧站着,位列百官之首的六部尚书,以及魏国公徐达。
自洪武十三年春,胡惟庸伏诛后,朱元璋下令罢黜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便给徐达下了圣旨,命其回到南京城主持朝政。
“你乖乖站在这里,无论待会发生什么,你都不要动,明白了吗?”
朱标大手拉着朱雄英的小手,看着大儿子乖巧的模样,笑着说道。
“明白了!”
朱雄英用力点点头,显然对接下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已经有所预料。
太子朱标前两日从父皇朱元璋的口中提到过,似乎对母后马皇后和朱雄英的身体极为关注,尤其是在父皇脸上真情流露出的悲伤,更是让他心头一紧,所以这两日他吩咐御医将朱英雄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身子骨有点差,但他已在暗中决定,绝对会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不让朱雄英出现意外。
而就在朱标父子俩悄声谈论的时候,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咳嗽了两声,原本正在交头私语的藩王,勋贵,文臣武将们,齐刷刷静肃抬起头来。
“众卿。”
这是正式的朝会,朱元璋的穿着非常正式,他本就生的丰额圆脸,大耳有轮,目如郎星,鼻如悬胆,唇若涂朱,此刻穿着红色龙袍,绣有九条金龙,像征着九五至尊,更显得仪表堂堂,威严十足。
随着朱元璋出声,朝会大殿顿时鸦雀无声。
“咱前两日没上朝,听闻有人在暗地里交谈,有说咱魔怔的,有说咱不理朝政的,更甚者有说咱老糊涂了!”
“说这话的人,他才老糊涂了呢!”
“咱上上下下好着呢!”
“咱不光听的清清楚楚,还时刻盯着你们呢!”
说罢,朱元璋径直站起身来。
此时的朱元璋,早已和洪武初年锋芒毕露的他,截然不同。
朱元璋睥睨四方,带着令人臣服的帝王霸气,让所有人都不敢跟他对视。
他声音洪亮,在大殿内回响,带着如同老龙般的咆哮。
“咱就是不用眼睛,照样能看清楚人心是非,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谁是善人,谁是恶人!”
“而且,比任何时候看得都清楚!”
下方的臣子们,随后竟是御史中丞李善长率先跪倒在地,同时高声喊道:“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音中,有不少人对李善长的敬畏,毕竟这位随着朱元璋一路崛起到现在,却能顺利避开胡惟庸祸端的老中丞的城府,此刻做出这番举动,定然有所原因。
跟着他做,定然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