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家事(1 / 1)

已经11点多,艰难的谈判眼看是要出结果了,因为大伙都熬不住了!

刘卫明这才收束思路,听大伙最后一轮。

张家最多只愿意付一半医药费,理由是这件事属于意外,自家儿子张大根只是手滑锅掉地上了,只能怪周阿宏为什么把脚凑过去。

张铁杠愿意掏钱也是有提前条件的,周阿宏以后绝对不能再纠缠张大娣。

张铁杠扬言,敢再凑上来,见一次打一次,那就没有医药费了,属于自找的!

周家对这个条件挺不乐意的,你说意外就是意外?还说什么以后见一次打一次,这是什么话!

但他们一家属于动嘴行动手不行,张铁杠性格可是相当浑的,他年轻的时候仗着三个姐姐,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现在年纪大了加之有儿有女才收敛一些。

在这样不对等状态下,张家能掏一半医药费,周家至少在街坊邻居面前脸皮没全掉地上,勉强接受吧!

还有财物损失,周家的锅被砸了,实在晦气,周老太一定要张家赔。

张铁杠不干了,梗着脖子说:“你们还把老子带的钢箸拧弯了,你们不知道钢筋是老子的吃饭家伙吗,老子才晦气!”

三个“老子”出口,全场安静,这个理有些歪啊,但不能说完全不对,大兴铁厂的主打产品就是建筑用钢筋。

周老太立马反驳:“钢筋是你和大娣自己拧弯的。”

张铁杠斜眼看她:“老子傻了跑你家拧钢筋玩!”

这话又说回去了,扯起来没完没了了,还是乔老爷打圆场,提议干脆把那根钢箸当成赔偿送给周家了,反正现在还扔在周家!

用一根钢筋赔一口破锅,刘卫明瞬间想起一个名词:钢筋锅!哈哈,钢精锅的由来找到了!

听起来挺滑稽,人世间的家长里短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有戏剧性,甚至更夸张。

还别说的,乔老爷的提议让周家很能接受,这比赔一口锅钱,有面子多了。

张家把“凶器”都赔出去了,你就说这场干架谁赢了吧!

也可以曲解为,张铁杠连吃饭的家伙都赔了出去,你就说谁更晦气吧!

周老太当即表示认可,以后街坊邻居再敢拿这件事说事,她有一万个理由怼过去!

当然,以张家的势力,老太太多半不敢主动出去乱说。

张铁杠黑着脸,虽说厂里有的是钢箸,不伤自家一根毫毛,但老子还就不愿意了!

刘卫明心里揣着房子,可不想为了这点破事耗着,终于说了第一句话:“张叔,昨晚喝的可好?改天再请你喝。”

这句话意味深长,张铁杠立马想起了刘家的仗义,昨晚不是他家请去吃饭,真是尴尬的一批,关键时候也是刘家哥俩拉的架,不然可能要进局子了。

张铁杠一拍大腿:“卫明,冲你的面子,就这样吧!”

乔老爷长长松了口气,赞道:“卫明,你早该说话了!”

周大裁缝也点头:“卫明,我们记着你的好。”

唯有周老太和周阿宏不吭声,刘卫明无所谓,就这两人的格局,弱鸡而已。

一群人早不想呆下去了,周家拿到钱赶紧撤,临走的时候,周阿宏还深深看了张大娣一眼,表情幽怨如同失去了织女的牛郎。

张铁杠专门起身送刘家父子,说:“今天太晚了,改天请你们喝酒。”他都没提乔老爷,可见还对今天的事有些耿耿于怀。

周家人听到这话走的更快了,刘卫明趁机说道:“张叔,我还有几句话向你请教。”

张铁杠有些奇怪,点点头:“行,那就再坐坐。”

刘仁昌望着儿子,说:“别呆太久,打扰你张叔一家休息,我陪乔老爷先回去了。”

刘卫明这才算是正式进门,坐在了沙发上。

张铁杠对他确实有些另眼相看,对自家老婆说:“还不知道去泡杯茶。”又对儿女们说,“赶紧滚去睡觉。”

刘卫明心里挺高兴,刚才吵了那么久,张铁杠可是一口水也不给喝的,就冲这个待遇,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他说:“张叔,时间太晚,我就长话短说吧,听说铁厂又准备盖宿舍?”

张铁杠一怔,这件事在铁厂都是秘密,不过他是知道的,因为他三姐夫就是副厂长!

张铁杠年轻的时候天天惹事生非,在厂里打架都不知多少回了,为什么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有这个三姐夫罩着。

三姐夫不罩都不行,为什么?因为他不这样做,张铁杠的三个姐姐加两个姐夫会弄他!

这就是张老爷子的老道之处,以一带一的方式将子女们串成了一根绳,形成了一个拆不散的利益共同体!

张家几个子女日子过得滋润,可以说是全拜老爷子的谋划,老爷子已逝去,这个恩泽就落在了张铁杠身上,他的三个姐姐怎么会不护着?

刘卫明心里挺佩服的,张老爷子可以说是把时代红利吃透了,之后这些单位不吃香了,也不能说老爷子眼光不行,除非他是穿越者。

刘卫明目光落在张铁杠身上,如果他年轻的时候不是喜欢打架惹事,现在也不至于还是普通工人,即便如此人家也住上了两居室。

他想到这里,又问了一句:“张叔,盖房的事你应当知道吧?”

张铁杠还挺吃惊的,自己有天线才知道这些,他是怎么知道的,莫非也有天线?

他现在都要考虑做外公了,也开始学着老爷子修身养性,说道:“你又不是铁厂的,打听这些干什么?”

刘卫明笑道:“不是铁厂的,就弄不到房子?”

张铁杠来了兴趣,这小子有门道啊,便问:“说说,你有什么法子?”

“张叔,你先说有没有这回事吧。”

张铁杠终归是粗鲁汉子,点点头:“我姐夫有提上那么一嘴,快说,你有什么法子!”

刘卫明笑着吐出两个字:“换房。”

1984年,上海开始了商品房试点,但只针对外资高管,总体来说91年之前,绝大多数住房都只是租用的公房,不能买卖,获得房子的渠道只能是单位分房。

但上海住房实在太紧张了,千家万户最重要的事,因此还有一个获得住房的特殊渠道,就是互换住房。

这个主要是为了调剂改善居住条件,比如上班路远的,可能就会愿意用大房子交换一个离单位近的小房子,或者是从偏远地方调换到繁华地段之类。

有换房意愿的会在电线杆、自由市场等地张贴住房概况和换房要求,然后面谈。

这种情况相当活跃,由此催生出多个大规模的换房自由市场,房管所也有专门的住房交换部门,还会召开住房交换交流会。

所以这是一个很正规的渠道,一直到90年代商品房兴起,才成为了历史名词。

张铁杠当然知道这个,就在11月份,第一次房屋交换会在文化广场开幕,当天参加调房会的市民达到了1万2千人,开出调房试看单4千多对,绝对是轰动全上海的大新闻!

老张明白了刘卫明的意思,是想通过换房的方式拿到新房,便笑道:“就算厂里要盖宿舍,就你家那一间半,谁愿意交换?”

这又不是由远换近,或者由偏远换到热闹地段,铁厂盖的房子就在这里,谁傻到以新换旧、以大换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刚穿七零被离婚,我掏出亿万物资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开局一场豪赌,享受肆意潇洒人生 国运求生:我开局扮演大秦始皇帝 绑定我?系统你踢到铁板了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直播:美女领导成媳妇!火爆全网 凌晨三点,车站前的地雷系 一品狂婿 梦境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