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苏明远照常去御史台当值。
路上,他留意观察着周围,确认没有可疑之人跟踪,才放心地走进御史台大门。
刚到公房,王承奉就匆匆赶来:苏御史,中丞大人找您。
苏明远心中一动,整理好衣袍,向着中丞公房走去。
李纬正在批阅文书,见他进来,抬头看了他一眼:苏御史,昨晚休息得可好?
这话问得有些奇怪。苏明远心中警觉,面上却不动声色:还好,多谢中丞大人关心。
听说你昨晚出门了?李纬忽然问道。
苏明远心中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是,去了一位朋友家里,叙叙旧。
哪位朋友?
一位同年好友,中丞大人可能不认识。苏明远含糊其词。
李纬盯着他看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苏御史,你要小心。最近蔡府那边,已经盯上你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监视。
多谢中丞大人提醒。苏明远拱手,不过下官行得正、坐得端,倒也不怕被人监视。
话虽如此,但还是要谨慎。李纬压低声音,昨日你在公堂上揭露李晋,虽然大快人心,但也彻底得罪了蔡党。接下来,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报复你。
下官明白。
你明白就好。李纬挥挥手,去吧,今日御史台无事,你自便。
走出中丞公房,苏明远心中沉思。
看来,李纬已经知道他昨晚去了哪里,或者至少知道他昨晚出门了。不知道是御史台有蔡党的耳目,还是外面有人在监视他。
无论如何,以后要更加小心才是。
回到自己的公房,苏明远开始处理日常公务。批阅了几份弹劾奏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什么意思。
快到午时,门外忽然有人轻轻叩门。
进来。
门开了,一个年轻的小厮走进来,递上一封信:苏大人,有人让小的给您送信。
什么人?
小的也不知道,就是个普通的百姓模样。给了小的几文钱,让小的送到御史台来。
苏明远接过信,看了看信封,角落里画着一轮淡淡的月牙——这是昨晚约定的暗号。
好,你下去吧。他打发走小厮,关上门,拆开信。
苏兄:方才在大理寺探得消息,李晋一案,蔡党正在活动。刑部尚书韩忠私下找到大理寺卿,要求从轻处理。大理寺卿虽未明确答应,但态度暧昧。此事需尽快应对,否则李晋恐会逃脱重罚。宗尹。
苏明远看完,脸色凝重。
果然,蔡党已经开始活动了。他们不会让李晋就这样被重判,必然会想尽办法保他。
但自己能做什么?
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方共同审理。其中刑部和大理寺都有蔡党的人,只有御史台这边,还算清白一些。
看来,要从御史台这边入手。
苏明远想了想,拿起笔写了封回信,约定今晚在城东的一家茶楼见面,商议对策。
他将信交给王承奉:王承奉,麻烦你帮我把这封信送到太常寺,交给范少卿。
好的,苏御史。王承奉接过信,很快就去了。
苏明远靠在椅子上,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李晋一案,是他们联盟的第一战。若是这一战都打不赢,那以后还怎么对抗蔡党?
必须要想个万全之策才行。
正想着,门外又有人来报:苏御史,御史中丞召集所有御史开会。
苏明远起身,跟着众人来到议事厅。
御史台的所有御史都到齐了,大约十来个人。李纬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有要事宣布。李纬说,关于李晋一案,三司会审的结果即将出来。按照程序,我们御史台也要给出意见。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中丞大人,李晋贪墨数万两,证据确凿,自当严惩。赵谦首先发言。
赵御史说得对。另一位御史附和,此案若是不能严办,如何向天下交代?
可是……张御史犹豫着说,李晋毕竟是朝廷命官,而且案情复杂,牵涉颇广。是否要从轻发落?
从轻发落?赵谦怒道,贪墨数万两还要从轻发落?那天下贪官岂不是都有恃无恐了?
赵御史莫要激动。李纬摆手,张御史的顾虑也不无道理。此案确实牵涉甚广,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朝局动荡。
中丞大人。苏明远开口了,下官以为,越是牵涉甚广,越要严办。若是因为牵涉广就网开一面,那以后谁还敢纠察贪官?御史台的威信何在?
苏御史说得有理。李纬点头,但问题是,如何严办?
依律处置。苏明远说,贪墨数万两,按《宋刑统》规定,当革职查办,充军发配。若是赃款无法追回,还要株连家产。
这……会不会太重了?张御史迟疑。
一点都不重。赵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是蔡太师的门生,就网开一面。
几位御史争论起来,有的支持严办,有的主张从轻。
李纬听着,不置可否。最后,他敲了敲桌案:诸位,安静。我们御史台是纠察机构,职责是维护法纪。既然李晋贪墨属实,那就该依法处置。我会将这个意见报给三司会审。
多谢中丞大人。苏明远松了口气。
但是……李纬话锋一转,最终判决如何,还要看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我们御史台人微言轻,能起的作用有限。
这话说得很明白——御史台虽然会坚持严办,但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蔡党那边如何运作。
散会后,苏明远回到公房,心情沉重。
看来,要保住李晋案的判决结果,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晚上,苏明远如约来到城东的茶楼。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茶楼,平日客人不多。他上了二楼,在一个僻静的雅间里,见到了范宗尹。
苏兄。范宗尹起身相迎,快请坐。
范兄,情况如何?苏明远开门见山。
不容乐观。范宗尹叹气,在下今日又去大理寺打听了,那位大理寺卿已经松口了,说要考虑从轻发落
混账!苏明远拍案而起,证据确凿的案子,凭什么从轻发落?
还不是蔡党的压力。范宗尹苦笑,韩尚书不仅找了大理寺卿,还找了大理寺的几位少卿,许以好处。大理寺那边,恐怕要倒向蔡党了。
那我们怎么办?
在下想了个办法。范宗尹压低声音,我们可以联名上书,请求严办李晋。若是联名的人够多,朝廷也要有所顾忌。
联名上书?苏明远思索片刻,这倒是个办法。但我们要找多少人联名?
越多越好。范宗尹说,除了我们几个,还可以找些同情我们的官员。不需要他们公开表态,只要愿意在奏章上签名就行。
好,就这么办。苏明远点头,范兄,你去联络太常寺和大理寺的人,我去联络御史台和翰林院的人。
一言为定。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天色完全黑了,才分别离开。
苏明远走出茶楼,夜风吹来,让他清醒了许多。
联名上书,这是个冒险的举动。但若是不冒险,李晋案就会不了了之,他们这个联盟也会不攻自破。
无论如何,都要赌一把。
回到府中,苏明远连夜起草了一份奏章,详细列举了李晋的罪行,并请求朝廷依法严惩。
写完后,他又仔细修改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明日,他要拿着这份奏章,去找那些可能支持他们的官员,请他们联名签字。
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游说。
但他不会退缩。
烛火跳动,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
那身影坚定而执着,就像他此刻的心境。
窗外,夜色深沉。
而在这深沉的夜色下,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