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米社区全量推流,同时推出注册微信送积分、送钻石、送团购优惠券、送送送。
极光微博除了送送送之外,推流推的更凶!
旗下水军也集体出击。
脸都不要的那种!
悠米视频推出,注册微信送“大会员”,送高级弹幕功能等。
极光办公文档推出,注册微信就送流量包、云存储空间等等。
游戏那边也是全面出击。
只要注册微信,和平精英就送“小悠”限定角色;
dnf送套装;
cf送“小悠”
lol送皮肤、送点券;
就连还没上线,但热度极光的《剑灵》,都送“小悠”限定时装!
星光那边同样如此。
除此之外,极光的“线下地推军团”,也是四面出击,铺天盖地洒地广
总之,能用上的手段,极光算是全都用上了。
这一整套的立体宣发策略,足以充分说明,为了这一天,极光必然早已筹备许久。。
效果也十分显著。
这才半下午时间,微信便飙升到了苹果appstore免费应用榜榜首、极光应用商店热门应用榜榜首,以及诸多安卓系第三方应用商店、论坛的下载榜榜首!
除了跟企鹅独家合作的“应用宝”,其他平近乎全部沦陷!
虽然拿不到具体数据,但想都不用想,必然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一番看下来,小马哥心头异常沉重。
很显然,极光这次是下了死决心,要在移动i领域,跟他们决一死战。。
说实话,并没有太过出乎他们的预料。
早在无法压制悠米社区壮大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已经做好,在i领域跟极光厮杀的准备。
但极光却一直没有任何动作。
虽极光微博和极光办公文档内,都内置了实时通信模块,但明显是辅助作用。
长此以往,他们也难免会稍稍放松警剔。
然后,谁都没想到,洛川创办的星光科技,会推出一款现象级产品,一举掀起了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浪潮。
更没想到,半路会突然冒出个红衣教主,将企鹅拖入了一场生死危局。
接连的变故,让他们此前准备好的绝大多数御敌之策,全都变成了无用功。
这可以说是最糟糕的状况了。
虽企鹅自成立以来,在实时通信领域的纷争就没断过。
但从未有一个对手,能如极光这般,给他们造成如此强烈的威胁。
包括当初声势浩大的sn。
因为极光手中,同样掌握着近乎全网级的“熟人社交关系链”。
这也是两者能肆意扩张,压制国内其他互联网大厂的内核竞争力。
同时,极光挑选的入场时机,太过阴险刁钻了。
极光在公众层面的口碑,本就要强过企鹅不少。
更别说是如今这种局面了。。
口碑这种东西,看似好象很虚,但其实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
特别是在道德观念,根植于骨子里的国内。
他们可以无视民意,强行压制周红衣。
但如果把这一套用在极光身上,只会起到自杀式的反效果。
好在,当前的局势,还并未完全脱离他们的掌控,一直以来,企鹅都秉持着“赛马机制”。
此前,在移动社交领域,他们布局了两大项目。
手机qq,作为pc端qq的延伸,承担延续用户习惯的重任。
软件。
最大的是移动飞信。
q信项目,主打“免费短信”,依托运营商资源,降低试错成本,属于稳妥打法。
如今,又新增了羊城张晓龙团队,作为第三个项目,承担探索新赛道的使命。
“三驾马车”,本质上是企鹅在移动互联网转型期的战略对冲。
虽极光来势汹汹,且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也没什么好怕的,优势仍然在他们手中。
“智东,技术方面呢?”
授顺思路,小马哥揉捏着微微肿胀的太阳穴,看向集团cto张智东,而后得到了一个异常简洁,却也在意料之中的答复。
“很强。”
正如当初,雷布斯深度分析微信时的感触一样,张智东同样被震了个够呛。
微信这款产品,虽表面看上去有些“简陋”,也没太多功能。
但其底层关键技术,可以说是极光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堪称“隐私保护范式革命”的哈希匹配技术,自是不必多说。
极光最为擅长的分布式架构,单集群足以支撑数百万级并发。
完全重构的通信协议栈,使得微信极度省电、省流量,服务器成本也大幅下降。
而这也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生存刚需。
现阶段,主流智能机电池容量,普遍在1000~1500ah,且处理器功耗控制不成熟。
3g网络下,持续联网续航,普遍不足4小时。
这导致用户对“后台驻留应用”极度敏感。
而i类软件,需要实时接收信息,必须频繁唤醒手机,进一步加剧了耗电。
多数用户都会选择关闭后台数据,牺牲实时通信体验。
另一方面,国内3g基站初建成,3g套餐价格居高不下。
比如,移动50元套餐,仅含30b流量,超出后1元/b。
且偏远地区常常会退至2g状态,这也导致,用户对流量同样极为敏感。
这两项,也是困扰全行业的最大痛点。
而如今,极光却通过重构通信协议栈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同时,微信能在短时间内,复盖2000+机型,实现快速渗透,且安卓、i0s、塞班端ui交互高度统一。
这说明,极光必然研发了一套,“跨平台开发框架”,实现了“一次编写,多端编译”的能力。
对此,张智东毫不怀疑。
毕竟,极光连“极光os开发者工具包”这种黑科技,都能搞出来。。
而这套“开发框架”,将使得微信后续的迭代更新效率,远胜于需逐端适配的竞品,形成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同时,在塞班s60v3等内存受限的机型,微信的冷激活速度<2秒,远低于同期其他app,5~10
秒的激活速度。
这说明,微信大概率采用了某种静态编译+动态加载分离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仅加载当前使用的功能模块,闲置模块缓存在虚拟内存中。
使得塞班机型的内存占用,控制在5b以内,大幅提升激活速度和流畅性。
而同期同类应用,普遍超过10b。
在张智东眼中,以上这些,才是微信最强的内核竞争力!
远比所谓的一键导入通讯录、导入悠米社区好友等功能,更加坚不可摧!
但让人头疼的是,这些技术,全部都是最硬核的底层关键技术。
需要长期技术积累,而非短期模仿便可突破。
换句话说,没有半点取巧的馀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跟进。
小马哥默默叹了口气,那股熟悉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
这便是极光一直以来的竞争策略。
朴实无华。
偏偏又无解。。
追吧。。
还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