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话,秋月掀帘进来,先向两人行了礼,然后禀报道:“夫人,程姑娘,前头传话过来,说老爷已经到前院讲学的地方了。”
“老爷让奴婢来请夫人,若是得闲,就同程姑娘也过去听听。”
梁玉瑶闻言站起身,对程令仪笑道:“好了,我们也去前院凑凑热闹,听听夫君今日又有什么振聋发聩的高论要发表。”
两人相携来到前院。
外面,鹅毛大雪依旧下得紧。
然而,前院特意开辟出的那片讲学局域,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许多慕名而来的学子,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氛围,毫不在意风雪。
有的露天站在雪中,有的则挤在廊下,更多的则是坐在院中临时搭起的、覆着厚厚毛毡以挡风雪的简易棚子里。
他们三五成群,围着中间燃烧正旺的火盆或火炉,依旧在激烈地议论着、争辩着,呵出的白气与雪花交融在一起,显得热闹非凡。
院子中央,搭了一个略高于地面、带有宽大顶棚的木台,权作讲坛。
台子下方,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个蒲团坐席,此刻已坐满了大半。
梁玉瑶和程令仪,以及另外几位陆续到来的女眷——多是些对学问有兴趣、家风相对开明的官家小姐或年轻夫人——被引到台子侧后方一架巨大的六扇绢素屏风后落座。
这屏风做工精巧,绢素薄而不透,既能清淅地听到前面讲坛上的声音,又恰到好处地避免了与外男直接照面。
没错,在陆临川的讲学活动中,出现女眷听众,已不是稀奇事。
陆学士践行“有教无类”的理念,并不排斥女子听讲,甚至可以说是鼓励。
这一点,他走得比当年的孔子还要更远些。
但终究碍于世俗礼法和大环境,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变通措施,这专门设置的屏风,便是一个妥协而又务实的安排。
几位先到的女眷见陆夫人到来,连忙起身行礼。
梁玉瑶温和地请她们重新坐下,口中说着“大家不必多礼,招待不周,还请海函”,态度亲切随和,很快便让略显拘谨的气氛缓和下来。
屏风外,一阵轻微的骚动传来。
陆临川穿着一身靛蓝色的常服棉袍,未着官服,显得随和而精神。
他身旁跟着的,正是皇长子姬垣。
两人在陈介、王伦等几位内核弟子的簇拥下,登上了中央的木台。
众儒生见状,无论是坐是站,都纷纷起身,向着台子方向躬身行礼。
“拜见殿下!拜见陆先生!”声音参差不齐,但颇为响亮。
不过,也有人依旧习惯性地喊着“陆学士”。
称呼上显得有些混乱,并未统一。
不过陆临川显然并不在意这些虚礼。
他面带微笑,示意大家不必多礼:“诸位请坐,今日风雪交加,难为大家还如此热忱,陆某感激不尽。”
一个中年士子站了起来,朗声道:“陆学士!学生有一事不明,恳请指教!”
陆临川看过去,发现是经常来找麻烦的“刺头”,便笑道:“请赐教。”
那中年士子拱了拱手,显得很是尊敬:“您在新学中提出,真理具有‘相对性’。”
“学生愚钝,实在难以理解,难道圣人的道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恒不变,也会随着时移世易而改变的吗?”
“若真如此,吾辈读书人,恪守圣贤教悔,还有何意义?”
场间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陆临川,看他如何回应。
陆临川早已料到会有此一问,清了清嗓子:“这位兄台问得好。”
“但我想,这里或许有些误解。”
“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并非指圣人所体悟的天地至理、万物规律本身会改变。”
“这些根本的‘道’,本身是恒常存在的。”
“此即我所说的真理具有‘绝对性’。”
“但是,我们后世之人,通过圣人之言,对这些‘道’的理解、诠释,对其中蕴含之‘理’的认识深度、广度,以及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却会随着世事变迁、经验积累、见识增长而不断地深化、调整,甚至修正。”
“此即我所谓‘真理的相对性’。”
那提问的士子脸上露出更加困惑的神情,张了张嘴,似乎还想继续追问细节。
陆临川却适时地抬了抬手:“兄台,学问思辨之事,精微深远,绝非三言两语能够穷尽。”
“我们以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坐下来慢慢详聊,反复切磋。”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面向所有人:“今日正式讲学之前,陆某首先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宣布一件要紧之事。”
宣布事情?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好奇与疑惑之色。
连屏风后的女眷们也停止了低声交谈,侧耳倾听。
陆临川环视全场,看到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才朗声宣布:“承蒙陛下恩准,并给予勉励,陆某所倡之‘新学’,经数月探索,已初具雏形。”
“为更好地探究世间万物之理,验证所学,我等欲筹建一个名为‘格物院’的学社,旨在汇聚同道,系统研究各类格物致知的问题。”
“陆某不才,暂任这格物院院长一职。”
他特意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这个消息,然后补充说明道:“需向诸位说明的是,此格物院,乃是民间治学机构,旨在切磋学问,探究自然之理,与朝廷官府体系并无直接隶属关系,也不涉及科考仕途。”
“在此,陆某诚邀天下有志于此、志同道合之士,踊跃添加,共探真知!”
话音刚落,早已通过气的陈介、王伦、赵括等几个最早追随他的人,立刻起身,激动地表示愿意添加。
然而,台下更多的人则是面面相觑。
很快,就有人按捺不住,高声问道:“敢问陆先生,这‘格物院’究竟是何物?具体要做些什么?与寻常书院、诗社有何不同?”
陆临川早有准备,从容答道:“格物院,顾名思义,其内核在‘格物’二字。”
“何谓格物?乃《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即穷究事物之本然规律与道理也。”
“天地自然,万事万物,莫不有理,格物院便是要通过系统观察、实验、推演等方法,去探究、去求得这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知。”
“其与寻常书院讲授经义、准备科考不同,也与诗社文会吟风弄雅迥异,它更侧重于对自然万物的实证研究。”
又有人紧接着追问:“那敢问陆先生,这格物院,具体打算研究些什么?”
陆临川肯定地点点头:“自然,初始阶段,格物院将主要集中精力,研究‘力’。”
物理学研究力热声光电。
力学既是基础,又相对直观,易于观察和实验,是当前时代最容易着手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