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宫中的内侍便至陆府传旨,召陆临川入宫议事。
陆临川整束衣冠,随内侍直入御书房。
姬琰神色沉静,几位内阁重臣皆垂手恭立在下首。
“臣陆临川,参见陛下。”陆临川上前行礼。
“爱卿平身。”姬琰直接开门见山,“今日召卿前来,所议之事有二。”
“其一,乃燕国公郑杰及其麾下京营之处置;其二,国债已募得三百馀万两,除却紧要开支,公债署内仍存一百五十万两。”
“怀远此前让朕暂缓拨付,慎用此款。”
“如今库中有此馀裕,依你之见,当如何效用,方能裨益国事最深?”
陆临川略一沉吟:“回陛下,臣愚见,此笔款项,当用于彻底整编京营。”
姬琰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正合朕意!具体该如何施行?郑杰又当如何处置?”
“整军经武,首重士卒操练。”陆临川从容道,“操练之事,贵在严格,然其根本,可委于中下层军官。”
“此番剿匪,京营与虎贲右卫之中,确也淬炼出不少果敢勤勉之士,可堪提拔任用,担此重任。”
“然,练兵易,选将难。”
“士卒操演,只需肯多花银钱,明赏罚,严纪律,不难成效。”
“但欲培育能独当一面、通晓兵法韬略之将才,却非旦夕之功,更无捷径可走。”
姬琰若有所思:“怀远之意是……重开武学?”
本朝原有武举,与科举并列,亦设有县学、府学层级之武学,旨在选拔、栽培军中栋梁之种子。
但武学废弛日久,积弊甚深。
如今若要重振,非但艰难万分,文官们也不会同意。
果然,此言一出,就看见几位阁老都想出来说两句。
陆临川立刻解释道:“陛下,臣所奏,并非重开旧日武学,乃请设‘讲武堂’。”
“讲武堂?”姬琰与几位阁老皆露疑惑之色。
“正是。”陆临川颔首,“此堂非同于一般武学。”
“其旨在专司培养各类军官,只招收两类生员:一为勋贵子弟中可造之材,二为军中作战勇猛、颇有潜质的优秀人才。”
“此外,亦可令九边重镇之总兵、巡抚,荐举麾下骁勇善战、忠勤可嘉者入学深造。”
“陛下可亲任讲武堂祭酒,以示重视,并为朝廷遴选、储备将来之帅才。”
“学员毕业时,颁授凭证。”
“日后,凡欲在军中担任游击将军以上之高级武职者,必先取得讲武堂之毕业文凭。”
姬琰闻言,陷入深思。
他瞬间明了此举背后对于巩固皇权、重塑军事体系的深远意义。
这确是一条花费不多却能收奇效的良策。
既能绕过文官系统对武事的掣肘,又能将军官的选拔与培训牢牢掌握于皇帝手中,更能借此缓和与勋贵集团的关系,可谓一举数得。
“好!好!好!”姬琰抚掌,“此议甚佳!如此一来,军官之选任、晋升,皆有章可循,有径可依,朝廷亦能源源不断得获将才,实乃强军固本之良策!”
几位一直垂首恭立的阁老,此刻神色各异。
严颢率先发言:“陛下,陆学士所奏,确为振武强军之长策。”
“然,整编京营,耗资巨万,设立讲武堂,更是开前所未有之例,牵涉兵部、吏部、户部乃至五军都督府职司,干系重大。”
“老臣愚见,是否应交由部院详议,拟定章程,再徐徐图之?”
皇帝姬琰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尚未开口,一旁的徐杰却出声了。
他素与严颢不甚和睦,此刻却难得地表达了相近的担忧,只是角度更为尖锐:“陛下,严阁老所虑甚是。”
“京营乃天子亲军,驻跸神京,其整编操练,一动而牵全身。”
“且不说裁汰老弱所需发放的恩饷、抚恤是一大笔开支,单论这讲武堂——生员从何而来?”
“勋贵子弟与军功之士同堂受教,品秩各异,如何管理?卒业之后授何职衔?与现行武选司规制如何调和?”
“若处置不当,非但难以收效,只怕会激起新旧矛盾,反生事端。”
“臣恐陆学士虽才略过人,然军政事务繁杂,非一人一时所能理清。”
赵汝成向来圆滑,出来打圆场:“陛下,二位阁老所言,亦是出于为国筹谋之忠心,虑事周详。”
“陆学士之策,高瞻远瞩,自是无疑。”
“然军政改革,确需稳慎。”
“或可先小范围试行,规模不必过大,先遴选少数忠谨可靠的勋贵子弟及军中确有战功者入堂肆业,待成效显现,制度成熟,再逐步扩大,乃至推及边军。”
“如此,既可不违陆学士建策之本意,亦可安抚中外,减少非议。”
严颢眉头微皱,没想到赵汝成会出来背刺。
姬琰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发言,面色沉静。
陆临川面向几位阁老,态度谦逊却立场坚定:“诸位阁老所思所虑极为周全,但,正如陛下圣虑,京营疲敝已久,非猛药不足以去沉疴。”
“边镇烽烟时起,朝廷亟需能战之兵、善战之将,实无太多时间容我等徐徐图之。”
他看向严颢:“严阁老所虑体制一事,以为,讲武堂初设,正是陛下以无上权威,为革新武备而特开的方便之门。”
“其制可暂不隶于任何部院,直接对陛下负责,以上书房为协调连络之中枢。”
“所需钱粮、员额,皆由陛下特旨拨付、核定,如此可免去诸多推诿掣肘,以求速效。”
他又看向徐杰:“徐阁老所提诸难处,确为实际。生员选拔,可定下严格标准,宁缺毋滥。”
“勋贵子弟需经考核,军功之士必查实绩。”
“堂内管理,一视同仁,皆以军法约束。”
“卒业授职,可由陛下亲授,优先擢用于京营、边军要职,其升迁路径,亦可逐步形成定例。”
最后,他对着赵汝成微微颔首:“赵阁老稳步试行之策,亦属老成之言。”
“讲武堂初设,规模确不宜过大。”
“可先于西苑择地试办,招收一期学员,精心教导。”
“待其学成,分发京营或边军见习,以观后效。”
“若果真能为国育才,则扩大规模,水到渠成。”
姬琰听完,脸上露出果决之色,显然心中天平已彻底倾斜:“怀远所言甚是!整军经武,刻不容缓,岂能因循苟且,贻误时机?”
“便依陆临川所奏,京营整编、讲武堂设立二事,皆以上书房总揽,特事特办,所需钱粮、人员,朕会特旨批允。”
“诸卿,需同心协力,督促所属各部院配合办理,不得借故推诿拖延!”
皇帝金口已开,定下调子,严颢、徐杰等人纵然心中仍有保留,此刻也只能躬身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