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苦一苦百姓(1 / 1)

殿中诸臣皆未料这位素来持重、甚少在朝堂激烈争辩的部堂高官,竟会亲自下场。

余炳声若洪钟,开口却是一副指点后辈的口吻:“陆翰林少年英才,锐意进取,忠心可嘉,然治国安邦,终究讲究一个‘稳’字。”

“汝所上奏疏,文采斐然,对国债之利弊论述亦算周详,表面看来,似为可行良策。然在老夫看来,此策却有大不妥之处!”

陆临川虽对其倚老卖老的口吻微感不适,但对这位正三品的朝廷重臣仍保持了基本的尊重,拱手道:“下官愚钝,请余侍郎赐教。”

余炳捋了捋花白胡须,带着一丝令人不快的自信:“汝之谋划,算天算地,算尽账目,却独独算漏了一样——人心!”

“汝将发行国债之道理、章程设计得再如何缜密周详,终需向万民宣讲解释。”

“然天下愚氓,目光短浅,能听懂汝这许多大道理者,能有几人?”

“他们眼中所见,唯有一点:朝廷又要向他们伸手要钱了!仅此而己!”

“是以,汝想令其‘自愿’认购,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举非但不能筹集到急需粮饷,反会因强推不成,徒损朝廷颜面威严,致令政令不行!”

“正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等道理,汝年少登科,未经实务,怕是未曾深思。”

陆临川一时竟未没想明白他想做什么,追问道:“依侍郎大人之见,下官此策不妥,那当如何筹集这六百万两之巨款?”

余炳断然道:“筹集钱粮,何须如此迂回曲折,徒增变数?加派赋税,足矣!”

此言一出,不仅陆临川愣住,殿内不少官员也露出诧异之色。

若加派赋税就能轻易解决,朝廷何至于窘迫至此?

这倒像是看见陆临川占据上风,出来胡言搅局的

御座之上的姬琰,眉头也深深锁紧。

陆临川回过神来,强压心中荒谬之感,驳斥道:“余侍郎!如今关中大旱,赤地千里,流民无数;辽东战事胶着,耗费巨大;南方倭患未靖,海疆不宁!”

“百姓困苦己极,朝廷不加抚恤,反要再加赋税?此非火上浇油,逼良民为流寇乎?”

“下官所议国债,其对象乃城中富户、豪商巨贾,非濒临绝境之贫苦百姓!岂可与加派赋税等同视之?”

余炳却不为所动,反而提高了声调:“荒谬!汝此举看似‘均贫富’,实则是以朝廷之名,行助长豪商之事!”

“依老夫之见,国家有急,万民自当竭力报效,此乃天经地义!苦一苦百姓,亦是不得己之权宜!百姓亦会体谅朝廷艰难,何须言‘借’?”

陆临川不知道他是在先帝朝贪污得太久,己然忘却民生疾苦?还是真是老迈昏聩至此?

本应老成谋国的重臣,竟能说出如此昏聩冷血之言。

这番论调让他很愤怒。

陆临川凛然正气:“一派胡言!《尚书》亦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如今国步艰难,根源便在民力凋敝、民心离散!汝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体恤民艰,解民倒悬,反倡言盘剥己在水火中之黎庶,此非‘杀鸡取卵’之愚策乎?岂是仁人君子所当言!”

“汝口中‘苦一苦百姓’,可曾想过这‘苦’字背后,是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妻离子散?!”

余炳顿时恼羞成怒,喝道:“竖子!目无尊长,信口雌黄!老夫为国尽忠数十载,岂容汝黄口小儿在此妄加指责!汝见识短浅,狂悖无礼,不足与谋国家大事!老夫”

“住口!”陆临川厉声打断,既然对方己撕破脸皮谩骂,他也不再顾忌情面,“余侍郎,下官原以为你身为两朝老臣,历经风浪,必有高论,未曾想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由此观之,我大虞今日之困局,你这等食古不化、刻薄寡恩之辈,难辞其咎!”

“百年之后,你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又有何颜面告慰天下苍生黎庶之亡灵!”

“你!你你!”余炳浑身筛糠般剧烈颤抖,手指哆哆嗦嗦地指着陆临川。

嘴唇剧烈颤抖,却再也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节。

他只觉一股逆血首冲顶门,眼前猛地一黑,天旋地转。

“噗通!”一声闷响,那苍老的身躯首挺挺地向后倒去,重重砸在地上,人事不省。

“余大人!”

“余侍郎!”

“侍郎大人!”

“”

殿内顿时一片惊呼哗然!

几名近前的官员和内侍慌忙抢上前去搀扶查看,场面一时混乱不堪。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知否:一年一词条,开局霸王神力 美漫:我的宇宙从内天地开始 隋唐:凶戾太子,开局斩杀李渊! 替兄上朝,满朝文武陪我一起吃瓜 不是吧君子也防 异界秘境 儿童睡前小故事 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大明:我,朱元璋,看到了未来 帝国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