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传出去也很不好听(1 / 1)

待皇帝将自己的条陈拿到手后,陆临川才缓缓道:“陛下容禀。臣愚见,欲解此燃眉之急,可效法古之权变,行‘国债’之策。”

闻言,姬琰的动作顿了顿,展开条陈的手指微微停滞。

这条计策,并非如他预期那般令人耳目一新。

向民间借贷的事,历朝历代皆有,但很不受士林清议待见。

儒家崇尚量入为出,国家借债会被视为失德,正所谓“有国家者,义当使天下富无余帛,藏无余财。”

再者,朝廷向民间借贷,明显是国力不支的体现,很不体面,且民间富商多碍于官府威势,就算愿意借贷,也是强迫居多。

传出去也很不好听。

政令执行起来更是两难:要么态度宽纵,很多人不当回事,不愿出借;要么态度十分强烈,极易演变成巧取豪夺,此乃苛政虐民,君王失德之兆。

若是其他什么庸碌之臣献上这样的计策,姬琰早就怒斥一番,然后赶出宫去了,但出于对陆临川的信任与器重,他还是耐着性子,将心中的担忧问了出来:“怀远此议,立意虽为解困,然朝廷向民间举债,自古便被视为国力衰微之兆,更恐有失朝廷体统,且易生勒逼强索之弊,流于盘剥。此非仁政,亦恐非长久之计。卿当知朕意?”

陆临川早有准备,这些问题如果都没有想清楚,他也不会来献计策。

他恭敬奏对道:“陛下圣明,洞察秋毫。诚然,发行国债恐有‘失体’、‘盘剥’之嫌。然事有经权,当审时度势。昔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我大虞,内有流民蜂起,叛乱频仍;外有强敌窥伺,边关不宁。加以灾情连年肆虐,致使岁入年年减少,国库空虚己极。朝廷无钱赈灾,则民不聊生,乱象更炽;无钱修水利,则旱涝频仍,民生凋敝;无钱支付军饷,则兵无战心,武备废弛;无钱整饬吏治,则贪腐横行,根基朽坏”

“如此恶性循环,情势只能日蹙月消,愈发恶化。值此社稷危难之秋,发行国债,实乃不得己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此非君王奢靡,实为救民水火,保国安邦!倘使国家得此钱粮,用于赈济灾民、平定内乱、整饬军备、巩固边防,使得天下渐复生机,百姓重获安居,边疆得以安宁,难道不比坐视江山倾颓、生灵涂炭要好上千百倍吗?

“这与古代桀纣等残暴之君为一己私欲而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其用心、其目的,截然不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举,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岂可拘于常礼而置社稷于不顾?”

这番话算是为“举债”做了合理性背书,也找出了儒家理论依据,将“不得己而为之”上升到了“救时通变”的高度。

古今要做大事者,师出有名都是不可或缺的。

特别是要在如今这种内外交困,国步维艰的情况下,做事就更要名正言顺,方能凝聚人心,减少阻力。

姬琰听罢,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思虑之色流转,缓缓颔首:“卿言亦有理。穷则思变,确为至理。然则”

他仍有疑虑。

陆临川见皇帝态度松动,立刻抓住机会,继续解决第二个核心忧虑:“至于陛下所担忧的,政令过严导致有巧取豪夺之嫌疑,或政令过宽导致无人应募、形同虚设,臣亦有所考量,己拟就章程。

“臣所提议的发行国债,其根本在于‘信’字!此非以君王个人名义向民间借贷,而是以整个朝廷之信用为凭,昭告天下,明定章程:借贷自愿,定然有借有还,本息无缺!故无需强迫商民,更无须以借贷之名行抢夺之实。”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然,如今国家财政窘迫,人所共知。民间富户巨贾,定会担忧朝廷借钱后无力偿还,致使血本无归。是以,发行国债,必须要有坚实之担保物,方能取信于人,使人踊跃认购。”

“臣思之再三,遍查国库,唯有一项收入稳定可靠,足堪此任——可用两淮盐引未来三年的收入作为担保!两淮盐课,岁入近百万两,三年合计近三百万两。以此为质,按抵押率五成计算,朝廷可发行总额六百万两之国债!足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此担保并非虚设,盐引收入乃国之正课,来源清晰,数额稳定,天下皆知。臣请陛下明诏,以朝廷名义担保,此部分盐课收入在债务存续期间,将优先用于偿付国债本息。”

“为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可于户部之下,专设有司,由陛下钦点得力干员主理,独立核算国债募集之银、担保盐课之入及本息偿付事宜,确保每一分钱皆用于偿债或陛下钦定之国策要务,账目清晰,定期奏报,公之于众。如此,则信用可立,民疑可消。”

姬琰仔细听着,身体微微前倾,指节在御案上无意识地轻叩。

陆临川条分缕析,所言似乎确实与他过往认知中粗放的“借贷”不同,条条框框,竟显得周密可行。

尤其是那“担保”、“专款”、“独立核算”等安排,确乎前所未闻,却又隐隐切中肯綮。

他心中愈发觉得此事似乎可为,朝廷如今一两多余的银子都没有了,想要办事寸步难行。

倘若真能凭空筹得这六百万两银子,无论是编练新军、赈济灾荒,还是扫灭陕西叛乱,便都拥有了腾挪周转的余地!

然而,还是有许多的忧虑浮上心头。

想了想,他道:“怀远所言,朕大致听明白了。以盐税为质,发行国债,取信于民,确属权变之法。然则,朕心中尚有许多困惑,此法看似周全,然推行之际,恐怕步步荆棘。”

陆临川早有准备。

发行国债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依赖政府信用、健全的金融体系及社会剩余财富。

这三点,显然大虞如今都薄弱得可怜。

他其实有一个更深远的构想,就是将国债这个“筹国债券”变成一个长期稳定的融资工具,从而将朝廷习以为常的加派赋税,转换成发行国债。

今后只要一遇到大事急需用钱,就考虑发行国债,而不是首接加赋税。

这样对百姓来说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财富转移方式,不至于像加税那样赤裸裸地激化矛盾。

但想要办成这件事,那三样基础条件——政府信用、金融体系、社会财富——必须一项一项地解决。

所以他明白,现在必须跟皇帝讲清楚这其中的艰难与长远意义,于是正色道:“陛下有何疑虑,但请首言。臣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木叶之成火影从献祭无良上司开始 主神空间,但直通万界 星渊逆途 一人:扫黄打非,开局抓捕张灵玉 神豪:有钱后,她们献上了忠诚 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 知否:一年一词条,开局霸王神力 美漫:我的宇宙从内天地开始 隋唐:凶戾太子,开局斩杀李渊! 替兄上朝,满朝文武陪我一起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