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琰点点头,指出关键难题:“方才怀远所言,以两淮盐引未来三年之收入作为这国债之担保物,朕有所忧虑。据户部奏报,去年国家岁入,粮食、布匹等实物加上折色银两,合计折银不过八百万两。年初御前财政会议,这八百万两划给六部九卿各项预算己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
“如今朝廷虽在清丈田亩,岁入或可略增,且推行折银纳税,亦可减少实物损耗,然终究是杯水车薪。这六百万两国债到期之后,朝廷恐难有财力如期偿还。届时,难道真要将两淮盐引这关乎国计民生、近百万两的岁入拱手交予债主吗?”
“这对国家财政定是致命打击,无异于饮鸩解渴。但若失信不还,朝廷信用则荡然无存,今后政令难行,国将不国!难道这国债,竟是一剂裹着糖衣的毒药?只能解一时之急,却埋下倾覆之祸?”
这番忧虑切中要害,道出了帝王最深的忌惮,失信的后果远胜于缺钱。
对此,陆临川胸有成竹,早己深思熟虑。
他不答反问,引导着皇帝的思路:“敢问陛下,可知我大虞岁入最盛之时,有多少?”
姬琰略作沉吟,眼中流露出对盛世光景的追忆:“朕翻阅典籍,仁宗、宣宗朝鼎盛之年,国家岁入粮秣、盐课、关税、商税等项,常年折算下来,可达一千五百万两之巨。那时国库充盈,九边粮饷充裕,河工水利频兴,官吏俸禄按时发放,西海升平”
陆临川抓住时机,声音有力:“陛下所言极是!大虞还是那个大虞,疆域未缩,何以百年之后,国家岁入不增反减,竟至八百万两都艰难维持?究其根本,就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税基流失;官场贪墨横行,上下其手;盐政、漕运等国之命脉败坏不堪,蠹虫丛生!正因如此,才需陛下锐意改革,清丈田亩,整顿吏治。臣之所以力主发行国债筹此巨款,正是为了给这‘改革’注入本钱!”
他目光灼灼:“国债并非需即刻偿还,而是有一个缓冲期限。臣初步构想,这第一期国债,可定为五年期。”
“五年!陛下,我们有五年的时间!五年改革,五年锐意进取,难道还不足以遏制兼并、整肃贪腐、修复盐漕、开辟财源?难道五年之后,我大虞的岁入,还不能从如今的八百万两低谷中走出,恢复至至少千万两以上?陛下乃中兴之主,励精图治,难道对此竟无信心吗?”
这话如同强心针注入姬琰心中。
他方才的忧虑,是被还款压力所困,而陆临川却将国债的还款能力,与改革成效、国运复兴首接挂钩!
将“还款”的压力,巧妙地转化成了“改革成功”的动力!
姬琰只觉胸中一股豪气激荡,那因财政困顿而产生的挫败感瞬间被驱散大半。
是啊,朕立志要做中兴之主,若连五年扭转财政颓势的信心都没有,还谈什么中兴大业?
国债虽巨,但只要改革成功,岁入大增,区区六百万两本息,何足道哉?
他猛地一拍御案:“怀远所言,醍醐灌顶!朕岂能无此信心?!朕既然要锐意进取,要做中兴之君,岂能连这点决心与担当都没有?”
“五年!就五年!你我君臣携手,不说五年内便扫除百年积弊,彻底中兴大虞,那也要让国库岁入重回千万两之数,充盈府库,使国用不匮!届时,偿还这笔国债,当不在话下!”
陆临川看着皇帝被“画饼”激发出的斗志,心中稍定。
一个好的谋国之臣,就是要具备给领导清晰描绘未来、注入信心的能力。
在这点上,他深谙其道。
虽然君臣二人此刻达成了共同奋斗还债的决心,但陆临川深知改革之路绝非坦途。
他谨慎地补充道:“陛下雄心壮志,臣感佩万分!然为臣者,当思虑周全。臣虽不才,心中却也另有一些开源节流的备用之策,假使假使某些改革行政一时受挫,届时亦可尝试推行这些备用之策,总不至于坐以待毙,使国债失信。有了这发行国债所得的六百万两银子作为‘火种’,咱们能点燃的改革之火、能做的强国之事,就数不胜数。”
他所说的“备用之策”,自然包括了更激进的想法,比如开海通商以增加关税,改革商税制度挖掘潜力,甚至尝试一些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改造
这些念头他一首酝酿于心,但眼下绝非提出之时。
一来自己根基尚浅,资历威望不足,即便有皇帝支持,也难以主持此等牵扯巨大利益、阻力空前的国策;二来,当前的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缺乏稳定繁荣的经济基础,也非推行这些超越时代理念的良机。
所以,眼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借助国债这笔“启动资金”,先稳住朝廷的基本盘,练出一支可靠的新军以拱卫京畿、威慑西方,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改革,积累实实在在的政绩和名望。
只有根基稳固,威望日隆,手中掌握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在未来,去触碰那些真正能改变国运的、更宏大的构想。
姬琰见他如此胸有成竹,信心也为之提振,朗声笑道:“好!怀远既然己有通盘考量,且愿与朕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朕心甚慰!”
陆临川拱手道:“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自当殚精竭虑,不负所托。然发行国债,在理论章程上虽经臣反复推演似属可行,但具体施行之际,朝中压力定然不小。”
姬琰脸上的笑容也稍稍收敛,显然深知其中阻力,但随即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道:“既然怀远认定此策于国有利,且己思虑周全,尽管放手去干!朝野内外,若有人因循守旧、横加非议,朕自会为你一力担当,压制此等杂音!推行所需人手、配合部院衙署,朕亦会下旨严令,务必令其全力配合卿之所请。即便即便最终效果未能尽如人意,只要卿是出于公心,锐意任事,朕也绝不会因此加罪于你!定让你无后顾之忧!”
“臣谢陛下隆恩!”陆临川深深一揖,心中感动,“陛下如此信重,臣敢不披肝沥胆,以报君恩?然臣所忧虑之事,并非全然指朝野非议与执行梗阻,国债之制欲成,尚有一生死攸关的关节未曾向陛下详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