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一座中原大城。
没有京师巍峨,没有姑苏富庶,没有凉州标新立异。
城里人口着实不少,超六十万之数。
是一座典型的古典城池。
徐牧在凉州待得久了,去得多的也是姑苏或是京师这种地方。
每次出门,基本上也不进州城休憩。
这座大城在全天下,自然是排的上号的。
锦睦两地,水域发达,平原众多,是中原重要的鱼米产地。
虽然比不上江南两地那种惊人的产出,但这两地的鱼米产量,占据了中原总产量的一半。
这两地自然条件优渥,开凿运河,这两地实际上可以获得巨量的利益。
但有些人就是别有用心。
通了运河,这也就意味着天下格局大洗牌。
再加上徭役废除,将影响豪强的利益。
所以他们变着法儿阻止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变革。
可是在如同洪流一般的大势面前,什么世家大族,也不过是散沙堆叠而成的堤坝,中看不中用。
上来抵挡,瞬间就能将你给冲垮了。
中原富庶之地,什么也不缺。
而且两地供应了中原一半的鱼米,每年获利颇丰。
通了运河,南边的鱼米可以顺顺利利的往北边运输,极易撼动刘氏和孙氏的地位。
若没有运河,这两大族的地位,将无法撼动。
锦州城的贫富差距,虽然没有未经变革的丰州那么大。
但是远比凉州和姑苏城的大。
一眼看过去,从街道上往来的老百姓来看,还是很明显的。
现在刚刚过完年,以农耕为主的老百姓,或是在家中赋闲,或是在城里谋伙计补贴家用。
春耕的时节还没到,但年味儿已经完全没有了。
相比于凉州,这会儿的凉州城,还处在一片喜庆当中。
这就是财富差距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的差距了。
老百姓虽然不缺吃的,勉强能吃上一口饱饭。
可是总得要为了生计进行奔走的。
能多赚一点钱,是一点钱。
徐牧去的地方多了,就越是觉得吕氏是当之无愧的世家大族。
他们不裹挟老百姓逆势而行,却又能收获民望。
运河的开凿,所使用的的劳动力。
除了去年从北莽掳来的苦力之外,雇佣的都是沿途的百姓。
而且这是以朝廷的名义雇佣的,给的报酬丰厚,不仅仅包吃,提供帐篷,提供工具之外。就连病患或是伤残,朝廷都负责到了具体到个人的地步。
这待遇,可比垄断了田地的世家大族,每年雇佣佃户给的待遇高多了。
这也是影响当地士族利益的一个点。
而且,对士族的名望也有影响。
就好比他们以前,农耕的时候按日算工钱,一天顶多也就二十文,还不包吃住,工具也是自己带,损耗全凭自己兜着。
可是现在,朝廷突然给他们一个活计,这活计每天可能拿不到二十文。
可是待遇却好很多。
如此一来,士族在当地,会失去一部分民心,口碑也会往坏的方向发展。
这是极重民望的士族,无法接受的。
所以趁着这些老百姓,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想尽办法阻止运河巨型开掘。
徐牧一边走着,脑子里一边慢慢想着。
他总结出来的底层逻辑,大概就是这些。
靠谈判什么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些士族,你没法跟他们好好说话。
阳奉阴违,是他们的本性。
所以,徐牧想的非常简单。
直接解决了容易造成问题的人群。
这锦州没有哪一个士族,都还是锦州,老百姓都要正常生活。
你不支持朝廷,我就扶持一批支持朝廷的人起来。
你本地没有这样的人,我就从凉州调人过来。
总之,徐牧是打着朝廷的旗号来的,这一次出手,不仅仅要让锦州老百姓看到朝廷的决心。
更要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决心。
随便找了个不好不坏的客栈下榻,徐牧开始着手安排事宜。
现在酒鬼还没到,徐牧先摸清楚刘氏的底细。
“韩璋。”
“在。”
“暗中去城外军营,找顾芜交涉。”
“是。”
徐牧给了韩璋一块腰牌。
地方驻防的军队,数量不多,但胜在都不是本地势力。
就算其余地方有所勾结,他们也断然不会为了地方士族,跟朝廷翻脸。
所以现在对徐牧来说,想要将刘氏连根拔起,能用得上的势力,全部都得用上。
锦州地处中原,只有两千朝廷军驻守。
将领只有正五品,只负责营中事务。
去年刘氏就不断的跟他接触,明里暗里的想拉拢这支朝廷军。
这位将领姓顾,叫顾芜。
出身北方一名不见经传的寒素门第,本人能力也一般,实在是没什么名气。
在中原腹地领兵驻守的将领,大多如此。
中原无战乱,州城里里外外,缉拿盗贼之类的事情,也不用他们负责。
所以,他们都等于是闲差。
没有上战场捞功劳的机会,也没有什么上升的希望。
顶多就是熬熬资历,等过个十年八年的,再往上升个一级半级的,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若是再想往上提升,达到三品以上,成为真正的高官,那就得看看祖坟是否冒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