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两百米。
废弃矿井的坑道里,空气冰冷得象冻裂的铁块。
秦威坐在临时支起的行军桌前,桌上一盏微弱的应急灯,照亮了他那张如同岩石般坚毅的脸。
他低着头,视线一直盯着桌面上那张平铺的地形图,里面的祁连山被一个红圈圈了出来。
“报告!收到指挥中心加密通信!”
通信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打破了坑道里的死寂。
“导弹已发射,预计十二分钟后抵达预定空域!”
秦威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骨节分明的手指在冰冷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知道,现在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他们这支先锋部队,就是国家的诱饵。
“十二分钟。”
秦威看向身旁负责爆破的士官,声音沉稳有力。
“按照预定计划,信标落地后五分钟,开始爆破作业,打通通往地表的信道,务必保证信道的结构稳定。”
“是!”士官立正回应。
秦威走到简易沙盘前,手指点在谷地中央的坐标上。
计划很简单:先等导弹落在指定位置,将上百个热能信标洒向这片无人谷地。
为了能让热能信标持续时间更久,这批热能信标被设置成了阶段性放热。
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被热能信标笼罩的局域,地表温度会维持在零下二三十度,这足以让穿着御寒作战服的士兵自由行动。
这时部队再开始行动,快速创建临时基地。
“老陈,希望你那边能捕捉到点什么。”
秦威在心里默念。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坑道里只有设备运转的低沉嗡鸣和士兵们沉稳的呼吸声。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十二分钟后,所有人只感觉到脚下的大地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沉闷的撞击感,仿佛远方有巨人轻轻跺了跺脚。
紧接着,部署在矿井出口的传感器传回了第一组数据。
“报告!热能信标落在指定位置!第一阶段持续放热开始!”
……
天际线泛起鱼肚白,但极寒之下,这晨光也显得苍白无力。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在祁连山谷地时,它看到的不再是无尽的冰封。
上百个如同小型太阳般的橙色光点,在谷地各处亮起,散发着肉眼可见的灼热气流。
冰雪以惊人的速度消融,发出“滋滋”的声响,汇成一条条细小的溪流。
黑色的岩石和冻土,时隔一个多月,终于重新暴露在空气中。
“行动!”
秦威一声令下,潜伏了一夜的“寒梅”先遣队如同猛虎出笼,迅速从矿井中鱼贯而出。
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奇景分神,动作迅捷而标准,迅速在谷地中心局域展开。
工程车发出轰鸣,巨大的铲斗将融化的冰水混合物推开,挖掘出临时的排水渠。
几辆运输车从矿井深处驶出,车上满载着预制板房的构件和各种工程设备。
这是他们能够带来的全部了。
整个山谷,瞬间从一片死寂的冰原,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这里的温度,已经从致命的零下近百度,回升到了零下二十几度。
虽然依旧寒冷,但对于这些身穿最新型御寒作战服的精锐士兵来说,已经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
一天一夜,营地基础建设完成。
指挥中心控制着“天琴”数组,持续监控着祁连山这片无人谷地。
“报告!无任何异常能量反应,未检测到符合冰山事件模型的任何数据。”
林教授松了口气,向陈怀山汇报。
“看来,这片局域的‘加热’,并没有被敌人注意到。”
陈怀山没有放松,他看向李谨。
“李谨,你怎么看?”
李谨目光盯着屏幕上那个橙色光斑,沉吟片刻。
“要么敌人没有实时监测蓝星,要么就是他们认为,这种程度的‘幸存’,不足以构成威胁。”
“最好的可能便是,敌人并不存在。”
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警剔。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既然敌人没有反应,那就继续执行原定计划。”
陈怀山果断下令。
祁连山基地,人头攒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秦威手下的兵,都自发地将指挥部设在了营地最外围,生怕忽然有意外发生,让秦威来不及撤离。
他们深知秦老在想些什么。
生要跟自己的兵在一起,死自然也要在一起。
但身为秦老的兵,他们并不希望秦老这么做。
“秦老,您歇会儿吧。”
一名资深士官走过来,递给秦威一罐加热过的压缩食品。
“指挥部那边已经确认安全了,您再这么站下去反倒是适得其反。”
秦威接过食物,摇了摇头。
“没事,我还不累。”
他目光锐利,扫视着周围的冰封山脉。
“只是一天一夜而已,这点时间还不能完全确认‘敌人’不存在。”
“我们还不能松懈。”
……
新历195年1月8日。
又一个星期过去。
一坐标准化的前进基地已经拔地而起,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
士兵们开始在地面上正常生活,除了没有脱下御寒战斗服之外,在地表行动没有任何问题。
一排排整齐的活动板房冒着白色的热气,那是士兵们用热能信标烧开的热水,通过简易渠道制作的土暖气。
就只是这么点土暖气,便能让室内温度维持在零上几度。
士兵们在基地里穿梭忙碌,有的在维护设备,有的在进行日常操练,甚至还有个角落,炊事班的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炖着肉汤,香气仿佛能穿透屏幕。
一间板房内,几名士兵正围着一个简易的桌子,讨论着如何优化水循环系统。
温暖的室内,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窗外那片零下数十度的冰封世界。
秦威站在板房外,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
羊城,危机应对中心。
陈怀山看着屏幕上由“天琴”数组实时传回的祁连山谷地监控画面,紧绷了一周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
“情况怎么样?”
陈怀山问。
“报告主任,”
温恬汇报道,
“基地已完成基础建设,所有系统运转正常。秦老首长……身体很好,就是不听劝,非要跟战士们一起巡逻。”
画面中,秦威正跟几个警卫员站在一处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那几个警卫员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跟在他身后,生怕天上突然掉下个什么东西来。
“‘冰山事件’的发生频率呢?”
“持续下降,过去二十四小时,全球范围内未监测到新的维度跌落反应。”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天琴数组依旧维持着最高戒备,自动报警系统也是24小时在线。”
陈怀山点了点头,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看来,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
那个未知的“敌人”,要么不存在,要么……还有着难以理解的目的。
无论如何,这次尝试都为东煌争取到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通知下去,召开阶段性会议。”
陈怀山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无论敌人存在与否,既然诱饵没有被吞下,我们也必须要将重点转移到下一个阶段了。”
下一个阶段的重点,自然是那场注定要到来的灭世洪水。
会议室里,气氛明显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预计可以在洪水到来前,完成85的人口二次迁移。”
庄永泽站在沙盘前,语气中带着自信。
“但我们必须解决高原地段铁路的养护问题。”
“即便在极寒到来之前已经进行了特殊保护处理,但恐怕绝大多数轨道都出现了冷脆断裂。”
“祁连山基地的成功,证明了热能信标在极寒环境下的有效性。”
“我建议,立刻扩大生产,为后续的铁路修复工作做准备!”
一位工程部的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赞成!”
后勤司长谭凌川也点头,
“我算过了,只要能源跟得上,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洪水到来前,抢修出至少两条通往高原内核区的战略大动脉!”
“民众的二次迁徙方案也要立刻激活,不能再等了!”
“第一批,就从身体素质最好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始,他们可以作为先遣队,协助先头部队进行基建!”
讨论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所有人的关注点,都从那个虚无缥缈的“敌人”,转移到了如何更高效、更快速地应对洪水这个更具体的挑战上。
李谨坐在角落,静静地听着。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每一个方案的细节,与自己脑海中的“经验”进行比对,查漏补缺。
这一次,似乎真的……要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了。
就在整个指挥中心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时——
环形指挥岛正上方的红色警示灯,毫无征兆地疯狂闪铄起来!
刺耳的蜂鸣声瞬间撕裂了会议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如同尖锐的利爪,狠狠地抓挠着每个人的耳膜!
“怎么回事?!”
陈怀山猛地站起,脸色煞白。
负责“天琴”数组的监察员,象是见了鬼一样,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他死死盯着自己的屏幕,手指颤斗地指向上面那条刚刚从平稳瞬间拉升到峰值的能量曲线,声音因急促紧张而变调:
“祁连山!是祁连山!”
“侦测到……侦测到超高强度引力波信号!祁连山发生了冰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