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罗斯柴尔德先生如是说!
第二天清晨,纽约。
报童们尖利的叫卖声回荡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他们挥舞着报纸,无论是哪一家,头版头条都被相同的报道所占据。
《纽约先驱报》的标题大胆而煽情:《文学之王驾临纽约!》
【“佩雷尔号”带来的不仅是九位声名显赫的法国作家,更是旧大陆对美国文化的郑重认可!
这不是例行公事的恭维话,而是一位文学大师对纽约活力与雄心的真诚赞叹!】
《纽约论坛报》的标题则同样自豪感溢于言表:《巴黎的荣耀,此刻属于纽约!》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法国当代的伟大作家们,首次以集体的形式访问一个国度!
这本身就代表美国不仅在经济和工业上成就惊人,文化上也吸引了旧世界最挑剔的目光。
左拉先生说的对,我们拥有“与欧洲那些古老城市截然不同的生命力。”
法国文豪们的到来,不是施舍,而是致敬!】
大众化的《纽约太阳报》则更直白:《法国大文豪们,来了!》
【忘记那些美国人只懂钢铁和金钱的陈词滥调吧!看看昨天码头的人山人海!听听市政厅前的热烈掌声!
法兰西,这个世界上最有艺术品味的民族,把他们的瑰宝——文学大师们——送到了我们家门口!
左拉先生称赞我们的城市具有“勃勃雄心”,这说到了每个纽约人的心坎里!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在建最高的楼、最长的桥,我们也在创造让巴黎都为之惊叹的生活方式!】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辟出专门版面,详尽描述了欢迎仪式的盛况,引用了左拉的讲话,并配发了作家们在市政厅台阶上合影的木刻画配图。
严肃的左拉、苍老的龚古尔、温和的都德、笑容璨烂的莫泊桑,以及沉静的莱昂纳尔
构成了纽约市民对“法兰西文学”最直观的印象。
一种“我们被认可了”的集体喜悦和自豪,弥漫在城市的空气中。
另一个话题同样占据了各个报纸的显著位置,并迅速成为纽约社交界和文学爱好者们新的谈资——
《纽约先驱报》在文化版用夸张的标题惊呼:《海上诞生的八个奇迹!》
【据本报特派记者发回的消息,在长达数日的航程中,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为排遣旅途寂聊,竟在“佩雷尔号”的沙龙内即兴创作并讲述了八个与大海、与航行相关的故事!
题材之广泛,构思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包括一位终生未曾踏足陆地的钢琴师“80年”,一艘名为“泰坦号”的巨轮,一个游荡在加勒比海的海盗
这绝非简单的娱乐,这是艺术女神在跨越海洋时,赐予一位真正天才的灵感火花!】
《纽约太阳报》则直接引用了“佩雷尔号”上一位乘客的话:
【索雷尔先生就是个怪物!他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你能想象吗?在到达纽约之前,我们已经在海上提前享受了一场文学的盛宴!】
这些报道像野火一样蔓延。
美国的媒体断言,正是因为对新大陆的期待,对美国之旅的憧憬,才激发了这位年轻作家的灵感源泉!
莱昂纳尔则被媒体赋予了“叙事天才”的头衔。
对即将举行的演讲,公众的期待也被拉升到了顶点!
————————
第五大道饭店的餐厅里,莱昂纳尔和同伴们一边用着早餐,一边翻阅着侍者送来的报纸。
莫泊桑指着《太阳报》上关于自己的报道,得意地对莱昂纳尔说:“看看,莱昂!
无论美国人多有钱,他们需要的还是我们法兰西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嘴里就被莱昂纳尔塞了一块面包,噎得说不出话来。
莱昂纳尔把报纸一收,看旁边酒店的侍者不在旁边,才“恶狠狠”地对莫泊桑发出了警告:
“居伊,你忘记出发之前我说的话了?我们尽可以让自己显得矜持、傲慢、挑剔,那是品味和格调的象征。
但不要贬低美国本身,也不要亲口说出美国文化需要法国认可这种蠢话,除非你想我们提前回法国!”
莫泊桑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连连点头。
他费了一点劲儿,才把面包从嘴里拔出来,气喘吁吁地说:“抱歉,我有点得意忘形了”
旁边的左拉见状也提醒其他人:“各位,咱们一路上说话务必谨慎,服务我们的侍者可都会说法语!
美国人也是有自己的尊严的,有些话只能从他们自己的报纸上说出来,我们不能说。”
其他人连忙点头表示知道了。
用完早餐,已经是早上10点钟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作家们分成三组,前往不同的机构进行演讲,正式开启他们的“文学布道”之旅。
————————
左拉在那里进行了主题为《自然主义:从科学到小说》的演讲。
他将文学创作与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类比,强调环境与遗传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展现了“自然主义”宏大的理论体系。
一位看起来象是学者的中年人提问:“左拉先生,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法国文学总能找到新的道路。
您认为美国文学,是否只有摆脱了英国文学的传统,才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道路?”
左拉沉吟片刻后回答:“传统是土壤,但作物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每个民族都需要书写自己的独特现实。
美国的现实——是你们的城市,是你们的西部,是你们的移民,是你们的工业
它们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甚至比你们许多人想象的还要有力量。
挖掘你们自己的现实,属于你们自己的声音自然会诞生;它不必刻意摆脱谁,因为它本身就与众不同!”
左拉的回答,让在场许多渴望创建美国本土文学的作家倍感振奋!
————————
与此同时,在纽约大学,气氛则要活跃得多。
这里由莫泊桑主讲了《现代巴黎的社会生活:小说中的阶级、性别与城市》。
他风流倜傥的外表和幽默诙谐的谈吐,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他描绘的巴黎社交场、小市民的虚荣心、男女之间的情感游戏,对这些美国学生充满了诱惑。
一位大胆的女学生站起来提问:“莫泊桑先生,巴黎的女人,真的像法国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那样大胆和追求享受吗?”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窃窃私语。
莫泊桑的眼中闪过得意的光芒,他摊了摊手,用暧昧的语气回答:“亲爱的小姐,巴黎,比所有小说里描写的,都要大胆得多。”
提问的女学生红着脸坐下了,满眼崇拜地看着莫泊桑。
这个回答也引发了全场响亮的笑声和掌声,气氛达到了高潮。
——————————
莱昂纳尔和于斯曼、塞阿尔一同前往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的校园带着殖民时期的古典风格,与周围正在野蛮生长的城市相比,显得有些局促。
演讲厅里座无虚席,不仅有学生,还有许多闻讯而来的纽约知识分子。
莱昂纳尔演讲的题目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十年:从福楼拜到当代》。
他梳理了自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以来,法国文学中现实主义潮流的演变。
他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阐述了如何看待和书写“真实”。
全程都用法语演讲,内容深入浅出,吸引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
到了提问环节,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生站了起来:“索雷尔先生,您的小说常常很直接地描写欲望和罪恶。
您认为一个小说家,是否有责任去避免描写这些堕落的阴暗面,以免对读者产生不良影响?”
场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莱昂纳尔,担心这个略有点挑衅的问题,会影响到莱昂纳尔对这所大学的看法。
莱昂纳尔脸上没有任何不悦,他甚至微微笑了一下。
然后他用平静的语气回答:“事实本身从不堕落,只有谎言才堕落。”
“事实本身从不堕落,只有谎言才堕落。”
台下有人低声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
这个简洁的回答,赢得了大多数听众的认同,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第一轮的公开演讲大获成功。当天晚上,纽约的几家主要晚报就报道了演讲的盛况。
尤其是莱昂纳尔那句“事实本身从不堕落,只有谎言才堕落”和莫泊桑那句“巴黎比所有小说都大胆”,进一步点燃了纽约市民对这些法国作家的好奇与热情。
晚上,九人各有邀约,第一次分头行动。
莱昂纳尔,依约前往摩根家族位于曼哈顿的宅邸。
这是一栋宏伟的褐色砂岩建筑,风格厚重、气势逼人,内部的装饰也极尽奢华,每一个房间都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
“罗斯柴尔德先生让我务必要和你见一面”
(第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