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你们是迷罔的一代!
《咖啡馆》剧本的最终完成,让莱昂纳尔和莫泊桑都卸下了一副重担。
一种既满足又疲惫的感觉交织在一起,两人急需一场庆祝来放松精神。
作为老饕的莫泊桑欣然附和,甚至还说起了当初邀请莱昂纳尔去吃公共餐桌的往事。
“谁能想到呢,当初中午只能啃黑面包的穷小子,现在可以去英国咖啡馆”了!”
“英国咖啡馆”的装修,是典型第二帝国鼎盛时期的风格,虽然略显过时,却依旧令人炫目。
镀金的装饰、巨大的水晶吊灯、深红色的天鹅绒帷幕,以及穿着笔挺制服,走起路来悄然无声的侍者,营造出独特的奢华感。
这里是有钱商人、外国游客和成功艺术家们偏爱的地方。
莱昂纳尔预定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半封闭包厢。
到了晚上,众人纷纷乘坐马车到来,落座后各自攀谈起来,气氛轻松、愉悦o
莫泊桑迫不及待地将厚厚一叠《咖啡馆》手稿放在桌边,引得大家纷纷侧目。
莱昂纳尔拿起菜单,微笑着说:“先生们,为了庆祝《咖啡馆》完成,也为了慰劳我们辛勤的居伊,今晚不必客气。”
他点了丰盛的一餐:
开胃菜是诺曼底产的新鲜牡蛎,搭配清新的夏布利白葡萄酒;
汤品是经典的洋葱汤,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烤得焦黄的芝士;
主菜是“英国咖啡馆”的招牌—烤夏洛莱牛排,配以肥美的鹅肝和秘制黑胡椒汁;
搭配来自波尔多圣埃斯泰夫产区的一款醇厚的红葡萄酒。
餐后还有精选的奶酪拼盘和浸渍着君度酒的舒芙蕾。
美酒佳肴很快上桌,香气弥漫。
众人举杯,为《咖啡馆》的完成,也为他们的友谊干杯。
银质刀叉与精致瓷盘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交谈声渐渐热烈起来。
于斯曼最先按捺不住好奇心,指着那叠手稿问:“这就是那部让你们两个折腾了大半年的杰作?”
莱昂纳尔点点头,莫泊桑自豪地将手稿递了过去,稿纸开始在于斯曼、阿莱克西、艾尼克、塞阿尔几人手中传阅。
他们起初还带着轻松的笑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包厢里的气氛逐渐变得沉静,只剩下翻阅稿纸的沙沙声和隐约传来的喧嚣。
每个人都深深震撼了!
剧本中那种通过平凡人物命运折射出的宏大历史悲剧感,以及那些充满力度的台词,像锤子一样敲击着他们的心灵。
他苦笑着摇头:“这是用最绝望的方式,否定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太有力了,莱昂,居伊,这些句子简直能刻在墓碑上!”
于斯曼最后放下手稿,长长地吐出一口烟圈。
他很少如此直接地表达赞赏:“了不起。这不是在写历史,这是在展示法兰西的灵魂!
恭喜你们,莱昂,居伊,这出戏一旦上演,也许会比《雷雨》更轰动—一它触及了我们法兰西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他看向莫泊桑,语气中带着真诚的羡慕:“居伊,能参与这样一部作品的创作,真是令人羡慕!
这出戏注定要留名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
其他几人也纷纷点头附和,看向莫泊桑的眼神里充满了类似的羡慕。
莫泊桑脸上泛着红光,既有被认可的喜悦,也有作为参与者的自豪。
这时,莱昂纳尔意味深长地看了众人一眼:“你们只顾着羡慕居伊参与了创作,难道没有发现,居伊本人,和之前相比,也已经不太一样了吗?”
这句话让大家都愣了一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莫泊桑身上。
于斯曼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他:阿莱克西、艾尼克、塞阿尔也若有所思地观察着。
确实,眼前的莫泊桑,与他们印象中那个典型的巴黎浪子有了显著的不同。
过去的莫泊桑,性格浮夸外放,感情生活风流不羁,脸色常因纵欲过度而呈现一种不健康的青白色。
他还是朋友们中间出了名的梅毒患者,流连花丛、夜不归宿是他的常态,身上总带着一种躁动不安、追求刺激的气息。
但现在的莫泊桑,眼神明显沉静了许多,那份浮夸被一种内在的充实感所缓和。
他的谈吐虽然依旧风趣,却多了几分沉稳。
最明显的是他的脸色,不再是那种病态的苍白,而是透出了健康的红润,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
莫泊桑被朋友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也猛然意识到了自身的变化。
他腼典地笑了笑,解释道:“被莱昂这么一说,好象还真是。这几个月,为了《咖啡馆》,我每天不是泡在国家图书馆查资料,就是和他讨论人物、结构、
台词————
脑子里装的都是大革命、帝国、复辟,连睡觉都在想那些人物的命运!”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点自嘲:“说起来,连我自己都惊讶,我这几个月,每周只去一次妓馆。”
众人都有些愕然,随即露出了调侃的笑容。
于斯曼悠悠吐出一个烟圈:“两年前在维也纳,有个人还说自己能连续二十次来着—那天晚上谁赢了?”
众人都大笑起来!
莱昂纳尔微笑着看着莫泊桑,心中却想起了福楼拜老师临终前的嘱托“莱昂纳尔,如果可能,拉居伊一把————”
他知道,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自己即使努力与巴斯德博士搭上线,再使劲启发他,也可能来不及搞定莫泊桑身上的梅毒。
但如果能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让他从那种无休止的、自我毁灭的放纵中挣脱出来,或许能让他活得更久一些,精神也更稳定一些。
这几个月让莫泊桑专注于严肃的创作,而不是坐游艇去意大利风流,无疑是一剂良药。
莱昂纳尔趁势问道:“居伊,说起来,我一直有些好奇。你之前为什么会选择过上那样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
那看起来,并不完全是你。”
这个问题让餐桌上的气氛稍微凝重了一些。
莫泊桑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他沉默了一会儿,眼神望向虚空。
良久,他才用一种低沉的语调说:“那场战争改变了我————”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指的是和普鲁士人的战争。
莫泊桑曾经被征召入伍,在战场上亲身经历过炮火和死亡。
莫泊桑的声音颤斗着:“自从在战场上,亲眼看到身边的人象割麦子一样倒下,自己也在泥泞和炮火中九死一生之后————
我对生命的价值幻灭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先来。
那些崇高的理想、美妙的计划,在死亡面前显得那么可笑、幼稚。
我认为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抓住眼前的一切欢愉,否则————否则在临死的时候,回顾一生,尽是未曾体验的遗撼。
那才是最大的后悔!”
他这番话瞬间激起了在座其他人的共鸣。
于斯曼放下了酒杯,脸色阴沉地点点头:“没错,那场该死的战争————我也在军需处待过,见够了混乱和绝望。
巴黎被围困的那段日子,饥饿、寒冷、还有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让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战争结束后,我也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只有感官上的刺激才能让我感觉自己还活着。”
那些残缺的肢体、痛苦的呻吟,足以摧毁任何对世界美好的想象。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忍受安静,我需要不断地找乐子,用酒精和喧闹来麻醉自己,才能不去回想那些画面。”
普法战争的惨败、共和政府对巴黎公社的血腥镇压————
这一连串的创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这一代恰好成年、亲历其境的法国青年。
他们普遍的精神状态是幻灭、失落和绝望,于是很多人会在放浪形骸中寻求刺激和慰借,简直成了一种时代病。
整整十年过去了,战争的噩梦仍然缠绕着他们的心灵,驱使着他们在醉生梦死中逃避内心的空洞与痛苦。
莱昂纳尔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诉说,审视着这一张张富有才华却又被时代阴影笼罩的面孔。
他们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背后,是深藏的时代创伤和心灵废墟。
一个词自然而然地在他脑海中浮现,并脱口而出:“你们是迷罔的一代!”
这句话如同一个奇特的休止符,瞬间切断了所有的叙述和感慨。
于斯曼、莫泊桑、阿莱克西、艾尼克、塞阿尔,所有人都呆住了。
他们怔怔地看着莱昂纳尔,眼神里充满了惊愕、茫然,仿佛被子弹瞬间命中o
莫泊桑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迷罔的一代————”
包厢里一片寂静,只有餐厅远处隐约传来的音乐声,和桌上菜肴散发出的香莱昂纳尔点点头:“是的,迷罔的一代!我的下一部小说,将会献给你们!
“”
(求大家一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