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关于“善”与“美”的描述,如同一道撕裂阴霾的强光,瞬间照亮了馀庆脑海中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相互矛盾的线索。
一个大胆得近乎荒谬,却又在逻辑上无比契合所有观察事实的猜测,如同积蓄了足够力量的春笋,猛地顶破了他固有的认知土壤——陆教授根本没有死!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遏制。馀庆迅速在脑海中梳理证据:
如果陆教授早已离世,那么这座小院的内核逻辑就应该固化在他去世的时间节点,其防御和响应机制即便再精妙,也应是程序化的、缺乏真正创造力和灵活性的。
然而,“恶”与“丑”到“善”与“美”的形态转换,对不同访客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他进行考验,对陈姜他们进行治愈),尤其是那种仿佛能洞察人心、因材施教的“智慧”表现,这绝非缺省程序所能函盖,更象是一种持续的、基于深度观察的主动干预和调整。
这种“与时俱进”和“灵活响应”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个持续运作、能够进行复杂判断的“意识内核”!
那位传说中的天才,或许早已在他专精的生命科技领域取得了匪夷所思的、远超外界想象的突破,成功跨越了人类理论上的寿命极限。
如果他真的还活着,从大崩溃前他最活跃的时期算起,时至今日,他应该已经快三百岁了!这个数字本身就如同天方夜谭,但结合小院展现出的种种神异,却又成了最合理的解释。
假死脱身,隐匿于世这么多年,他究竟在做什么?是在那座看似普通的小院里,进行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足以颠复生命定义的宏大实验?
还是如同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在默默记录着这个世界的沧桑巨变,尤其是看着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原生人类,如何在夹缝中挣扎求存?
最让馀庆感到心脏狂跳、几乎要跃出胸腔的是,根据现有信息推断,陆教授极有可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原生态的人”。
他所追求和践行的,似乎是生命本身潜力的极致挖掘与升华,是内在的进化,而非依赖外部的机械植入、基因拼接或能量融合等“异化”路径。
这从他对谪仙树的研究,以及那基于生物本身特性的治疔方式就可见一斑。
除非……他在这漫长的、近乎永生的岁月里,为了适应环境或达成某些不为人知的目的,而对自己进行了某种不显于外的、深层次的“优化”或“改变”。
这个发现带来的震撼与随之而来的巨大希望,让馀庆的血液都几乎沸腾起来。一个活了近三百年的、保持着原生形态的、拥有莫测智慧的先驱者!这简直是黑暗困境中突然出现的、可能指引前路的灯塔。
但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最谨慎的潜行者,将这个惊天动地的猜测死死压在了心底,脸上不敢泄露分毫。
他决定不向任何人吐露,甚至对看似与他同一阵线的姑姑也要严密隐瞒。他太清楚这个消息的价值和危险性了。
陆教授的存在,如果为外界所知,尤其是被天青城那些追求绝对控制和力量的高层,或者其他对生命奥秘有着贪婪渴求的强势势力知晓,必将引来无法预料的觊觎、探查乃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抓捕。
到那时,不仅陆教授永无宁日,瓮山也可能被卷入毁灭性的旋涡。相反,如果陆教授能继续隐藏在暗处,而自己又能与他创建起某种联系,那么这位传奇人物,或许……
或许能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成为瓮山、乃至所有残存原生人类的一道隐秘护符,一个潜在的、强大到难以估量的援手。
然而,如何与这位可能存在的、如同幽灵般的传奇人物取得联系,成了横亘在馀庆面前的最大难题,其难度甚至超过了之前试图破解小院的防御。
直接闯到小院前呼喊?且不说陆教授是否会因此现身,这种公开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尝试本身就愚蠢至极。
那样等于是在向所有可能潜伏在暗处的监视者(无论是天青城的,还是其他未知势力的)大声宣告这张底牌的存在。
不得不承认,在经历了大崩溃和随之而来的科技大异化之后,纯粹的原生人类在那些融合了尖端机械义体、进行了深度基因编辑、甚至转化为能量生命形式的“新人类”面前,确实已经处于绝对的弱势。
甚至在某些激进者眼中生物的人已被视为低阶、有待淘汰的生命形态。在这种弱肉强食、危机四伏的环境下,隐藏实力、暗中积蓄力量、查找盟友而不暴露自身,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明智之举。
馀庆开始苦思冥想,他必须设计几种既原始又巧妙,能够传递信息却又不会暴露自身和对方的方式。
他从自己获得的关于陆教授的生平资料上了解到,陆教授早年对植物的年轮韵律和树纹信息承载模式研究颇有造诣,甚至还深入研究过几种特定鸟类的复杂鸣叫及其社会性语言。
他决定从这两个陆教授可能持续关注的领域着手,找到一个能让陆教授注意到并分析出其背后含义的沟通方法。
首先,他以为瓮山引种更多品种的植物、丰富生态多样性为名义,让值得信赖的东好带领几个可靠的人,以小院为中心,在周边特定半径内的古老树林里,挑选那些树龄足够长、树皮纹理特殊的古树。
在古树不引人注目的背阴处或枝杈交错之地,他让东好用特制的、摹仿野兽爪痕摩擦或昆虫蛀蚀痕迹的工具,极其小心地刻下了一系列极其隐晦、需要特定角度和光线才能察觉的符号。
这些符号并非已知的任何现行或古代文本,而是馀庆精心设计的,融合了胜天时期部分基础物理、生物科学符号和古老易经卦象的变体。
其组合规律指向的是“生命延续”、“族群困境”、“寻求指引”等内核概念。
馀庆相信,以陆教授的学识和敏锐,只要他还在观察外界,一旦看到这些违背自然规律却又蕴含着特定信息的“人工”痕迹,一定会理解到这是有人在刻意为之,并且试图用他可能熟悉的方式进行沟通。
同时,他让东好调用了一部分胜天遗留下来的、对生物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的资源,耐心地、非侵入性地引导和驯化了几只经常在小院周围特定树种上活动的、鸣叫声富有层次变化的鸟类。
他们并不改变鸟类的习性,只是通过精确投放食物和制造轻微环境刺激的方式,诱导这些鸟类在特定时段,于小院附近上空,利用它们本身求偶、示警或连络的天然鸣叫节奏,无意中组合成一段简短的、会周期性重复的“旋律”。
这段“旋律”的频率高低变化和间隔长短,同样被馀庆赋予了隐含的求助与示意和平的意图。
他期望,如果陆教授真的活着,并且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之声的关注,或许能察觉到这种看似自然、实则韵律“与众不同”的“低语”,并从中解读出信息。
当然,馀庆也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树痕还是鸟鸣,这些动作都如同将细小的石子投入浩瀚的森林,陆教授不一定能够注意到,或者即使注意到也可能选择暂时不予理会,从而使这些努力变成竹篮打水。
因此他决定多管齐下,增加信号被接收的概率。紧接着,馀庆又策划了第二种尝试。
他让东好动用秘密渠道,从胜天公司保存完好的原生植物种子库中,精心挑选了几种极其罕见、对环境要求苛刻、并且已知对特定频率的能量波动或微生物环境异常敏感的植物花粉。
关键是,这些植物的原生种群分布地距离小院所在局域极其遥远,几乎不可能在自然状态下,尤其是以混合的形式,出现在小院附近。
只要陆教授还在关注这个世界的生态变化,象他这样顶级的动植物学家,不可能忽略这种明显违背自然分布规律的“异常现象”。
他让东好选择了一个大气稳定、几乎无风的清晨,在精确计算好的上风口位置,使用一种特制的、依靠缓慢化学反应的、不产生任何电子信号的无源气流扩散设备,将这些珍稀的花粉,混合着少量取自陈姜(他代表了被小院“诊治”过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原生人类后代)的、经过特殊处理保持高度活性的体细胞,如同山间最自然的晨雾般,极其缓慢、均匀地吹向小院的方向。
这些花粉和细胞本身不携带任何直接编码的信息,但它们非同寻常的种类组合、出现的地点以及混合了特定人类体细胞的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指向性明确的信号。
这是一个只有对生命科学有着极深造诣、并且了解上下文的人才能解读的、来自同类(或至少是知情者)的“生物信件”。
然而,馀庆这样小心翼翼地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小院方向却依旧没有任何应答的迹象。
瓮山在这几天里也是风平浪静,既没有发生任何值得注意的不同寻常之事,也没有任何“不速之客”到访过的痕迹。
监控数据一切正常,仿佛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投入深潭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面对这种沉寂,馀庆不得不开始考虑采用更间接但也可能更醒目的办法。
他让东好在一个没有月光干扰、大气透明度极高的晴朗夜晚,潜入小院对面一座树木茂密的小山丘背坡,彻底避开所有可能的人工光源和常规监视角度。
在那里,东好按照馀庆的妄排,设置了一组由数十面手工打磨的、极其微小的镜片组成的、可以手动进行极精细角度调节的数组。
馀庆让东好她们根据古老的星图资料,以及通过观察计算出的、小院可能存在的某种“观测窗口”方向,用这些镜片精确反射来自遥远宇宙深空的、特定恒星的微弱星光。
这些星芒汇聚成一个个极其黯淡却稳定的光点,投射到小院的外墙或附近空地上。这些光点并非静止,而是按照缺省的轨迹缓慢移动,并且进行着有规律的明灭变化。
这些光点的运动轨迹和闪铄模式,仿真的是一种基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规律而简化设计的简单编码,如同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低语,重复传递着“起源”、“困境”、“希望”、“联结”等最基础的概念。
这种通信方式近乎原始,完全依赖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和宇宙常量,却巧妙地跨越了现代能量扫描和常规信号监测的范畴,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只是被赋予了特定的节奏。
即便如此,这些倾注了心血的努力,最终似乎还是如同之前一样,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回应。
小院依旧保持着它固有的静谧,天基监视影象传回的画面表明,院内的“善”与“美”依旧如同往常一样,进行着看似悠闲的日常活动,修剪花木,照料树根,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
但馀庆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深知,面对一个可能存活了快三百年、智慧如海、且刻意隐匿的隐士,任何的急躁和期望立竿见影都是徒劳的。
对方的选择可能有很多:未曾察觉、仍在观察、时机未到、或者根本无意回应。
馀庆能做的,只是在默默地播种,用这种近乎固执的、返璞归真的方式,向那片神秘的领域持续传递着一个微弱却清淅的信息:
有一个年轻的、属于原生人类的灵魂,已经知晓了您的存在,并怀着最深的敬意和孤注一掷的期盼,渴望得到您的关注与照护,为了族群那在风雨中飘摇、微弱却未曾彻底熄灭的文明火种。
他将等待,如同最有耐心的猎手等待一击必中的时机,如同最虔诚的信徒等待缈茫的神启,在寂静与隐秘中,期待着那或许能改变瓮山乃至所有原生人类命运轨迹的、微乎其微的回音。
然而,就在他全身心投入这场无声的“对话”时,他的身体却发出了不容忽视的警报。
每次他从姑姑的那个箱子里出来,便能感觉到一种源自骨髓深处的异常疲惫和虚弱感,这种无力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天地加剧、侵蚀着他的精力。时间的沙漏,似乎并不完全站在他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