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时辰练完,李少平连半个字都挤不出来了。
只觉得浑身积攒的气力都被抽干榨尽,整个人象件刚拧干晾上绳的湿衣裳,腹中空空荡荡,仿佛一阵风来就能将他卷走。
周铁山今日不仅督着他扎马步,更练了走矮桩。
待到走矮桩时,他双腿早已不听使唤,每挪一步都颤颤巍巍,如同踩在松软的棉花堆里。
周铁山在一旁厉声喝道:“两军阵前生死相搏,你难道也要对敌人说‘我腿软了,且容歇息片刻’不成?!”
那自然是痴人说梦!
这一番操练下来,李少平对周铁山已是又敬又畏,又惊又怕
一出了镇远镖局,他便拖着两条沉似灌铅的腿,艰难地挪到食铺前,哑着嗓子要了四个牛肉蒸饼,竟一股脑全塞了下去,真象是饿死鬼投胎了,直看得那食铺主人目定口呆。
一进家门,他这副狼狈模样立刻引得全家人都围了上来。
李长源听他断断续续讲完这日的经历,非但不心疼,反而捋须笑道:“听来这位师父是个有真本事的。少年人多吃些苦头没坏处,只要肯上进,学什么都是好的……若我再年轻二十岁,说不定也要去讨教几手。”
这位一家之主向来心胸开阔,颇有几分盛唐儿郎的洒脱气度,从不拘泥于陈规旧俗。
娘亲在一旁却皱紧了眉头,手里帕子绞了又绞:“习武强身是好事,可也得讲究个循序渐进!我看平儿明日起身,肯定连走路都费力,这哪成。”
李长源闻言把眼一瞪:“练真功夫就得下狠劲!那些花团锦簇的把式,遇上事能顶什么用?”
最贴心的还数小妹穗儿,她蹲在李少平腿边,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替他捏着酸痛不堪的腿肉,仰起小脸满是崇拜:“大哥哥太厉害了!等明天我去跟巷口的二丫、后街的毛头他们说,我大哥哥是文武双全的大英雄,还会做生意挣钱!”
李少平正含着一口热茶,听到这话差点全喷了出来。
李穗儿好象是对他有些盲目崇拜。
这般操练虽苦,成效却着实显著。
待到次日醒来,李少平只觉得两条腿如同灌了重铅,又酸又胀,膝盖仿佛生了锈,行走时直挺挺的,活象是在挪动两根硬邦邦的木棍子。
饭量更是见风就长,一顿下来,竟能吃下往日两三倍的粟饭。
李少平一边扒着饭,一边暗自思忖:这般消耗又这般填补,或许这身子骨,真能借此蹿高长壮几分。
又过了一日,李少平精神不由得再度紧绷起来——今日,正是约定好向那假冒的朔方衙门交付货物的日子。
但直到过了约定收货的巳时两个多时辰,对方依旧不见踪影。
李少平在铺子里望眼欲穿,心头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重。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试着站在张通儒的角度推演全局:
若陈三郎已投奔四海货栈,张通儒及其手下必然知晓,陈三郎定将家中遭遇假钱之事悉数告知了自己。
既然如此,自己在接到这单朔方“官货”时,绝不可能毫无防备。
再者,对方既能伪造朔方节度衙门的文书,极有可能在朔方邸内安插了眼线,暗中监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
以郭映那般刚直的性子,不似会行隐秘之事,那么他们的谋划,恐怕早已被对方察觉。
既然如此,那伙人今日干脆不来,便是最稳妥的选择。
李少平越想心情越是沉重,自觉这番推测已八九不离十。
正当他心乱如麻之际,忽见一人身着黑色圆领袍,携着一阵冷风怒气冲冲踏入店中。
抬头一看,那满面寒霜的,竟是郭映本人。
李少平心下愕然:他怎会亲自前来?
郭映几步抢到李少平面前,虽压着嗓音,那怒气却掩不住:“究竟怎么回事!我的人一早就守在巷口,连朝食都未曾用过,可至今连个鬼影都没见到!”
见他竟亲自前来,李少平心中诧异,却也只能低声回应:“只怕是对方嗅到了风声,索性不露面了。郭参军,依我看,问题恐怕出在你们朔方邸内部,有内鬼。”
郭映眉头骤然锁紧,目光不悦地钉在李少平脸上:“你这是在指责郭某办事不力?”
看来他确实未曾防备此节,李少平心下明了,继续道:“对方定是得了消息,权衡之下,觉得为这批货冒风险不值,连定金和货物都宁可舍弃了。”
郭映闻言,竟带着几分埋怨道:“你既早有这般猜测,为何不早些言明?平白让我兴师动众,空跑这一趟!”
李少平一时愕然,瞪大眼睛望着他,敢情郭映这是来玩的啊!
这是想要玩场猫捉耗子的游戏,结果耗子没有如约登场,这猫大爷不高兴了。
李少平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这事不太周全,他也有责任。
李少平见状,忙从柜台下取出一包娘亲亲手晾晒的柿饼,双手奉上,赔着笑道:“郭公子,实在对不住,让诸位兄弟白忙一场,这点心意给大家垫垫肚子。依我看,那伙贼人怕是嗅到了风声,今日定然不会来了。不如只留一位兄弟在此盯着,其馀诸位先回去歇息?”
郭映迟疑地接过油纸包,眉头仍未舒展:“如此说来,这线索岂不是就此断了?”
李少平略一沉吟,压低声音道:“倒还有个法子,既然对方能在朔方邸内安插眼线,我们何不从这内奸入手?顺藤摸瓜,未必不能揪出背后想要陷害朔方军之人。”
郭映闻言冷哼一声,目光锐利地扫向他:“李掌柜,你莫要以为郭某看不出你的心思。”
李少平一怔:“在下能有什么心思?”
郭映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却突然话锋一转:“你可知那伪造的文书为何会露出破绽,用了西市常见的纸,而非朔方邸特供的麻纸?”
李少平心头猛地一沉。
这个问题他早已想到,只是始终未曾点破,连在郭映面前也刻意回避。
原因再明显不过,若事情败露,这纸差,便能将一切罪责全都推到李记杂货的头上。
他本以为郭映是个不懂世情的公子哥,原来看得如此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