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村人口多,是附近几个村子里的大村,但人均耕地却不多。
往年还能勉强糊口,今年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彻底撑不住了。
据刘红军说,村里已经有十几户人家断粮三天,靠挖野菜树皮吊着命。
本书由?全网首发
沉红星的脸色也变得无比沉重。
刘家村,和沉家村关系一直不错。
当初赵家村仗着在上游堵水,就是刘家村的青壮站出来,帮着沉家村去理论,才没让赵家村得逞。
这份人情,沉家村一直记着。
“刘村长,你先别急,坐下喝口水慢慢说。”
王卫国递过去一碗水,沉声说道。
刘红军一口气灌下大半碗水,才喘着粗气说。
“不瞒你们说,我们村实在是没办法了,家家户户的米缸都见了底。再没粮,就要出人命了!”
沉红星紧锁着眉头,在屋里来回踱步。
借,还是不借?
这是个天大的难题。
村里的储备粮是全村人的命根子,是留着以防万一的。
王卫国看出了他的尤豫,开口道。
“红星叔,刘家村当初帮过咱们,这份情不能不还。而且,真要是出了事,咱们也于心不安。”
沉红星一跺脚。
“卫国说得对!不能见死不救!这样,刘村长,你先回去,我马上召集全村开会商量!”
“哎!哎!谢谢,谢谢红星兄弟!”
刘红军象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道谢。
村里的铜锣“当当当”地敲响,全村的户主都聚集到了大队部的院子里。
当沉红星把刘家村的情况一说,院子里顿时炸开了锅。
“咱们自家的粮食也紧张啊,这要是借出去了,咱们下半年咋办?”
“是啊,刘家村人那么多,那得是多大的一个窟窿?”
“可当初人家是实打实帮过咱们的,现在人家有难,咱们能干看着?”
议论声中,王卫国站了出来,声音不大,却清淅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各位乡亲,叔伯兄弟,我爹娘从小就教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初赵家村堵水,要是没有刘家村的兄弟们,咱们当时春耕都成问题。”
“现在他们有难,咱们拉一把,是情理,也是道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咱们村的储备粮,还有一万斤。我提议,借给刘家村三千斤,帮他们渡过最难的这一个月。咱们自己,再勒一勒裤腰带。大家伙儿觉得呢?”
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王卫国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沉家村的人,骨子里是淳朴仗义的。
“卫国说得对!借!”
沉富国第一个喊道。
“对,借!不能让人家戳咱们脊梁骨!”
“借!”
声音汇成一股,沉红星用力一拍桌子:“好!就这么定了!借三千斤!”
当刘红军带着村里人赶着马车来拉粮食时,看到那一口袋一口袋的粮食从仓库里搬出来,这个铁打的汉子,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当场就要给沉红星和王卫国跪下,被两人死死拉住。
“刘村长,使不得!咱们是兄弟村,应该的!”
然而,这个头一开,麻烦也随之而来。
其他村子听说沉家村借粮给了刘家村,也纷纷派人上门。
但这一次,沉红星和王卫国只能硬着心肠拒绝了。
沉家村不是开善堂的,剩下的粮食是全村人撑到秋收的底线,一粒都不能再动了。
日子一天天挨到了四月下旬,小麦终于黄了。
可天公不作美,开春雨水少,后头又干旱,麦穗干瘪,产量低得可怜。
大队长孙连城也急得嘴上起了燎泡,他把大队部储备的两万斤粮食拿出来一半,按人头借给各个村应急,反复叮嘱一定要省着吃。
夏收结束,交完公粮,每家每户分到手的,不过三四十斤麦子。
这点粮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王卫国家里,沉青青看着分回来的两小袋麦子,秀气的眉头紧紧蹙在一起。
“就分了这点麦子,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够吃到秋收啊。”
王卫国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
“没事,有我呢。从明天起,咱们家也喝菜糊糊,把麦子省下来,留给爷爷和孩子们磨面吃。”
为了节省口粮,家家户户都开始用野菜和麸皮混着一点点粮食,煮成清汤寡水的糊糊度日。
往日里飘着饭菜香的村庄,如今只剩下淡淡的野菜苦涩味。
麦子收完,旱地里再也没人种苞谷了。
在王卫国的极力建议下,沉家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都将地里全部种上了红薯。
这种高产丶耐旱的作物,成了所有人最后的希望。
一个属于红薯的时代,就这么无奈地来临了。
就在所有人都被饥饿的阴影压得喘不过气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县里传了下来。
孙连城骑着自行车,一路飞奔到沉家村,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村民们从屋里探出头,麻木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孙连城跳落车,激动得满脸通红。
“上面下文档了!为了缓解饥荒,总不能看着咱们北方沿海城市的人饿死,决定开海了!”
“开海了?”
“真的假的?”
院子里瞬间沸腾了!对于这些靠海吃海的村子来说,这三个字,就等于“有活路了”!
“千真万确!”
孙连城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上面还要派人下来,指导咱们造带发动机的木船!咱们这边靠着连山,木材不缺,各村可以自己组织砍树造船!不靠山的,可以去林场买木头!”
王卫国心中一动,这和他记忆中的轨迹完全吻合。
机会,终于来了!
“每个村,能分到五台发动机!”
孙连城伸出五个手指,声音都在颤斗。
“也就是说,每个村,能有五艘机动渔船!”
人都要饿死了,谁还管什么生态保护。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天之内就飞遍了靠海的十里八乡。
沉寂的村庄仿佛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走了出来,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造船!
造机动船!
连山大队靠着山,木材不成问题,孙连城当即拍板,组织人手上山伐木。
沉家村的男人们更是个个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