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北平城是在一片崭新的气象中度过的。杨柳才抽新芽,军管会的通告就贴满了大街小巷,白纸黑字写着要全面登记户口、核实住房情况。
这天一大早,胡同里就响起了敲门声。平乐正在院里晾衣服,隔着门缝一瞧,是两个穿军装的年轻人,骼膊上戴着”军管会”的袖标。
同志,我们是来登记人口的。年轻战士敬了个礼,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
李平安擦着手从厨房出来:请进。院子不大,就我们兄妹俩。
战士拿出登记表:户主姓名?
李平安。平安无事的平安
年纪?
虚岁十九。
战士笔尖顿了顿,抬眼打量这个沉稳得不象少年的年轻人:这么年轻就当家了?家里大人呢?
四一年在河南饿死了。李平安语气平静,象是说别人的事。
年轻战士沉默片刻,在”家庭成员”栏工工整整写下:父李守诚(殁)、母王秀英(殁)。笔迹有些重,洇透了纸背。
轮到平乐时,小姑娘紧张得直揪衣角:李平乐,平安喜乐的乐,今年十五。
战士笑了:这名字取得好,平安喜乐。说着从挎包里掏出块水果糖:来,小妹妹,拿着。
平乐红着脸接过来,小声问:同志,登记这个做什么呀?
创建新秩序。战士认真地解释,以后每个人都有户口本,走到哪都能证明身份。
这时周政委大步流星走进院子:怎么样,登记完了吗?
年轻战士赶紧立正:报告政委,正在核实住房情况。
周政委拍拍李平安的肩:这小子可是老革命,抗战时在飞鹰队立过功的。
说着转向李平安:租房契约还在吧?拿出来登记一下。
李平安从里屋取出个铁盒子,里面用油布包着张发黄的租契。周政委接过来看了看:租了两多年了?
嗯。李平安点点头,我从东北回来,找到妹妹后,就先租下这院子。
周政委若有所思:现在新中国讲法治,租约也受保护。转头对战士说,这房子情况清楚,给备注一下。
年轻战士好奇地问:李同志,您父母都没来过北平?
李平安望向院里的老槐树:爹娘一辈子没出过河南。临死前还说想看看北平的城墙啥样。可惜
院子里静了片刻,只有麻雀在枝头叽喳。
平乐忽然说:哥,等清明了,咱们给爹娘烧张北平的照片去吧。
好。李平安揉揉妹妹的头发,烧张天安门的。
周政委清清嗓子:说正事。现在要全面清理敌产,有些无主房屋要充公。平安,你熟悉这一片,帮着看看哪些房子有问题?
李平安想了想:斜对门那户姓王的,去年跟着国民党跑了,房子一直空着。
年轻战士赶紧记下。周政委点头:这类房子要收回国有,分给困难群众住。
说着突然压低声音:还有件事。最近发现有些特务在民居里修了暗堡
李平安摇头:这一带都是老租户,修暗堡动静太大。要藏身,顶多是地窖夹壁墙。
周政委眼睛一亮: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你帮着留意着点。
送走军管会的人,平乐趴在桌上研究新发的临时户口本:哥,这纸真挺实。
李平安翻看着租约:好歹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过了几天,胡同里果然热闹起来。斜对门的空宅搬进了三户人家,都是工人家庭。有个和苏师傅差不多年纪的妇人,还送来一盆自己腌的酸菜。
又过了半月,全城开始完善户籍管理。那天周政委亲自送来两个红本本:平安,这下踏实了吧?
李平安翻开户口本,户主栏自己的名字赫然在目。他轻轻摩挲着纸张,眼框有些发热。
周政委感叹:当年打鬼子时,多少战友盼着这一天啊。转头看见平乐在绣花,笑道,小丫头绣的什么?
平乐举起绷子:五星红旗!我要挂在堂屋正中间。
好!周政委竖起大拇指,有觉悟!说着想起什么,平安,现在百废待兴,真不考虑出来工作?
李平安给政委沏上茶:我现在挺好。街坊四邻谁家有事都来帮忙,前两天还帮军管会认出了个藏在胡同里的特务。
哦?周政委来了兴趣,怎么回事?
就卖香油的老冯。李平安淡淡道,他家的香油缸从来不装满,底下藏着发报机。
周政委拍腿大笑:我说怎么抓得这么顺利!原来是你这小子在背后帮忙!
笑罢正色道:不过以后别冒险。现在有公安机关,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知道。李平安微笑,我现在就是个卖卤肉的。
正说着,隔壁赵大娘端着碗过来:平安啊,尝尝我新做的炸酱面!
周政委吸吸鼻子:真香!看来你这群众关系搞得不错。
李平安接过碗:远亲不如近邻嘛。
傍晚时分,夕阳把院子染成金色。平乐把新绣好的五星红旗挂在屋檐下,红布金星,在微风里轻轻飘动。
哥,你看象不像天安门那面?
像。就是小了点。
平乐认真地说:等明年国庆,我绣个更大的!
周政委看着兄妹俩,忽然感慨:要是你爹娘能看到现在
他们看得到。李平安望着天边的晚霞,一定看得到。
夜里下起了春雨。平乐趴在窗台上看雨滴打在国旗上:哥,雨水会不会把颜色冲掉?
不会。李平安在灯下擦拭户口本,这布是苏师傅给的,说是德国染料,雨淋不褪色。
真好。平乐轻声说,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雨停时,新月挂上树梢。李平安把户口本收进铁盒,忽然想起什么:乐儿,咱们照张相吧。
平乐惊喜地跳起来:真的?去哪儿照?
王府井有家照相馆,听说手艺不错。李平安说,照好了,给爹娘烧一张去。
还要多洗一张!平乐雀跃地说,挂在堂屋里,让爹娘天天看着咱们。
窗外传来巡逻队的脚步声,整齐有力。是新中国的脚步声,平乐贴着玻璃说,跟以前的兵不一样。
李平安微笑:因为这是人民的兵。
夜深了,平乐抱着新户口本入睡,嘴角还带着笑。李平安在院里练了趟拳,收势时看见国旗在月光下静静飘扬。
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老百姓啊,求的就是个安居乐业。
现在,这个愿望总算有了盼头。
第二天卤肉摊前,老主顾们都在议论新发的户口本。张大娘喜气洋洋:这下踏实了,咱也是正经的北京人了!
卖菜的老孙头凑过来:平安,听说你帮着军管会抓特务了?
李平安切着肉:碰巧罢了。
哪是碰巧!老孙头竖起大拇指,打小我就看你小子不一般!
平乐在一旁偷笑,被哥哥瞪了一眼。
这时周政委骑着自行车过来,车把上挂着条鱼:平安,晚上炖鱼吃!今天可是个好日子!
什么好日子?
全国都在完善户籍管理!周政委朗声笑道,从今往后,咱们中国人都有身份了!
阳光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学校的上课铃声,清脆悦耳。
是新学期的铃声。平乐说,先生说要教我们唱新歌。
什么歌?
《歌唱祖国》。
李平安点点头,手起刀落,案板上的肉片薄如蝉翼。
就象这新时代的日子,透亮,踏实,有奔头。虽然房子是租的,但心里头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