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急切的样子,那管理员不禁有些好奇。
凑过去看了一眼书目,发现是医书,就失去了兴趣:
“医书皆藏在三楼东北角那里,我带真人过去。”
李世民和杜如晦也被惊动,好奇的走过来。
“玄玉,可是看到喜欢的书了?”
陈玄玉将书目给李世民,指着其中的词条说道:
“就是这部医书,我以为已经失传,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了。”
李世民了然的点点头,金仙观本就以医术见长,他对医书感兴趣再正常不过。
“看你如此急切,不知这张仲景是何方神医?为何我从未听闻过?”
旁边的杜如晦目光闪铄了一下,应该是知道张仲景是谁。
但他看了看陈玄玉,并没有开口解释。
陈玄玉三两句话,就将张仲景的来历说了一下,最后道:
“伤寒杂病论就是医家之论语。”
李世民惊讶不已,这个赞誉可太高了,心中也不禁产生了兴趣。
“走,我随你一道去看看。”
听说李世民也要去,那管理员更恭谨了,连忙在前面带路。
杜如晦也放下手中的书,跟了上来。
他只知道张仲景是个神医,却没想到,陈玄玉竟如此推崇此人。
自然也很是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部医书。
那管理员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很快就找到了目标。
陈玄玉也顾不上失礼,连忙扑过去察看。
前世他并不是医生,只是出于好奇,了解过《伤寒杂病论》的历史。
并没有看过此书的内容。
所以就算翻看内容,也分辨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他知道,失传的部分有六篇《论病》,要找的也是这部分。
只要有《论病》,就意味着这部书是全册,而不是残缺版。
对中医来说,可太重要了。
《伤寒杂病论》是宏幅巨制,刻在竹简上,堆在一起很高的一大堆。
如果挨个检查,估计得不少时间。
还好,这些书籍都有书签。
所谓书签,就是一根长长的竹片,插进竹简里,只留一个尾巴。
尾巴上绑着一根细绳,细绳尾部吊着一块小木片。
木片上写着竹简的大致信息。
找书的人不需要一卷卷翻开,只要查看书签尾部的木片,就知道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书了。
所以陈玄玉找起来也很方便,很快就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字样。
论病。
竟然真的有论病。
这几乎意味着,眼前这部《伤寒杂病论》就是完整本。
完整本《伤寒杂病论》,这让陈玄玉如何能不激动。
只看他的表情,李世民和杜如晦就知道,他找到目标了。
“哈哈,不曾想竟误打误撞成全了玄玉。”
杜如晦也跟着笑道:“这就叫缘分啊。”
两人是由衷的感到开心。
还是那句话,认识一个神医,相当于多了半条命。
金仙观的医术越高,对他们来说好处就越大。
所以,当陈玄玉提出,想要抄录此书的时候,李世民大方的道:
“我做主了,将这部医书送与你。”
“不过你需抄录一套副本,我好让太医也研究学习。”
把原本送给我?惊喜实在太大,陈玄玉都有些眩晕。
不说上面记载的医术,仅仅这套竹简本身,其价值就不可估量。
要是传到二十一世纪,绝对是顶级国宝,禁止出国展出的那种。
李世民确实大方啊。
不过他心中也生出了疑惑,为何这部书会失传。
若说毁于战乱……
从消灭王世充开始,一直到安史之乱,洛阳就再没有遭到过破坏。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大唐不可能发现不了这部书的存在。
尤其是李唐皇室普遍遗传高血压,对医术更加重视。
若他们知道藏书阁里有《伤寒杂病论》,绝对会第一时间启用,然后派人研究。
可事实是,并没有。
而且不只是这部书,张角注释的南华经,也一样失传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莫非是失火?
这时,一个被他遗忘的信息,渐渐被回忆起来。
前世他好象在网上,看到过一段信息。
李世民拿下洛阳后,运送了一批书籍回长安,路上运输船触礁沉没。
那批书籍全部损毁。
部分网友根据这段记载,弄出了个阴谋论。
说这是有人不想让这批书落在李唐手里,所以故意弄沉了那艘船。
他们推测的依据,是洛阳到长安的水路本身。
以前洛阳到长安是没有水路的,隋开皇四年开通了广通渠,两地始通水运。
说白了,这条水路是人工开凿的。
其水道不知道被人清理了多少遍,哪来的礁石?
且这条水路开通的时间虽不长,却是隋朝最繁华的道路,没有之一。
几十年间,往来这条水道的船只,不知有多少。
真有礁石也早就被发现清理了。
那艘运送书籍的船,是怎么触礁的?
而且史书记载,当时运送的除了书籍,还有别的金银珠宝什么的。
规模很大,起码有十馀艘船。
为什么沉没的偏偏是装书籍的那艘?
这也太巧合了。
因此他们怀疑,有人故意弄沉了船,毁掉那些书籍。
只是这件事情,相对于中国浩瀚的史书而言,太不起眼了。
若论重要性,压根就排不上号。
所以讨论度并不高。
陈玄玉也就没关注,只是扫了一眼就翻过去了。
而且他隐约还记得,自己好象还嘲讽过那些网友。
又是一群阴谋论者。
在他们眼里,处处都是阴谋,无聊。
但现在……
他觉得,自己似乎能利用一下这个信息啊。
大脑迅速转动,很快就有了主意。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确定,这批书籍,是不是传说中沉河的那批。
至于怎么确认……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
“大王,不知您准备如何处置这批书籍?”
李世民也没有多想,随口回道:
“这批书籍非常珍贵,陛下特意下旨,要送到长安妥善保管。”
陈玄玉继续问道:“跟随您一起回京吗?”
李世民摇摇头,道:“来不及了,我近几日就会回京。”
“这些书籍整理起来很麻烦,预计要一个多月后才会启运。”
实锤了,陈玄玉心中已经肯定,这批书籍就是沉没的那批。
难怪李唐没有发现《伤寒杂病论》,难怪那么多珍贵书籍无声无息消失。
如此,他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
想到这里,他脸色突然凝重起来,对李世民说道:
“大王,可否借一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