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宇文泰既定的行军路线,四百骑寻了寻,寻到了些许行军的痕迹,轻骑很快就追上了并未全速前进的大部队。
宇文泰这几天一直挂念看贺拔胜领出去的这五百骑,尽管他猜忌贺拔胜,但宇文泰还是知道敦轻敦重的,也没给他穿过小鞋。
毕竟贺拔胜的态度一直很好,只是宇文泰本人枭雄习惯性多疑。
而且西魏比起东魏来还是要弱不少,东魏高欢毕竟继承了北魏解体时候的大部分遗产,和宇文泰这种关陇地方豪强还是有差别的。
别的不说,就这次部山大战,探子回报高欢最少拨兵十二万,而宇文泰手里只有区区八万。
就这八万,都是尽了家底的。
“无兵可用啊—”宇文泰坐在中军大帐中,叹息一声。
他早有意进行军事改革,只从鲜卑的部落中募兵固然能保证鲜卑族始终大权在握,但兵力来源少,必然敌不过高欢。
可他又不好下手,宇文泰虽然是鲜卑人,但他深知关陇内部矛盾有多激烈,鲜卑与鲜卑,鲜卑与汉人,汉人与汉人。
如果不是他在中间作为粘合剂,关陇集团估计早就散了。
如此下去,必然无法与兵源更广的东魏分庭抗礼。
“或许————”他眼神闪铄一阵,心中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就在这时,外头忽然传来传令兵的声音:“宇文丞相!”
“说。”
“贺拔将军领着骑兵追上来了!他说河桥已破,我们往虎牢关再无阻碍!”
“哦?!”宇文泰惊喜地站起身来,疾道:“唤他过来一”
“不。”宇文泰摇了摇头,起身走出营帐,道:“如此大功,当我去见他!”
亲兵牵来马儿,宇文泰翻身上马,迫不及待就往亲兵指的方向奔去。
不多时,就瞧见正在营帐中歇息的贺拔胜。
这时的贺拔胜正在同黎诚谈论着兵书上的计谋,黎诚实在是个很好的捧眼,既能哄得贺拔胜这老头子侃侃而谈,又能学到点行军打仗的知识。
见着宇文泰过来了,贺拔胜忙放下兵书迎出去,道:“您怎来了?”
“您建此大功,该我来此!”
宇文泰翻身下马,迎着贺拔胜走入营帐,待到坐下,才低声询问这几日的战果:“不知—”
贺拔胜便将此间诸般种种皆同宇文泰讲了讲,只是未曾提及自已和黎诚在黄河边的交谈。
宇文泰眼睛越听越是发亮,看着黎诚的眼神也越发惊讶。
当听见黎诚一合就压服斛律金之时,他惊喜的表情几乎溢于言表。
“好啊!好!”
宇文泰赞叹地看着黎诚,道:“贺六浑那厮帐下有高敖曹、侯景、彭乐那般猛将,现如今我也得了李智灵这般悍将!”
斛律光在东魏的地位不低,但个人勇武冲杀能力绝不及那几个真猛人,他的强主要还是体现在统兵打仗之上,这次百骑支持河桥,大抵就是他向高欢献的策。
能以半代半,千骑送来百骑镇守河桥,足可见其目光之远,思虑之深。
只是其个人勇武还是吃了亏,若是来的是侯景或者高敖曹,黎诚决计无法赢得这般轻松。
说实话,黎诚还真想和东西魏时期公认的第一猛将高敖曹过过手一一只可惜现在是543年,如果没有意外,高敖曹538年应该就被队友卖了。
不过也不能就这般确信,毕竟是异常历史,一个人的生死实在难以预料。
听完贺拔胜说完一切,宇文泰沉吟一小会儿,先问了贺拔胜:“你此番立了大功,可想要什么封赏?”
哪知贺拔胜摇了摇头,指了指黎诚,道:“我已是半截入土,身后无人,要了功名无用,若要论功行赏,当首推智灵!”
宇文泰也看向黎诚,缓缓道:“好,那便依你之意,赏他便是。”
黎诚只拱拱手,也不推脱,只道:“多谢宇文丞相,多谢贺拔将军。”
宇文泰看着面前的年轻人,低头沉思,不知想到了什么,忽得问了句不知有何用意的话:“你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黎诚心头一动,这个突然的问题让他立刻警剔起来。
部山之战之前,宇文泰其实早就对国内兵源不足的问题头疼了许久,现实中正因为部山之战的惨败,他才有理由发起府兵制的改革。
府兵制打破了兵源选拔只能来源于鲜卑的传统,让汉人也能通过军功晋升,故而汉人的贵族也挤进了军事统治阶级中,大大提高了汉人的地位。
自己如果要成柱国,必然没办法成为拥有实质兵权的六柱国一一他们都是关陇集团实质性的军阀,宇文泰给他们柱国的称号,看似是封赏,实际上是用利益把他们绑在西魏的战车上。
现实历史中的八柱国里,虽然有三个汉人,也就是李虎、李弼和赵贵,但实际上他们代表的却是赐姓的鲜卑部族的利益。
大野、徒河和乙佛。
传统意义上不被赐姓的纯粹汉人柱国,一个也没有。
这并不奇怪,毕竟八柱国中,除却宇文泰和元氏两人之外,另外六大柱国都是要有确实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支持才能上位的。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这种将相合一的体系必然要有一个绝对的权力者一一那便是六柱国。
该如何回答?
如果回答是鲜卑人,自己更有可能挤进宇文泰的权力体系中,至于鲜卑名,随便取一个就是一一毕竟这些年复灭的鲜卑部族可太多了,就算宇文泰生疑,也必然不会戳穿。
如果回答是汉人,自己很大可能会被猜忌,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成为一个无兵有将的小领。
几乎是一瞬间,黎诚心中便有了思。
他看着宇文泰,朗声道:“我乃汉人。”
黎诚最后选择赌一把!
就赌这重历史的宇文泰在有一个实力强绝的汉人将领的情况下,有没有野心捧起第九个柱国。
唯一的汉人柱国!
只要自己能扛住大梁,一切都不是问题至于如果失败了黎诚倒也无所谓,大不了拾摄拾缀元氏皇帝再造反,又或者是去东魏混一混。
那时候自己估计都不是柱国了,该称天柱大将军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