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莱顿下船的时候,还能够看到本地相对平静,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事件发生。
这里毕竟还算是一个上到达官显贵,下到一般平民都喜欢来的度假胜地。
但这里的平民,包括的是布莱顿附近的农民和港口的码头工人。
因为克拉伦斯公爵经常来到这里,而且衣着随便,和人们亲切的打着招呼,甚至他作为一个老水手,对于码头工人脏兮兮的大手都来者不拒。
索洛维约夫和这位克拉伦斯公爵,威廉王子相处的日子久了,都怀疑他是不是傲慢的英国王室成员。
就这么接地气,一看就不是装出来的。
保罗到了村里,还得适应一下才讲话,公爵在布莱顿的街上,那是无缝衔接。
而且不少人来,也是祝贺他娶到了一位贵族小姐,并祝愿早得贵子。
但是也不忘了来一句,可不要忘了那个爱尔兰女人,她为你付出了青春。
威廉对于这些事情,倒是毫不在意。
他和爱尔兰情妇生了十个孩子,不少年纪还很小。
需要他的新妻子适应的,也不光是夫妻两个年龄差距巨大,克拉伦斯公爵在海军的时间很长,甚至有时还是海军大臣,粗鲁而且政务繁忙。
阿德莱德一边还要作为合法妻子,给公爵生孩子,还要照顾威廉之前和情妇那些年幼的孩子们。
说起来,这样一位妻子,除了长得不太好看,算是男人们的理想型,包容还能干,也不会自找麻烦,能适当的约束丈夫的行为,不过分的干预丈夫的生活。
克拉伦斯公爵的回报是,他又不象是摄政王那样,一把年纪,胖成那个样子还在找小情人,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对于年轻但不漂亮的妻子专一,也很尊敬她。
对于个花心老箩卜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殿下,您和平民的关系很好,就象是我们在去爱尔兰的路上见面时那样。”
“应该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至少应该听听。”
说起来,摄政王这方面就不如自己的弟弟和女儿开明,他被贫困的工人扔了石块以后就躲了起来,下议院也通过了提案,实际上英伦三岛现在的管制,又变得严格起来。
粮食价格飞涨,工人们又拿不到工资。
要是放在平时,大概爱尔兰人是英国最苦逼的一群人。
但谷物法在那里横着,他们就是被老爷们盘剥,敲骨吸髓的竭泽而渔,现在也穷的过不下去了。
如果这样一群人出现在伦敦的街头,一定会出事的。
可惜摄政王虽然聪明,但是胆怯,因此导致无能。
他只会躲起来,并不敢直接面对人民。
倒是他的弟弟们,还有继承人夏洛特公主,这方面的表现,就是最差的都要比他强。
“殿下,只是这是布莱顿,这里当然是好去处,如果是在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呢?”
索洛维约夫的问题向来比较尖刻,克拉伦斯公爵听了以后,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
虽然他这人不象是其馀王室成员那样,但也总是知道问题所在的。
他只是邀请朋友们在布莱顿的宫廷里聚会,庆祝他结婚了。
但是实际上,只邀请了一些海军中的老伙伴,还有公爵的一些至交好友。
索洛维约夫并不是唯一被邀请的外国友人,居然还有奥兰治亲王。
由于玛利亚的小叔子伯恩哈德在荷兰军队服役,他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这位年轻的公爵,可是真正的数学家,在几何方面颇有造诣。
“伯爵,您是嫂子的好友,也是她少女时期的玩伴,我还必须对您表示敬意,您让嫂子的生活很快乐,我离开家之前,她总是提起您来。”
“因为什么?”
“在荷兰难免会到开普殖民地和东印度群岛去,到时候大概还要麻烦您的商船队。”
“我一定会帮忙的,殿下。不过玛利亚最近怎么样?”
“在照顾我的宝贝侄子,感谢上帝,哥哥总算是有了个继承人,如果是女孩的话,还有些麻烦。”
对于德意志诸候来说,这是日常了。
经常有那种因为没有儿子而绝嗣,不得不让小宗过来继承,甚至是远房亲戚。
索洛维约夫之前在保罗身边的时候,就看到过沙皇给在奥尔登堡的舅妈写信。
以及大姨夫拿破仑,实在是脸皮很厚,进入奥尔登堡,顺路就把保罗舅妈的领地给没收了。
这还是因为转手给了女皇,女皇在处置领地的时候,可怜没有子女的嫂子,给她留下了这块领地用来养老,等到她去世以后再转入直辖。
只不过是,那老太太真能活,一直看到了拿破仑的军队来遛弯。
后来亚历山大就把这块地打包送给了奥尔登堡的表亲,俄国也就没有什么飞地领土了。
至于伯恩哈德说这个,主要还是要被叫回魏玛,一是他实在是讨厌宫廷生活,在荷兰还能活跃一些。
二就是,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数学家,他也不喜欢有人动他的图形。
在军营里,或者自己的家里,也就老婆能够打扰到他。
出席在荷兰的活动,相对也比较简单一些。
伯恩哈德还提到,玛利亚虽然和姐妹们经常串门,但是也想念家人和朋友。
甚至还建议,索洛维约夫这一次回程路上,可以到魏玛去一次。
这小叔子,只是知道他嫂子思念朋友,可不知道索洛维约夫和玛利亚在凡尔赛宫能给他弄个侄女出来。
而且歌德也希望索洛维约夫能到他那里去,再带一些年轻的俄国朋友一起过去。
好么
魏玛这些人,就这么希望自己过去么?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不光带着老婆出门,还有米赫丽玛,卡佳把她放在这里,也是监视他不要象是以前那样。
不能伤老婆的心,索洛维约夫是这么想的。
而且现在更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呢。
可是魏玛要是不去的话,也是个麻烦事。
玛利亚可是敢爱敢恨的
这一点,她和叶卡捷琳娜养在一起,难免就会这样,互相影响了对方。
克拉伦斯公爵使用了布莱顿的英皇阁行宫来招待客人,这里有印度式的柱子,是摄政王在布莱顿躲避外人的居所。
这里富丽堂皇,摄政王最近在伦敦,他把这里借给弟弟用来招待客人,也是颇为慷慨了。
毕竟威廉以前被从海军召回的时候,经常在议会帮助大哥辩解,好解释他那奢侈生活的用途。
摄政王对于这个弟弟也很信任,也就让他在布莱顿的时候能够使用这些宫殿。
他只用少数几个房间就够了,看到这里的吊灯,索洛维约夫还没等说话,叽叽喳喳的的女儿们就在评论这里的装修真漂亮。
女孩子,总是喜欢亮闪闪的东西,尤其是巨大的吊灯,这是摄政王的个人趣味。
索洛维约夫心想的是,老子当年和你提到的事情,应该九成都没听进去。
倒是夏洛特公主和克拉伦斯公爵还好,起码姿态都不错。
宴会期间,索洛维约夫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克拉伦斯公爵虽然在政治上能力平庸,不过他对于平民还是比较关心的。
他这个封号,还是当年威胁老爹要是不给他封个爵,他就去德文郡竞选议员,这才让固执的乔治三世给了他的海军少将儿子公爵头衔。
说起来,多少有些不公平,就是刷战功,他也比威尔士亲王和约克公爵在军队中的时间长,而且还和水手们同甘共苦。
他可是真的指挥军舰在外面跑的,而且也有实打实的战功,捕获过不少敌方船只。
现在他提到的,也就是伦敦等城市的事情。
索洛维约夫刚刚提到了那些工业城市,威廉也在抱怨这些事情,只不过他不会公开批评目前内阁的政策,只是表示人民生活这样艰苦,应该改善他们的待遇。
其实,就谷物法一项,这个恶法要能废除,又不和欧陆打贸易战,情况就能够大幅缓解。
但英国的议会老爷们,他们代表的并不是工人的利益,也不是一些“选民”的利益,是那些奸商的利益,这当中他们能够得到好处。
乔治三世还没疯的时候,他是出于统治的惯性,谁敢冒犯他的威严,他就会给他们不痛快,象是爱尔兰人、天主教徒和美国人。
而议会的老爷们,那是真正的大缺大德。
虽说现在文官还没那么多,但就是成了道德真空,大概也没有议会老爷们组成的内阁心黑。
乔治三世刚疯的那会儿,他们甚至讨论过王室未来的问题。
现在看到无能的摄政王,就想要收回王室手中的权力,至少让这些权力不被动用。
最好有个无能的,sound的君主,摄政王就很符合标准。
要是换成约克公爵,他就不太好控制。
克拉伦斯公爵虽然政治能力不行,但是他也不是和议会老爷们一条线的,甚至还有点自己的想法,比如给他的海军老兄弟们搞点福利。
虽说夏洛特公主这样的女性继承人最好控制,或者可以“隐藏”在幕后,让内阁也会感到满意。
然而也要考虑到,夏洛特公主太有主见了,她嫌弃父亲不能坚持原则,又不喜欢讨厌的托利党人。
一般来说,君主和继承人,两个人在英国议会,应该会支持相反的政党,可是这对父女却都站辉格党一边。
只不过摄政王比较怂,而夏洛特公主很激进。
这一点,索洛维约夫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已经不可能出现的维多利亚大妈,虽说她也是个支持辉格党的,但是授权皮尔组阁,而且已经控制不住议会。
从乔治三世刚开始有点疯的时候,议会开始逐渐的占了上风,摄政王这段时间,已经有些端倪了。等到摄政王转正,到时候议会还会进一步的占上风,不象是乔治三世时期,首相见到国王,那是耗子见了老猫,杰瑞在汤姆面前挑衅,还得顾及会不会被汤姆抓住是吧?
夏洛特公主的优点是,她从出生就自带伦敦市民支持,她从小到大的小画片,可以说一直是伦敦畅销的周边。
甚至她要是想的话,主动做个姿态,可能某位议会老爷在自己的选区里,都要少一堆选票。
尤其是伦敦周围的这些选区,大选的时候可会有些乐子看。
因为她在生孩子的时候活下来了,索洛维约夫也是见识到了一个变量。
甚至他不知道,自己精心编撰的小册子,大概是落到夏洛特公主手里去了。
因此,这个夏洛特,除了更坚决的自由主义态度,一点也不还原历史。
而工人运动的事情,索洛维约夫给亨利·亨特写了封信,本身不会带来什么。
但是工人对于机器的破坏,无异于改善自己待遇,要组织起来工人自己的组织,这一点却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有个英足总,还要组织各地的足球比赛。
现在大概还算是“英甲”,就已经能在球场内外出现各自球队的大量支持者了。
现在生活的不好,经济不景气,也自然有人会打出来抗议标语。
索洛维约夫也想不到,他让摄政王鼓捣足球,这个懒汉能放养球队组织,现在球迷团体,不少就来自工人当中。
当然了,要是有了足球流氓这种东西,也够英国的阿sir们喝一壶的。
光是伦敦本地,就有不少球会,还有各自的支持者,他们倒是有可能互相攻击,引发骚乱。
但有一天要是这些人象是“尼卡”那一回,就是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都怂包的想逃跑的“尼卡”起义,,对于英国王室和议会老爷来说,那压力也是不小的。
作为旁观者,索洛维约夫耐心的听着克拉伦斯公爵说着。
等到公爵说完了,他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殿下,若是工人真的走到一起,可能面对您不会扔石块。可是那些议会的绅士们,尤其是那些支持谷物法,让人民挨饿的,我想到时候也会挨揍的。”
现在他人在布莱顿,是想不到接下来英国会有多热闹的大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