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就地免职(1 / 1)

这些人之前因为不懂得攀附睿王一党,被打压排挤,始终得不到重用。

如今,齐逾却要将他们一一扶上关键的位置。

这是一次彻底的大换血。

“很好。”李知安由衷地赞叹,“釜底抽薪,不如换釜加薪。”

齐逾听了她这新奇的说法,不由莞尔:“正是此理。光换人还不够,朕还要改一改这评判人的规矩。”

他眼神一凝,透出帝王的决断。

“朕已下旨吏部,即日起,官员考评,不再以诗词文章、溜须拍马为优。凡能让治下百姓安居,凡能让边境安稳,凡能让国库增收者,皆为优等。”

“三年一任,政绩卓着者,破格提拔。庸碌无为者,就地免职。”

这几句话,平平淡淡地说出来,却无异于在官场投下了一颗惊雷。

这意味着,往后想要升官,只靠写几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或是逢年过节送些厚礼,已经行不通了。

你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

李知安听着,心中也不免激荡。

这正是她一直希望看到的景象。

一个务实的,向着富强一步步迈进的朝廷。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建议道:“吏部选官,多依仗旧例,从世家子弟和科举士子中择人。可许多实干之才,未必出身高门,也未必擅长八股文章。”

齐逾看向她,示意她继续说。

“我开办的民学监,如今已有几届学子学成。他们学的是算学、格物、律法、农桑等实用之学,虽不懂经义,但若将他们放到地方州县,充作吏员,辅佐县令处理具体事务,或许能发挥奇效。”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提议。

让一群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杂学”之人进入官僚体系,哪怕只是最底层的吏员,也足以挑战传统的认知。

齐逾却没有任何尤豫。

“准了。”他一锤定音,“你回头拟个章程,朕让吏部配合,择优录用。我大安的官员队伍里,也该注入一些不一样的新血了。”

他需要的,从来不是一群只会引经据典的腐儒,而是一群能为他解决实际问题的干才。

李知安的民学监,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人才库。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天色渐晚,夕阳的馀晖为宫殿的琉璃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对话中,酝酿出了更深远的变革。

第二日早朝,当新的任命和考评标准颁布下去时,整个朝堂的反应精彩纷呈。

被提拔的张潜、赵晗等人出列谢恩时,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们这些埋头苦干了半辈子的“笨人”,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得到君主如此的青睐。

而那些往日里长袖善舞、靠着关系上位的官员,则一个个面色发白,心中惴惴不安。

他们忽然发现,这个游戏,规则变了。

以往无往不利的手段,一夜之间,全都成了废物。

他们看着龙椅上那位年轻的帝王,再也不敢有半分轻视。

这位新皇,不仅用雷霆手段清洗了朝堂,更用一套全新的规矩,为大安的未来,画下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航道。

凤仪宫内,暖意融融。

李知安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木桌后,翻看着一叠来自万宝商行的帐册和信报。

春夏在一旁为她研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未过多地影响到这位皇后。

对她而言,扳倒睿王,更象是在自己的棋盘上,移走了一枚碍事的棋子。

现在,她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盘更宏大、也更长远的棋局之中。

她的手指轻轻划过一份来自“安贸镇”边市的报告,唇边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春夏,你看这个。”她将报告递了过去。

春夏好奇地接过,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报告上说,随着西昭内部几大部落陷入争斗,无暇东顾,安贸镇的生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真正让李知安在意的,不是交易额的增长,而是其中记录的两项新举措。

第一项,是万宝商行联合几家大商号,在官府的背书下,推出了“汇票”。

来往的客商,尤其是那些进行大宗交易的,不必再携带笨重的金银。

他们只需将银钱存入边市的万宝商行柜坊,换取一张印有特殊防伪标记的汇票,便可在大安内地的任何一家万宝商行分号兑换成现银。

此举一出,商人们的风险大大降低,再也不用担心路上被劫匪盯上,交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二项,则是在边市设立了一个“公平仲裁庭”。

仲裁庭的成员,由大安官府代表、万宝商行管事以及几位在西昭商人中颇有威望的部落代表共同组成。

无论哪一方在交易中发生了纠纷,都可以到仲裁庭申请仲裁。

仲裁庭不偏不倚,只论事实证据,处理了几次不大不小的矛盾后,迅速在边市创建起了绝对的公信力。

“娘娘,这法子真好!”春夏惊叹道,“以前总听商队的伙计说,在边市做生意,最怕的就是收了一堆金银在路上出事,还有就是跟那些西昭人讲不清道理。现在好了,这两大难题都解决了。”

李知安微微颔首。

“安全和公平,是所有交易的基石。我们把这两块基石打牢了,生意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当西昭的商人们习惯了用大安的汇票结算,习惯了在大安官府主导的规则下寻求公平,一种无形的秩序和依赖,便悄然创建了起来。

“小姐,信上还说,我们这次运过去的手工品,他们喜欢得不得了!”春夏兴奋地指着另一段。

信中详细描述了西昭牧民们对新商品的反应。

那些比他们自制的陶器更精美耐用的瓷碗,那些比他们自己打磨的铁器更锋利坚固的菜刀和剪刀,还有那些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棉布,都成了抢手货。

许多牧民甚至愿意用好几只羊,去换一套他们眼中“神仙才能用上”的瓷器餐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书之炮灰原配摆烂记 狩猎82:从做弹弓开始养姐妹俩 出发,新的人生路 工地风云 鬼术第一人 我造的真是动物,不是妖兽! 最强英雄是白毛萝莉 都重生了,肯定是搞钱最重要 灵虚印 贾二虎的妖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