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懒得在这个问题上面和曹操纠缠太多,别看曹操表现得很谨慎,实际上心里肯定在幻想着称王称霸呢: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忍不住浮想的。
何青岔开话题,接着讲道:“建安六年没有其它的大事情发生了,曹操、袁绍都在修养,刘备也在新野县吞并,关中那边依旧诸候割据,这一年难得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等到了公元202年的时候,纷争又一次开始了,曹操在这一年的年初在领地内巡视,最后驻扎在官渡,到了五月份的时候,统领青、幽、冀、并四州的风云人物,汝南袁氏的当家代表袁绍袁本初病逝。
袁绍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对于冀州当地的百姓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领袖,袁绍病逝以后,冀州百姓都很难过,就如同死去的人是自己的亲人一样。
现在我们来评价一下袁绍吧,这个人少年之时同样意气风发,清楚大汉朝廷的弊端在于宦官,所以不断的蛊惑何进诛杀宦官,最后虽然计谋成功了,却因一步错路导致满盘皆属。
哪怕董卓入了雒阳,袁绍依然敢当面与董卓争辩,董卓还真不敢拿他怎么办,但是从袁绍逃离离阳开始,这个人就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从何进死了以后,袁绍就变了。
从一个精明、清白的清流领袖,转变为了只为利益的枭雄,袁绍死了,可他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烂摊子,便是继承人的问题,在古代的帝王之中,不少皇帝、君主在继承人问题上面都出过错误。
陛下,诸位,我曾经说过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华夏历史上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就那么几个,其中秦皇汉武、唐宗明祖四位伟大的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面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网友戏称四位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或许是因为个人太优秀了,以至于继承人上面产生了重大的事务。
秦始皇没有尽早册立太子,给了赵高、胡亥祸乱朝纲的机会。
不过就算最后继承皇位的是扶苏,六国的贵族该反的还是要反,哪怕秦始皇多活几年,陈胜等人也会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谓的赢政不死,天下无人敢反,纯粹是吹牛x的话语。
秦始皇是厉害,但达不到让人害怕的地步。
六国贵族准确来说反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法和制度。
后面刘邦创建的大汉,六国怎么不反?
再看第三位千古一帝汉武帝,这就不必多说了,因为晚年的昏,导致失去了太子。
死之前后悔了,有什么用?早千嘛去了?
李世民的情况差不多,你就认定太子就是,非要给太子上压力,哎:
朱元璋是四个人里面不一样的,人家太子稳得很,就是死得太早了。
何青忍不住叹息道:“继承人的问题一旦选择不好,就会给政权带来天大的灾难,陛下,历史上的您就是没有确立太子,才出现了连锁反应,若是您早早确立刘辩为太子,杜绝了董太后与赛硕的心思,就不会引起后面的争斗。”
刘宏刚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却开不了口。
何青说的很有道理,看看前面的几位先帝,基本都是没有子嗣或者还没成年就驾崩了,这才引发了后边的宦官与外戚、土人的争斗。
大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一步的走向复灭。
何青眯了眯眼道:“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按照儒家的观念,长子袁谭应当是袁绍的继承人,可袁绍对三子袁尚偏爱,一直想要立袁绍为继承人。
曹操,历史上的你与袁绍一样,在继承人上面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你的孩子们之间”
曹操愣住了,他也犯了继承人的问题?
长子曹昂战死于宛城,顺位继承的话是次子曹不,历史上继承他位置的不就是曹不么。
“我不是立了曹不吗?”曹操皱了皱眉,不解的看着何青。
何青咧嘴笑道:“是,你是立了曹不,但在确定册立曹不之前,你的心里是不确定的,曹植也是你喜爱的儿子,而到了后面,还有一个天资聪慧的曹冲,不过曹冲早天,是不是曹不干的,众说纷纭。
曹植在曹不继位以后过的也很不好,曹不打算杀掉曹植,曹植留下了闻名历史的七步诗。”
“七步诗?”曹操有些难以置信。
何青点头道:“不错,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有众多版本,这个版本是何青穿越前学习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
此时此刻,就连皇帝也受到了影响。
历史上刘辩背后的何太后与刘协背后的董太后争权夺利,最终加速了大汉的灭亡。
血脉之间自相残杀:
何青嘴角上扬道:“看到了吧?太子或储君为国本,很容易动摇根基,曹操最后确定了曹不世子的身份,曹魏集团这才稳定下来,袁绍虽然死了,可他的基本盘还在,只要确定好继承人,曹操想吃下河北四地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可惜就可惜在袁氏三兄弟出现了内斗,都想要继承袁绍的地位,袁绍是突发恶疾而死,他的部下们是拥戴长子袁谭的,打算推举袁谭继承袁绍,但袁绍一直讨厌逢纪、审配等人,而郭图、
辛评又与袁谭交好。
逢纪、审配本就与郭图等人有矛盾,担心袁谭上位以后会清算自己,于是伪造了袁绍的遗命,拥立三子袁尚成功继位。
接下来就是袁氏的内斗了,袁谭在袁尚继位以后自称车骑将军,领兵屯驻在黎阳县,袁尚害怕袁谭反叛,就削弱袁谭的军队,就这样依旧不放心,派遣逢纪监视袁谭。
前面我说过曹操在上半年巡视以后屯兵于官渡,而黎阳县又是冀州与曹操势力的最前线,随时都可能发生战事,袁谭希望袁尚给自己增加兵力,遭到袁尚的拒绝。
袁谭因此憎恨袁尚,并把监视自己的逢纪直接杀了,两兄弟从此变得不再和睦,开始相互猜忌,其实如果袁氏三兄弟团结一心的话,以袁绍留下来的底蕴和根基,真不一定被曹操击败。
曹操在河北四地爆发内乱的时候出兵,就这样还打了好几年才平定黄河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