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作人员接过材料,翻看了几页,眉头微微皱起。
“光栅码盘数字伺服控制系统?”
她念出了技术报告的标题,声音里带着不解。
“是的,这是一种全新的电机控制技术。”林涛打开那个小盒子,将芯片展示给她看女工作人员仔细端详着那个黑色的小东西,然后又翻看了几页技术资料。
上面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公式让她看得头晕眼花。
“这个技术是您独立研发的?”
“是的,所有的设计都是原创。”
林涛的声音很坚定。
女工作人员继续翻看着资料,那些复杂的技术参数和测试数据让她感到吃力。
作为一个文科出身的工作人员,她对这些电子技术并不了解。
“您需要填写这些表格。”
她从抽屉里拿出几张印有红色抬头的表格。
“还需要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书和测试报告。”
林涛接过表格,上面密密麻麻的印着各种条目。
申请人姓名、工作单位、技术类别、创新点描述等等。
他拿起钢笔,开始一项一项的填写。
工作单位那一栏让他停顿了一下。
他已经不是新阳厂的厂长了,现在的身份是海峰电子商贸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
“这个审批需要多长时间?”
林涛填完表格后问道。
“一般需要三到六个月。”
女工作人员将表格收起来。
“会有专家组进行技术评审,如果通过的话,会颁发科技成果证书。”
林涛点点头,心中盘算着时间。
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足够他把录像机的其他部分完善了。
走出科技局大楼,夕阳已经西斜。
街道上的行人开始增多,下班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车铃声此起彼伏。
王红林正坐在伏尔加轿车里等他,看到林涛出来,立刻发动了汽车。
“怎么样?”
王红林问道。
“申报了,等消息吧。”
林涛上车后点燃一支烟。
“明天去找李建国他们,该开始干活了。”
汽车驶过海峰市的主干道,两旁的梧桐叶子已经开始泛黄。
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在路边的小摊上买烧饼,一个烧饼五分钱,老板娘用油纸包好递给顾客。
“涛哥,咱们现在到底要做什么?”
王红林一边开车一边问道。
“总不能真的去做那些仿冒货吧?”
林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
一个卖冰棍的老人推着自行车在街边叫卖,车后的保温箱上贴着“北冰洋”的标志。
几个孩子围在自行车边,手里着几分钱,眼巴巴的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冰棍。
伏尔加轿车缓缓停在海峰宾馆的门前,这是海峰市最大最豪华的宾馆。
宾馆的旋转门在阳光下反射着光,穿着笔挺制服的门童拉开车门时,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
王红林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唯一象样的外套,跟在林涛身后。
脚步踏在宾馆大堂松软的红色地毯上,感觉象是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有些不真实。
大堂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已的心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水和高级蜡烛的味道,与他们那间满是灰尘的旧厂房恍如两个世界。
“您好,我找陈先生,跟他有约。”
前台的女服务员穿着一身得体的套裙,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她拿起电话,用温和的粤语低声交谈了几句。
“陈先生请二位在休息区稍等片刻,他马上就来。”
休息区里摆着几套厚重的皮质沙发,光洁的茶几上放着一个晶莹剔剔的烟灰缸。
王红林坐立不安,双手紧张的放在膝盖上,不停的摩着裤子的布料。
林涛却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躬敬的对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先生的套房在宾馆的顶楼。
房间很大,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海峰市的全景。
陈先生没有穿西装,只穿着一件白色的丝质衬衫,正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的用一套紫砂茶具泡着茶。
茶香畏,让紧张的空气都舒缓了几分。
“林先生,请坐。”
陈先生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静无波,仿佛对林涛的突然到访和身份的转变毫不意外。
王红林拘谨的在沙发边上坐下,林涛则坦然的坐在了陈先生的对面。
“我以为林先生会开着新阳厂那辆新轿车来。”
陈先生将一杯琥珀色的茶汤推到林涛面前,动作不急不缓。
“那辆车,连同那个厂,现在都和我没关系了。”
林涛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感受着杯壁的温度。
陈先生笑了笑,没有追问。
他知道,聪明人之间的谈话,不需要太多的铺垫。
林涛将那个牛皮纸文档袋放到茶几上,轻轻推了过去。
“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陈先生没有立刻去拿那个文档袋,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林涛的脸上,象是在评估一件商品的真正价值。
“林先生离开新阳厂这棵大树,是准备另起炉灶?”
“不是另起炉灶,”
林涛摇摇头,纠正道。
“是建一座新阳厂永远也建不起来的楼。”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淅的落在房间里。
“我需要一笔激活资金。”
王红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全是汗。
陈先生终于将目光移到了那个文档袋上,他伸手拿了过来,却没有打开。
只是用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敲击着。
“林先生现在已经不是新阳厂的厂长,我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个人?”
他的语气很轻,问题却很重。
林涛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陈先生的眼睛。
“因为新阳厂能给您的,只是一批随身听,而我能给您一个全新的市场。”
他没有去解释自己离开的原因,也没有描绘录像机市场的宏大蓝图。
他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了那个用防静电小盒装着的黑色芯片,轻轻放在了茶几上。
“这是那座楼的地基。”
陈先生的目光瞬间被那个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吸引了。
他放下文档袋,打开那个小盒子,将那块芯片倒在手心。
他的手指轻轻摩着芯片光滑的表面和边缘整齐的引脚,镜片后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
作为在电子贸易领域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他或许看不懂里面的具体电路,但他能看懂这东西所代表的技术含量。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收音机厂能造出来的东西。
“这是什么?”
陈先生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一颗心脏。”
林涛靠回沙发,端起那杯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
“一颗能让录像机稳定运转的,我们自己的心脏。”
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
陈先生久久的凝视着手心的芯片,仿佛要把它看穿。
良久,他将芯片小心翼翼的放回盒子里,重新推到林涛面前。
“你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