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继续改进工艺(1 / 1)

林涛的话象一盆冷水,浇熄了王红林和赵建军心头的火热。

王红林有些不甘心,他觉得林涛对自己人太苛刻了。

“是啊林厂长,剩下的那点,都是些老大难问题了,不好弄。”

赵建军也跟着附和,他这两个星期带着人天天泡在车间,人都瘦了一圈,现在好不容易看到成果,自然想松口气。

林涛没有说话,他拿起桌上一台刚刚通过检验的收音机。

黑色的塑料外壳在灯光下泛着沉闷的光,不算精致,但很厚实。

他拧开旋钮,刺啦的电流声过后,广播员清淅的声音传了出来。

他知道,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但他也清楚,军令状上白纸黑字写的是95,差一个百分点,他都得卷铺盖走人。

“走,去车间看看。”

林涛放下收音机,率先走出了办公室。

生产车间里,一股松香和机油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几十个工人坐在长条形的工作台前,低头忙碌着。

因为新工艺的推行,年轻工人们的干劲明显足了很多,连带着整个车间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而有序。

林涛的目光没有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停留,而是径直走向了车间的另一头。

那里坐着几个年纪偏大的老师傅,他们负责的是一些需要精细手工的工序,比如天线线圈的绕制。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师傅正埋头工作。

他的手指粗糙却异常灵活,紫铜色的漆包线在他指尖飞速缠绕,一圈又一圈,均匀的绕在小小的磁棒上。

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长年累月形成的韵律感。

这是厂里的绕线高手,杨师傅。

厂里超过一半的线圈都出自他手。

林涛静静的站在他身后看了一会儿,没有出声打扰。

杨师傅的手艺无可挑剔,但他全凭手感和经验,每一只线圈之间,都存在着肉眼无法分辨的细微差别。

在过去,这点差别无伤大雅,但现在,在其他工序都已标准化的前提下,这种“经验之作”反而成了影响最终性能的短板。

夜深了,厂区里一片寂静,只有几扇窗户还亮着灯。

林涛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桌上的搪瓷缸子已经没了热气。

他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无声的呼唤。

“红星,分析当前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锁定导致合格率无法突破92的关键因素。”

“正在调取生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冰冷的机械音在脑中响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巨大的数据图表。

“分析完成!当前生产瓶颈共两点。”

“一:关键组件质量不稳定。由红旗组件厂提供的三极管9013,其电流放大倍数离散性过大,实际测试值在80至200之间剧烈波动,在新工艺要求下,此项波动导致约4的成品出现信号接收增益不足或过饱和失真。”

“二:天线线圈绕制工艺缺乏标准化。感量误差范围在±8之间,直接影响调谐回路的选频准确性,导致约2的成品出现频率漂移和选择性差的问题。”

林涛猛的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红星给出的答案精准得可怕,直指问题的内核。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外部的供应链,一个是内部的老手艺,个个都是硬骨头。

第二天一早,林涛没有开技术科的会,而是直接找到了仓库保管员老黄。

老黄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一辈子就守着这个仓库,精明又固执。

“林厂长,这么早找我,是要领料吗?”

老黄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慢悠悠的问道。

“黄叔,我想看看咱们厂三极管的库存。”

林涛开门见山。

“都在那呢。”

老黄指了指墙边堆得象小山一样的牛皮纸箱。

“红旗组件厂上个月刚送来的,五万只,够咱们用上半年的了。”

林涛走过去,拆开一个纸箱,里面是一排排用防潮纸包好的三极管。

他拿起一只,黑色的树脂封装,细长的管脚,在1979年,这是收音机最内核的组件之一。

“黄叔,这批货,有没有办法退掉一部分,或者换一批?”林涛问道。

老黄象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手里的钥匙串都差点掉在地上。

“退货?换货?”

他拔高了嗓门。

“林厂长,你开什么玩笑!这都是国家计划调拨的,红旗厂是咱们市定点供应单位,人家给你货就不错了,还想挑肥拣瘦?这批货手续齐全,入了库,就是咱们厂的资产,动不了了!”

林涛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知道老黄说的是事实。

在这个年代,工厂之间不是自由买卖,而是计划调配。

想换掉这批不合格的组件,比登天还难。

只能靠自己了。

“红星,有没有办法在现有组件基础上,进行筛选或者补偿,以降低其离散性带来的影响?”

“方案生成中……建议搭建简易测试台,对库存三极管进行分档筛选,将部分用于高频放大电路,可将此项因素导致的不良率从4降低至1以下,测试台搭建图纸及所需组件清单已发送。”

林涛的脑海里瞬间多出了一张清淅的电路图。

这个方案不换组件,只靠筛选,成本极低,而且完全可行!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林涛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

他走出仓库,径直又回了生产车间。

杨师傅和几个老师傅正在喝着热茶休息,看到林涛又来了,几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

“杨师傅。”

林涛走到他面前,语气十分客气。

“林厂长,有事?”

杨师傅放下搪瓷缸子,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

“我想请您帮个忙。”

林涛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图纸,这是他昨晚连夜画出来的。

“我想做个小工具,用来规范线圈的绕制。”

图纸上画着一个简单的手摇式绕线器,带着计圈器和张力控制器。

杨师傅只瞥了一眼,就把图纸推了回来,脸色沉了下来。

“林厂长,你这是信不过我这双手?”

他举起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我十六岁进厂,绕了三十年线圈,厂里以前的特级收音机,线圈都得我来绕,现在你要拿个破铁疙瘩来,你这是啥意思?”

周围的几个老师傅也纷纷帮腔。

“就是,杨师傅的手艺,咱们厂谁不服?”

“年轻人搞技术革新是好,但不能不尊重咱们老师傅的经验啊!”

林涛知道,硬来是行不通的。

他收起图纸,脸上没有丝毫不快,反而露出一个笑容。

“杨师傅,各位师傅,我绝没有不尊重你们的意思。”

他诚恳的说道。

“你们的经验,是咱们厂最宝贵的财富。但是,时代在进步,技术也在发展。我不是要取代您的手艺,而是想把您的手艺,变成一个标准,让厂里所有的线圈,都能达到您绕制的水平。”

他顿了顿,看着杨师傅,一字一句的说道:“杨师傅,敢不敢跟我比一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震惊!团宠神豪宿主是什么邪操作 乡野医仙 (柯南同人)卧底反诈APP 东北往事:江湖人生 女配快穿后,她风情万种 神女降世,仇敌升天 空境镜空 致我的少年 挖我灵根?重生后新师门待我如宝 不败神婿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