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从败类到功德加身 > 第177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46

第177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46(1 / 1)

而一旁周尚书更是激动得声音发颤:“江公子所言,字字珠玑!这些办法若能推行,国富民强指日可待啊!”

他此刻早已没了那股子审视的态度,看向江锦辞的目光满是推崇。

萧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看向江锦辞的眼神愈发深邃,语气平和:

“江解元之才,远超老夫预料。这些独到见解,皆是江解元自己所思所想?”

学生平日最爱在茶楼酒肆听南来北往的商旅闲谈,从漕工抱怨运粮损耗,到边关将士诉说戍守艰辛,再到农户议论赋税繁重。

这些见解,不过是将市井智慧稍加整理,再以算学推演验证罢了。

江锦辞执起茶壶为二人续茶,语气平和:"就象这税制改良,学生曾与城中钱庄掌柜探讨银钱流通,又与农户核算粮食损耗。所谓独到见解,其实都来自民间。

这江锦辞对朝政的了解程度,远超寻常举子。

更难得的是,他的见解往往直指要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良之策。

就在谈话渐入佳境时,一个老仆匆匆进来:"江先生,您吩咐留意的那批番薯和马铃薯,今日该收成了。

这番话让萧煜和周尚书都愣住了。解天下粮荒?好大的口气!

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二人随着江锦辞来到庄外的试验田。

留在院中的江枣枣歪着头,扯了扯明轩的衣袖:"哥,你发现没有?方才哥哥对那位老先生的称呼变来变去的。

如今要去查看农事,便又回到了主客之道。

江枣枣恍然大悟,小脸上露出钦佩之色:"原来每个称呼里都有这么多学问!

说着赶在江枣枣反驳前,起身朝田垄方向走去:"走吧,咱们也去瞧瞧热闹。

田埂上,二十馀名庄户手持特制的小锄静候着。

见江锦辞到来,为首的庄户连忙上前:"公子,都准备好了。

庄户们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刨开藤蔓下的土壤。

不过片刻,最先动手的庄户忽然发出一声低呼:"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他手中捧着几个圆滚滚的块茎,个头比拳头还要大上一圈。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拨开周围的泥土,那株藤蔓的根部竟密密麻麻挂着五六个这样的块茎。

“这……”

周尚书惊得双目圆睁,也顾不上体面,快步上前蹲下身,不顾裤脚沾染上泥土,伸手从老庄户手中接过一个块茎掂了掂。

入手沉甸甸的重量让他瞳孔骤缩,反复摩挲着粗糙的表皮,语气满是难以置信:“一株藤蔓下面,竟能结出这么多?老夫阅农书无数,从未见过这般异类的庄稼!”

萧煜也缓步上前,目光如炬般紧盯着那些块茎,眉头微蹙。

他身为帝王,曾下令编篡《天下农志》,遍历各地奇花异草、五谷杂粮,却从未见过如此形态的粮食作物。

既非禾本科的穗状,也非豆科的荚果,竟是这般埋在土里的块茎,实在匪夷所思。

随着挖掘不断深入,更多的块茎被取出,整齐地摆放在田埂上。

每一株藤蔓下面,都挂着四五颗硕大的块茎,最小的也有鹅蛋大小,最大的那个竟堪比粗瓷碗口,整株掂在手里怕有三四斤重。

庄户们越挖越激动,脸上的皱纹都因笑意而舒展,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老天爷,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能结果的庄稼!”

“你瞧这分量,一株顶得上半亩粟米的收成了!”

江锦辞正要吩咐记帐,却瞥见明轩和枣枣躲在不远处探头探脑。

两个小家伙缩了缩脖子,悻悻地转身往草场跑去。

江锦辞这才转向记帐庄户,语气平静如常:"记,第一垄十八株,收马铃薯四十八斤。

“四十八斤?” 萧煜猛地抬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目光死死盯住田地,手指下意识地掐算起来。

越算,他情绪越激动,就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成片的块茎堆满粮仓的景象,心脏 “咚咚” 狂跳起来。

如今大晟最好的地,粟米亩产也不过百五十斤,且需风调雨顺;这不知名的块茎,竟有如此潜力?

“确是四十八斤!公子先前教过我们用秤,称了三遍,错不了!”

记帐下人高举着帐本,激动地重复道,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光彩。

这时另一边的庄户们已经开始采收番薯。

当一串串紫红色的番薯被从土中取出时,周尚书的声音都在发颤:"这又是何物?

他快步上前,看着庄户手中那串足有小臂长短的块根,眼中满是茫然与震撼。

记帐庄户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道六子 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贩卖黑塔被抓,你问我钱怎么花 徒儿,下山祸害你七个师姐去吧 嘉靖有个好圣孙 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 一部修仙录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 春秋香料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