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广院,还有些沉寂。
事实证明,徐载知并没有什么带秦语在广院“视察工作”的能力。
所谓的视察,不过是清晨时分,秦语到了广院之后,组长带着副组长,两个人去食堂解决早餐的路上,在校园里逛了逛。
食堂,两个人对坐聊天。
“我以前总觉得,广院的学生都象你一样,能说会道,还有点不着边际。”秦语小口咬着油条,眼神里带着一丝笑意。
“现在呢?”徐载知同样吃着油条。
“现在觉得,你们还是很靠谱的,”秦语的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吃饭学生,“学弟学妹们都很踏实好学,就是被你带得有点太拼了。”
“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嘛。”徐载知嘿嘿一笑。
秦语用勺子轻轻搅动着碗里的豆浆,主动开启了工作话题:“今天开始,我就要带文案组正式动笔了,关于解说词,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方向吗?”
徐载知放下油条,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有,而且是个比较出格的想法。”他看着秦语的眼睛,缓缓说道,“我希望,我们这次的解说词,能来一场革命。”
“革命?”秦语的动作停住了,这个词让她有些意外。
“对,”徐载知点头,“我想做减法,大量的用我们这次录回来的现场同期声。”
秦语的柳叶眉微微蹙起。
她放下勺子,身体微微坐正,这个动作让她瞬间从一个吃早点的路人,变回了那个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人大才女。
“徐载知,你应该清楚,电视专题片制作中,解说词是叙事的主导和灵魂,是保证节目思想性和逻辑性的关键。”
“过多的使用零散口语化的同期声,可能会让片子结构松散,主题不明,甚至显得不严肃。”
面对秦语专业的质疑,徐载知没有立刻反驳。
他换了一种方式,引导性的提问:“秦老师,你认为我们这次在红星厂,拍摄到的最珍贵、最打动你的东西,是什么?”
徐载知刚摆出这个起手式,早已经有了抵抗性的秦语,立刻抬手打断了他。
“你别跟我来你那套,直说吧。”
她已经摸清了徐载知的套路,知道如果不打断,他能把那些感人瞬间绘声绘色的重复一遍,然后用情感的洪流冲垮理性的堤坝,在乱中取胜,一锤定音。
“呃。”
徐载知尴尬的笑了笑,被当场戳穿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他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换上了一副更偏向技术探讨的口吻。
“我的意思是,把解说词的空白留出来,给观众自己去思考和感受的空间,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加受众对于节目的观看投入感。”
徐载知想了想,又说道。
“其实,你想一想,我们在拍摄的时候,现场听到的那些声音,固然可以用配音员的声音去替代,去代述,但是那些感情,那些真挚的话语,不是技巧性的,而是真实的生活。”
“这些,才是这个时代最真实、最动人的声音!”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我们提炼过的文本去复盖它们,去转述他们的情感,我们应该让群众发声。”
“让群众发声。”秦语下意识的重复着这句话。
徐载知乘胜追击:“你想想,张阿姨那句带着哭腔的笑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是我们写一千字、一万字的解说词能够比拟的吗?不能!任何转述,都是对这份真实情感的削弱和折损!”
“所以,我希望这次,解说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明书,而只在关键时刻点明背后的时代意义,负责升华,但绝不负责代言。”
秦语陷入了沉默。
她并没有被徐载知唬住,而是在进行着冷静的专业思考。
徐载知提出的这个理念,从电视制作的角度不算新鲜,她在国外的案例分析课上见过,只是国内目前没有这种用法。
某种意义上讲,用同期声就是在让那些粗糙的,未经修饰的原声来唱主角,这无疑是在削弱撰稿人的权威。
说白了,这是主导权的问题。
但是。
她脑海中又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张阿姨那个含泪的笑脸。
她不得不承认,徐载知说得对,那个瞬间的力量,任何文本在其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想着想着,她又觉得有些好笑。
自己都已经在这条贼船上了,想这么多干什么?既然是探索,那就干脆试一试。
不过,秦语可不会完全顺着徐载知的逻辑走,她抬起头,敏锐的指出了这个新模式的关键点,并顺带调侃了一句:
“这样做,就对解说词的要求更高了,小徐组长很会给我出难题啊。”
看着尬笑的徐载知,她继续说道。
“那我们的工作模式需要改变,文案组的第一步,不再是动笔,而是等待,等待你的扒带组,把所有最鲜活的瞬间,送到我们面前。”
……
当徐载知和秦语的身影出现在广院辅导员办公室门口时,王老师和吴老师正围着一张报纸,讨论着什么。
“王老师,吴老师,早啊。”徐载知笑着敲了敲门。
“哎哟!载知,小秦老师!快进来快进来!”
王老师一见两人,立刻热情的站了起来。
吴老师也笑着点头,那声小秦老师叫得格外自然。
这主要是因为徐载知当初画的饼,本以为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见面才发现秦语竟如此年轻,可直接叫名字吧,又显得不尊重,干脆,一声小秦老师便叫开了。
徐载知说明了来意,王老师听完后,哭笑不得的指着他:“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小子是真把咱们学校当成百宝箱了,需要什么就来掏什么。”
徐载知什么人?
混过互联网的好青年,他嘿嘿一笑,完全不在乎这点调侃。
最终,在两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他成功的从器材库里薅到了四套教程用的线性编辑系统,然后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搬到了最近一直用的那间教室。
说起来,这几天晚上,从红星厂拍摄回来后,除了需要回家的秦语,徐载知和那群闲不住的学弟学妹们几乎都泡在这间教室里。
徐载知会抽空给他们补补课,复盘总结白天的拍摄问题。
连日的并肩作战,已经让这群实习生对徐载知的专业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此,宕机器搬运到位,徐载知简单的开了个动员会,宣布后期大会战正式开始时,所有人立刻以最高的效率投入到了工作之中。